文/ 张雨虹
林岭东为自己拍戏
文/ 张雨虹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晚年曾为自己写过一本自传,名叫《蛤蟆的油》,将人生的甘苦与艺术的感悟写进其中。为自己的导演生涯作传,好像成了一件十分“时髦”的事,高畑勋、李安用文字立传,吕克·贝松、朱塞佩·多纳托雷用电影立传。不过林岭东说他并不需要,“我的每部电影都代表不同阶段的我,你看了我的电影自然也就了解我了。”正如他十年如一日地出席活动必戴小圆礼帽,为自己拍戏的执著贯穿了林岭东的整个导演生涯。摘下礼帽,林岭东开始讲述潜藏在新作《冲天火》中的心声。
在见到林岭东之前,对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香港电影写实暴力美学的代表人物”上。其早期拍摄的《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学校风云》,人称“风云三部曲”,建构起了不同于吴宇森的黑暗写实暴力美学。只是用林岭东自己的话说,“别人说我的戏暴力,可能是因为我压抑的情绪透过戏表现了出来,我的情绪失控了,一失控,拍出来的结局就是这样了。”
这位自认容易情绪失控的导演,在采访的那天,表现得像个老顽童。“我能吃点柚子吗?你知道的,刚刚采访我的记者比较多,现在有点口渴。”说罢,林岭东摘下礼帽,用牙签插起切好的柚子开始细嚼慢咽。边上的经纪人示意我这时候就可以开始了,所以整个采访都是在林岭东一边吃柚子一边慢慢思索回答中进行的,有些莫名的轻松氛围。
《冲天火》原来其实并不叫这个名字,但之所以把《飞霜》改成《冲天火》则是因为林岭东觉得后者更符合他的心声,“《飞霜》听起来像‘六月飞霜’,更多的是冤,但我这个戏是有一股怒气的,内心深处冲出来的火,所以最终还是把它变成了《冲天火》。”和去年的《谜城》相似,这照旧是一个有着严肃主题的故事。《谜城》聚焦的是一群人在香港如何被金钱所迷惑,然后犯下一桩耸人听闻的行贿大案。他给电影定下的基调就是“人为财死”,金钱的诱惑力在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然而在林岭东看来,在金钱的背后,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东西。“比金钱更重要的是生命,所以我想拍一个有关生命的电影。特别是在我这个年纪,对生命,生老病死的体会都比较深,我觉得我不能掌控生老病死,所以我很累。我没有能力选择来到这个世界,也没有能力选择离开。”
电影里一共有三场大火,分别位于影片的开场、高潮和结尾,每一处都令人心惊,熊熊燃烧的大火,在大火中痛苦呼救最终消失在火中的人……林岭东说,这三场就是他的怒气。采访期间,他多次提到“怒气”,因为无法掌控和挣脱的生命必经过程,带给他深深的愤怒、无奈和不满,而他对生命的看法也在戏中得以体现。“好人坏人都会死,这就是这个世界最公道的地方。生死有命,影片中所有主要的人物都是我的化身,郭采洁帮我讲了好几句心里话。她说‘时间不多了,那么抓紧点啊,时间不等人’,我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也不会把我的秘密带进土里,我要把我想讲的都拍成电影,快点把它拍完,把我想说的话拍出来,我会舒服一点。”
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老了,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会变老,但它又是一个无法反抗的生命过程。与其逃避,不如大方面对,宣泄也好,发怒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再次回到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作为一名导演,林岭东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拍电影来缓解自己的心理情绪,就像文章一开头所说的那样,他的电影之所以会带给观众暴力的观感,更多是源于导演自身情绪宣泄的结果。电影是林岭东独特的控制情绪的方式,每拍完一部电影,他都会更舒服一些,这是独属于他的人生修行。
去年算是林岭东时隔7年的再复出,有记者问他,这7年你都做了什么。他说他要挑战,他要过24个小时的完整生活,“我不是生出来就为了工作的。要说工作,我已经工作20多年了,我要拿回自己的时间,我要去享受,避开政治、经济,看山看水就好了。然后我另外的一个朋友就说,哇,你的生活好像神仙一样,闲云野鹤,很自由。我和他讲,做神仙也不一定快乐,我劝他们不要试,因为你没事做,时间这么长,需要有林岭东的智慧,你才能保证不发疯,不发癫。”
林岭东说,到了后来,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有些受不了他,但他觉得这样就是很舒服。无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自己的电影,他都任性地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对于林岭东来说,观众并非是他想要讨好的对象,也不是他的“上帝”,只有他自己可以左右他的电影。“我把我的感受放进了电影里,我有不满,有怒气,所以拍出来了。观众的反应怎么样,就没关系了。因为我不能把我的快乐放在观众的手里,我应该给观众的已经给观众了,讲故事的‘包装’、动作戏等,请给我留一点属于我自己的空间。”
林岭东相信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没有一个人是相同的,他的电影就是他本人的想法和感受,“我的电影一定是和其他的导演不一样。我不需要学别人,我问自己就能拿到答案,拍出一部独特的电影。我拍不出王家卫的电影,王家卫也一定拍不出我的电影,你有你的特色,我有我的特色。现在最麻烦的是,有些导演不问自己想拍什么,只看什么电影卖座,他就跟着去拍。如果一个导演忘记了自己,那么完了,他的电影不会具有自己的特性。幸好我没有忘。”
有人评价,林岭东的电影作品表就是他本人的成长历程。对于这个评价,林岭东表示似乎是这么回事,“很多时候,我有一个题目想讲,然后开始想,开始写剧本。那个阶段,我心里对于世界或者某个问题的疑问和看法,会一直给我动力。电影是最能表达我某一个时段的感受和想法的,那就拍吧。写剧本是我的出路,拍电影也是我的一个出路,拍完以后舒服一些,那这个过程就过了,然后重新起步,再想另外一个。在拍完一部戏之后,我看到更多的是,它不是终点站,以后还会有想要讲的和想要拍的。即使是同一个想法,再过10年也有可能会变,但是我的想法就是在电影里把不同阶段的我想说的东西都拍出来。”
拍完了社会,拍完了贪欲,拍完了生老病死,接下来的话题林岭东还没有想好。但是他有很多想说的,想拍的,要抓紧了。林岭东说过好几次“要抓紧了”,从郭采洁的口中,也从他自己的口中,他想和时间赛跑,把自己所有的心事都拿出来和观众一起探讨。等到他的这个愿望能够完成的那天,林岭东应该会像现在一样,吃着柚子然后笑着说“舒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