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印度现实语境下的女性之声

2017-01-12 20:57杨玉婷
戏剧之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爸爸

杨玉婷

【摘 要】电影《摔跤吧!爸爸》无论从片名、叙述视点以及导演对“父亲”权威形象的构建都具有浓厚的男性色彩,使其对女性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男性身份的多重性以及男性主体的复杂性使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男性权威的代表,其性别观念在影片叙事中的转变是有迹可循的。影片在文本上缓和了印度现实社会中尖锐的两性矛盾,将吉塔女性主体的确立呈现为父女两性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不失为印度现实语境下对女性励志的合理表达。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现实语境;女性主体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51-02

尼特什·提瓦瑞导演的《摔跤吧!爸爸》,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帕尕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曾是摔跤手的父亲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摔跤吧!爸爸》在各大网站荣获超高口碑,最终以近13亿的票房收官,无疑是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影片囊获赞誉的同时,备受来自女权方面的质疑,导演对男性权威形象的构建使影片被指摘为裹着女性主义外衣宣扬父权。此观点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女性在印度社会语境下的艰难处境,即在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男权社会擎起一杆完全摆脱男性的女性主义大旗是天方夜谭。其次,若将马哈维亚完全置于女儿们的对立面,则忽略了马哈维亚的性别观念在影片叙事中的转变,同时也是对马哈维亚亦师亦父的男性身份的片面解读。

一、成长与蜕变

《摔跤吧!爸爸》的文本可以视作由成长、蜕变与回归三大叙事段落构成,具体叙事段落的展开必然是基于女性作为叙境中的主体,即文本对原有价值秩序的颠覆为前提。“女人生来就该做饭和打扫卫生,做一个好主妇”是印度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影片以一个男性(侄子奥姆卡尔)的叙述视点讲述了女性改变主妇命运的励志故事,阿米尔·汗饰演的马哈维亚·辛格·帕尕想要妻子生下男孩为自己实现梦想,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相一致。主流价值体系中,父亲通常将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求子事件将马哈维亚与主流社会群体(村民们)呈现为一种假定性的和谐关系。然而这场众人参与的闹剧以妻子生下四名女儿收场,马哈维亚与村民们的“和谐关系”随即解体,求子希望的破灭与村民干预的无效,可视为一次男权社会的失落。女儿们作为叙境中一个既成的事实迫使父亲封存梦想(马哈维亚把奖牌收进箱子),却又以拯救者的姿态使这个壮志未酬的父亲重燃希望,吉塔、巴比塔與男孩们打斗过程中所显露出的摔跤天分成为一种不可抗力因素将女性推至文本的主体地位。马哈维亚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到吉塔夺得国家冠军的部分可以看作吉塔的成长段落,此叙事段落中女儿们和马哈维亚呈现为先对抗、后结盟的关系,父亲强迫女儿身着“男装”、剪掉长发等不合情理的管教,广受女性主义者的诟病。回溯女装变革的历史,裤装一度被作为女性运动的标志,女性摆脱长裙、长发等传统女性化特征的束缚,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一直是女性主义所倡导的。女儿们身着男装、剪掉长发看似是来自父权的压迫,但从文本的深层结构解读,这是父亲为女儿挑战男权世界规则所做的示范,这种抹杀两性生理差异的压迫恰恰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原动力。严苛的训练方式致使马哈维亚被看作是意识形态象征的某种权威形象(男权/父权),这无疑忽略了马哈维亚作为一名摔跤运动员的基本特质——运动精神与专业能力,平等参与的运动精神是马哈维亚区别于“一般男性”(男权思想的男性)的开明意识,对女儿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个人梦想的寄托而是基于专业视域下对女儿摔跤手天分的判断。相比于《加油!印度》中女子曲棍球队与沙鲁克·汗饰演的卡比尔教练的对抗,《摔跤吧!爸爸》呈现为一种欺骗式的对抗——调晚闹钟、弄坏灯泡、假装受伤等。影片通过一位丧失命运自主权的新娘为父女之间的对抗画上了休止符,同时意味着父女结成同盟。叙境中的主要矛盾随之转移为父女与社会主流群体的对抗,这直观表现为“一场场较量”,即从吉塔选择最具挑战性的男性摔跤手作为对手到自主要求比赛。此时马哈维亚的身份在文本叙事机制中由男权社会的拥护者,转变为坚信女儿不比男人差的具有女性意识的父亲。吉塔作为被视听语言着意渲染的女性力量的化身,不断战胜男性摔跤手使其与原有价值秩序彻底决裂,摔跤成为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原始生命力的宣泄。用心良苦的父亲辞掉工作协助女儿争夺国家冠军是吉塔成长叙事段落的终曲,吉塔以征服式的姿态赢得了社会主流群体的尊重与爱戴,国家冠军既是对父亲的肯定,同时也是女性力量的体现。

作为精神层面的指引,吉塔的女性意识与国家荣誉感在意义层面上极易被置换,若影片将父亲的国家荣誉感强行灌输给吉塔,“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吉塔则彻底摆脱女性特质,吉塔的女性形象也将淹没在更为宏大的叙事之中。导演对吉塔涂红指甲、梳长发、留意男孩对自己的注视等女性特质的呈现是吉塔女性意识的自然流露,离开父亲进入国家运动学院意味着父女同盟关系的解体,即吉塔蜕变的阶段的伊始。如果固执地认为男性身份注定马哈维亚摆脱不了男权思想的影响,其在叙事中自觉不自觉的女性观念的转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意识,仍将马哈维亚视为父权的象征。那么,此时马哈维亚遭受的冷遇便是女性权力的成长造成父权的悬置。在叙事的表层结构中,此段落的主要矛盾为“土办法”的父亲与“科学训练”的国家教练之间的矛盾,而在叙事的深层结构中,则是成长的女性权力与失落的父权之间的矛盾,抑或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科学训练”的国家教练成为吉塔心中的权威领袖,同时两种训练方式的差异成为父女矛盾一触即发的导火线。文本将马哈维亚与吉塔的切磋呈现为父亲因体力不支败北,这使吉塔作为叙境中具有自主选择权的主体而存在,同时为后来吉塔在国际大赛中的铩羽而归主动与父亲结盟提供了动机。吉塔离开父亲进入国家运动学院是自决意识的体现,主动选择与父亲结盟同具有话语权的国家教练对抗,这是实践的基础上对教练专业水平的质疑,不盲目臣服于任何权威才是以吉塔为代表的女性主义者的真正的蜕变。

二、回归与逆袭

回归的叙事段落中父亲与女儿的盟友关系得以重建,同时吉塔树立了女性逆袭的典范。尽管影片多次在叙境中展现资金不足、设备匮乏、官员不作为等体制问题,但父女与教练则呈现为一种迂回式的对抗,而教练圈禁父亲的不堪行为也归咎于个人品质的拙劣,使文本完成了一次体制上的逃脱。如果说在女性蜕变的叙事段落中父权一度被悬置,这里圈禁父亲的龌龊行为便可视为一次外在力量对“父权”的僭越,不同于《加油!印度》中沙鲁克·汗现场指导女队赢得胜利,“父权”缺席使影片避免陷入“埃舍尔式”同构自反的怪圈,独自作战使吉塔作为叙境中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体存在。在给对手致命一击之前,父亲作为意象化的形象出现在吉塔的脑海之中,这里的处理手法与《灵魂拳手》中MC·玛丽·科姆脑海中呈现出丈夫与孩子的意象如出一辙,此处马哈维亚意象化的呈现被诟病为父权笼罩下女性的逆袭,这无疑是将影片割裂开来,从而忽略了马哈维亚男性力量的削弱以及性别观念的转变。父亲对女儿赛前的鼓励之词充分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胜利还属于数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孩的女孩,胜利属于那些被禁锢在家务、相夫教子的女孩。明天的比赛很重要,孩子,你的对手不仅是那个澳大利亚选手,还有那些歧视女性的人”。吉塔的最后一击负荷着父亲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肯定与女性力量的坚守,因此这意象化的一幕更像是来自亲人的鼓励,同时也是一种女性意识的回归。

区别于全知性的“上帝视点”,本片采用的是侄子奥姆卡尔的男性叙述视点,加之导演尼特什·提瓦瑞对马哈维亚男性主体的关照,必然导致影片对女性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若因马哈维亚对女儿生理差异的抹杀与严苛的训练,将其视为独裁的父权主义者,这既忽视了马哈维亚的性别观念在影片叙事中的转变,同时也是对马哈维亚亦师亦父的男性身份的片面解读,马哈维亚既是一位传统的父亲同时也是女儿们的摔跤教练,影片中的教练身份常常凌驾于父亲身份之上,摔跤本身就是一项需要吃苦耐劳的体育运动,教练身份的马哈维亚对女儿的严苛训练不能简单地理解成男性权威对女性的压迫。影片的三大叙事段落对应女儿吉塔成长、蜕变、回归的三个阶段,女儿与父亲在文本中呈现为先对抗后结盟的关系,这组关系同时出现在成长与蜕变两大叙事段落中,每一次父女结盟都伴随着一组新的对抗关系产生,成长段落表现为女儿逆反式的与父结盟,父女对抗随即转化为父女与社会主流群体(具有男权思想的群众)的对抗。蜕变阶段表现为女儿自觉式的与父结盟,父女对抗转化为父女与“科学训练”的教练之间的对抗。而影片的回归阶段是吉塔自我蜕变后的仪式化场面,金牌的交接是一种荣誉的传递,寓意着吉塔成人式的完成,同时父亲将奖牌重新授予女儿是这个曾具有某种权威象征式的男性对女性主体的礼赞。女儿们与父亲相拥的和谐场面无疑缓和了印度现实社会中尖锐的两性矛盾,女性主体的确立并不以牺牲男性主体为代价,而是两性共同努力下的双赢局面。

印度是人口众多、民族成分混杂且社会矛盾尖銳的国家,电影《印度往事》通过一场与英国殖民者的板球大战反映出印度社会存在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种姓制度问题等,将社会问题纳入当代文化视域当中是印度电影的典型特点,近年印度体育电影普遍表现出对女性主体的关注。尽管《摔跤吧!爸爸》具有浓厚的男性色彩,对马哈维亚男性主体的过分关照,使影片传达出男性的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创作者艰难地将女性推至文本的主体位置,仍然难掩女性主体的确立终究依赖于男性的助力。但影片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来看。男性身份的多重性与男性主体的复杂性使我们不能忽视马哈维亚的性别观念在影片叙事中自觉不自觉的转变,影片中女性主体的艰难指认与确立无形当中反映出了“女性没有一席之地”的印度社会现实,男尊女卑的历史文化承袭不可能一朝倾覆,《摔跤吧!爸爸》是立足于印度现实语境下对女性励志的一种合理的表达。

猜你喜欢
摔跤吧!爸爸爸爸
《摔跤吧!爸爸》指出一条道路(热点热评)
“金牌大国”为何没拍出《摔跤吧!爸爸》(聊天室)
我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