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地强调要“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阅读习惯不单单指幼儿在早期阅读时所做到的良好行为,还包括幼儿有想阅读的习惯,在阅读当中会思考、提问、讨论的习惯,在阅读后能交流、体验的习惯等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个体在早期阅读中获得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既使是在同一个班级,开展同一个活动,幼儿的发展也是有差距的。通过深入观察与研究,我们认为造成幼儿在早期阅读中所产生这种差距,除了极少数因为生理机能的原因外,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是主要原因。有良好早期阅读习惯的幼儿在阅读中能做到静心看、安心听、用心想,自然收获就大,发展也就更快。可以这样认为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进行早期阅读的有效保证,在幼儿3—6岁这一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一、引导幼儿有想读的欲望
兴趣是人做任何事的驱动力。幼儿的无意识注意占优势,这个特点决定了幼儿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是兴趣,幼儿对感兴趣的东西学得快、记得牢,因此,早期阅读,就要让幼儿对读产生兴趣,要从心理上引导幼儿有想读的欲望,培养幼儿想读的习惯。
1.为幼儿准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因此,色彩、图像、声音甚至是实物等等让幼儿可以看的到、听得见、摸得着的以感性为主的材料,都可以是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以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2.创设阅读的良好环境
激发孩子爱阅读的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善于创设阅读的环境。如在幼儿园的教室里适当配上文字,使幼儿一一对应,墙面上及阅读角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多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置身在具有丰富阅读材料的环境中,让孩子多一些机会阅读,接触素材,多一些机会和阅读建立感情。其次,我们把书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如将图书放在漂亮的月饼盒里,便于幼儿取放,还为幼儿用废旧的报纸制作阅读的漂亮小坐垫,幼儿会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读书时,要为幼儿设计好阅读空间,让幼儿在这个阅读空间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使阅读成为幼儿想要做的事,想阅读成为幼儿的习惯。
3.教师要以身作则,榜样引导
幼儿往往将教师当作最亲近的人,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现实生活中,幼幼儿的穿着、举止、语气、神情无一不模仿着自己所尊敬的老师。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幼儿对自己的喜爱引到对事物的喜爱上。如在晨间活动时,教师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说看到的、听到的,教师主动到活动区中取书,并认真地看,有时还要主动邀请幼儿和自己一起看,一起说。在教师有意识的交流引导下,让幼儿感受到看新闻、看书能使自己更快乐地活动,兴趣也就应运而生,长此以往,读书也就成为孩子常常想做的事。
二、培养幼儿有会读的能力
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早期阅读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对翻书的动作比对阅读本身更感兴趣。因此,他们的读书速度非常快,往往别人刚看一点,他们就已经看完了一本书。还有的幼儿只对图书中色彩鲜艳的图案感兴趣,所以常常表现出看书时的无序性。在小班和中班幼儿身上表现较明显,大班时幼儿认真阅读有所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幼儿还没有真正地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1.制定规则,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规则制定是防止幼儿在早期阅读中出现不良行为的事前措施。有良好规则意识的幼儿阅读质量也会更高。在活动中让幼儿明白,引导幼儿记住。如为了使幼儿能安静地听,在听之前提出要求后,开展“小兔子竖起来”的活动。为了教会幼儿如何取放图书,在阅读前,先让幼儿观看书架上摆好的图书,教师再做如何从书架上取放书的示范,然后请幼儿模仿练习取放书,开展“送书宝宝回家”的活动,每次阅读活动都要求他们这样去做。为保持图书的整齐,还带领幼儿一起整理书架,将书按大小分类摆放。为了引导幼儿爱护图书,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看书时要让他们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挣抢图书;和伙伴交换书看,看书时不能大声说话,以免影响他人;发现图书有撕破的地方,教师在全体幼儿面前,及时用胶条或糨糊粘好。此外,教师还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保持一定的距离,教他们正确的看书坐姿等等。良好阅读规则的制定,能使幼儿在早期阅读中养成爱护各种阅读素材的习惯,为良好阅读气氛的形成造就了条件。
2.教师进行个别的有效指导
幼儿看书的特点是速度快,往往只浏览一下画面,一本书不到两分钟从头翻到尾,就说看完了,马上又想去书架上换。此时,教师及早介入,指导幼儿如何看好一本书。教师要在幼儿阅读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如在指导幼儿有序地翻阅图书中,教师让幼儿观察图书的结构,知道每一本图书都有封面、封底。告诉幼儿封面封底就是书宝宝的衣服,不要撕坏了它的衣服。在指导幼儿翻阅时,教师要和幼儿主起看书,并且讲一页,幼儿翻一页,讲到哪儿翻到哪儿,让幼儿直接感受画面与教师讲的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正确翻书的榜样。教师介入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早期阅读习惯建立的过程。一些不好的行为也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快速地改正,好的行为不断的积累,让幼儿都能自觉做到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培养幼儿要读的能力
“我要读”就是幼儿自觉地开展主动阅读的过程。这种“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的变化过程中,说明幼儿已经真正喜欢上了早期阅读,乐意阅读。在早期阅读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成功后的喜悦,幼儿“要读”的早期阅读积极才会更高。
1.体验成功,享受阅读乐趣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将阅读内容通过各种表演的形式表现,给幼儿表演的时间,培养幼儿勇于在集体中表演的大胆性格,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幼儿会散文《向日葵》以后,我就让幼儿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表演散文的内容。在班级中开展“小小表演员”的比赛活动,每天让幼儿回家表演给自己的家长看,得到家长的好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幼儿乐于阅读的兴趣。
2.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
正确的评价可以促进幼儿良好早期阅读习惯养成。在早期阅读中,我们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仔细倾听,善于分析,及时抓住幼儿思维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赞赏、激励,不但要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结果作出评价,还要评定幼儿阅读的态度,鼓励、赞扬幼儿阅读的主动性。如“你讲的真棒”、“你真会动脑筋,讲的跟别人不一样”等等。对那些做得不够好的幼儿,我们的评价也应该更多的是鼓励,如“你行的”“老师相信你”等等,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促进幼儿更主动地阅读。
所以,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以幼儿的心理特点为依据,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巩固提高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