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锋++黄辰
摘要:随着“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有国务院总理亲自提出,一时间互“联网+”成为了各大新闻媒体的新宠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正逐渐被释放出来,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了新旧互联网教育的区别,然后阐述了应用型大学与互联网教育的高度耦合性,接着阐述了互联网教育需要突破的瓶颈,最后结合应用型大学教育分析了作为一名应用型大学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优势;瓶颈;准备
在全民创新创业的“互联网+”行动中,先后诞生出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等热门词汇,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教育自然也不能缺席。有人甚至断言在这一轮互联网+的创业行动中,互联网教育即将成为收益最大的领域,A股市场上从10.95爆炒到250元的全通教育的火爆可见一斑。
一、新旧互联网之说
早在1999年就有人看到了互联网和教育潜在耦合的可能,并提出了轰动一时的远程教育试点,但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被人们淡忘。直到2012年MOOC的兴起,互联网教育携大数据概念再次重出江湖。为了区别饱受诟病的远程教育,学者们把2012年兴起的MOOC形式称为新互联网教育。具体而言,两者的区别有:
首先、过程的不同。传统教育:一间教室、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位写的一手好字的老师;远程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万学生,名师名校任你挑,但本质而言,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仅仅是将授课的地点从一个狭小的空间转移到互联网,授课方式仍是填鸭式的,授课内容仍是陈旧的;新互联网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一个创新的思维、一个互动的课堂、一个由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人共同组织的一个学习团队。笔者有幸观摩了一场MOOC课堂,虽然由于条件限制,这还不能称得上一场真正的MOOC课堂,但课堂学习内容《老年化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从公园广场舞老人被泼粪谈起》令笔者印象深刻。在课堂上学生通过QQ、微信找到资料在分享空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课堂组织者已经由主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及学习者之一,就连后期的学习总结也是由学习小组独立完成。翻看以往的学习记录,笔者被他们的学习课题深深吸引:试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误区——美味的红烧肉为什么不敌肯德基;二胎政策、营改增的影响等等。纵观这些课堂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堂内容有两大特点,轻松活泼且具有时效性。
其次,形式上的不同,远程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精品课程、课件共享、名师课堂。新互联网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微课、翻转课堂、MOOC。两者在学习者数量、学习时间和地点的便捷性,免费开放性等方面存在很多的相似性,所以很少有人能真正区分两者的不同。但MOOC为代表的新互联网教育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具体形式上与远程教育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比如为了提高MOOC学习效率及退课率居高不下的问题,MOOC课程的授课时长一般为十分钟,甚至更少,围绕一个知识点通过独立单元展开,并在课程中穿插一些小问题,只有答对问题才能继续听课,修完课程后,会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甚至可以获得该课程开课学校授予的学历证书。
最后、新互联网教育的大数据概念。大数据之所以被称为大,不是指数据多,如果数据多即为大数据,那么图书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最多,还用做大数据吗?大数据强调的更多的是即时在线,何为即时在线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某必胜客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人员拿起电话。客服:必胜客。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海鲜比萨套餐。陈先生,海鲜比萨不适合您。顾客:为什么?客服:根据您的医疗记录,你的血压和胆固醇都偏高。顾客:那你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客服:您可以试试我们的低脂健康比萨。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吃这种的?客服:您上星期一在国家图书馆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具体到教育大数据,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大量数据被网络教学系统记录下来,通过对教育大数据的综合分析,有助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我们可以假象,有一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测试自己职业倾向,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热点选择专业,根据专业的发展趋势选择应掌握的就业技能,从而迅速实现知识的更新以及跨领域知识融合。
二、应用型大学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如果说在升学压力巨大的初高中全面推广互联网教育还为之尚早,但在大学,尤其是在应用型大学建设背景下推广互联网教育具有天然的可能性。所谓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应用型大学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统教育中的理论研究、远离社会的专业设置、好高骛远的教育诉求、淘汰率极高的“精英人才”已经饱受诟病。应用型大学强调的特点之一时效性及与社会实践需要的高度契合性与互联网教育的教育精神如出一辙。
三、互联网+教育未来需要突破的四大瓶颈
首先、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决定教学质量的是教师的水平,教师的水有多深,学生的碗有多大、但互联网强调的是互动学习,学习的知识甚至是没有形成定论的最前沿的热点问题,比如前文提到的一带一路、二胎政策等等。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原来的万能钥匙变成了引领者甚至是学习者本人。
其次、互联网教育的先天不足。互联网教育必然需要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支撑,互联网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室限制,要求随时随地均可以学习,但我国现在的网络覆盖还远远低于应有水平。同时作为互联网教育的组织者的教师对视频制作软件,文献搜索能力、有效利用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存在困难。
再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互联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利用互联网创业创新,但也有人沉迷于互联网游戏不能自拔。加上互联网教育强调突破传统的权威式的课堂及课堂管理,因此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这样加强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培养抗干扰的自我有效能力,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是互联网教育的首要任务。
最后,打通与传统教育的衔接,建立符合国情的教育评价模式。以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评价标准虽然残酷,但却公平公正且量化易行。互联网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不能立竿见影,授课也没有固定而可以持续的形式,如何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又能适合新形式下的教育评价模式,如何打通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衔接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四、作为应用型大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
首先、自觉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一个传授者变成引导者。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贵在积累,知识的更新换代慢,因此传统的教育一线教师只要从教三年就能够应对各种疑难杂症,借助一本老掉牙的书就可以养家糊口。但互联网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量大、热点多、知识的更新换代快。因此教师已经从传统的传授者变成了知识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甚至是学习者本人。
其次、互联网教育不能成为教师偷懒的借口。一线教师对对互联网教育的态度可谓冰火两重天,有人摩拳擦掌,有人疑虑重重。的确,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师的任务似乎轻松不少,有些老师甚至借互联网创新之名来忽悠学生。但互谅网教育替代不了教师知识的更新、新教学模式的设计、热点的搜寻、社会实践的契合、未来趋势的判断和把控,这些对应用型大学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重新回炉再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互联网技能。技术的更新换代快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地步,面对互联网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提出的挑战外,互联网技术的挑战也是严峻而迫切的。有些一线教师至今连流行于年轻人的微博、微信、淘宝、支付宝甚至是智能手机都不能熟练运用,更不用说视频录制技术、互联通信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的互联网教育,一线教师应该重新回炉再造,学习互联网技能,为未来的互联网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解继丽 . 互联网 + ”引领教育改革新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李志民 . 互联网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
[3]王强 “互联网+教育”[J].冰火两重中国教育报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