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新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的研究

2017-01-12 20:56杨萍
东方教育 2016年12期

杨萍

摘要:探讨医学类高职院校新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贵阳护理职业学院765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高职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上倾向于内控归因(2)男女生在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相比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外归因;;(3)不同专业在学业成就归因得分有显著差异,中药、检查、卫管在学业成就归因得分显著低于影像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高职新生;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归因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物质水平、精神和文化生活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这一新健康理念的提出以及“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疗卫生行业的职能逐渐向着纵、宽方向发展[1]。故近年来,各高校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抓,从大一新生开始,心理健康被纳入到学校的重要日程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询发现,很多学者将大学生的成就归因和人际关系归因纳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于是本研究采用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以下简称MMCS),对贵阳护理学院2015级新生的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15级新生765人(包括药学、卫管、检验、影像四个专业),有效被747人,占被试总数的98%。其中,男生152人,女生595人;药学292人、卫管121人、检验263人、影像71人。

1.2 研究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涉及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测验两个分量表共48个题目,24个涉及学业成就,24个有关人际关系。每题采用0--4的5点记分,无论倾向于哪种归因方式,分数越高,说明越具有该方面的归因特点。如得分越高,受测者的外控性越强。高分者特征:认为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的状况主要是由外在力量决定的,比如自己的运气、教师的讲课水平和评分的严格程度、他人的喜好和行为等,而这些都是自己所无法控制的。低分者特征:认为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的状况主要是由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所决定的,自己的能力越强,付出的努力越多,越能获得好的回报。量表的重测信度介于0.51~ 0.62之间;效度为0.23~ 0.62[2],是可以采用的科学量表。

1.3 测量工具 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所有新生在 MMCS测查的整体情况(见表1)

由表2可知,男女生在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相比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外归因。

2.3 MMCS归因因子在不同专业之间的比较(x-± s)(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专业在学业成就归因得分有显著差异,中药、检验、卫管在学业成就归因得分显著低于影像专业的学生。

3 讨论

3.1 高职新生总的归因倾向分析

本研究反映了高职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上倾向于内控归因,即认为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这与国内外的研究一致[3]。总量表分均表现出相对内控的趋势,人际关系归因比学业成就更为内控。大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自身,可以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勇于承担成功和失败的结果,可以保持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继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4]。

3.2 不同性别高职新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特点分析

该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中存在性别差异,这是因为男女生对待失败和挫折的方式不同。男生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认为成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比如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身心状态等;而将失败归因于外界环境,比如将失败归因于运气、任务难度、他人对自己的偏见等外部环境因素。女生的归因方式则和男生相反,通常将失败归因于内部条件,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环境。

3.3 不同专业的高职新生在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特点分析

专业不同也是造成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差异的重要变量,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大学生选择专业的倾向性、各专业的专业性质和课业量有关[5]。专业选择的倾向性造成了他们对学业成就归因的差异;课业量多的专业,可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人际交往上;而有的专业,可能有关人际交往的社会实践显得更重要,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会实践上,比如中药和卫管专业。

参考文献:

[1]张晋,吕振波.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重构[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3):4-5.

[2]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就归因与元认知、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23-24.

[3]董圣鸿,张璟,熊红星.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成败归因的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75-376.

[4]陈凤梅.大学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关系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6:37.

[5]谢亦团,罗芳,罗云.大学生学业成就、人际关系的归因探究[J].社会心理研究,2002(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