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和
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过程为主,逐步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活动提供可行性的条件。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分析知道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领悟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情感价值,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认知社会现实,并作出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判断。本文依据新课标实施的基本要求,力图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思想品德的课本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社会认知行为,使书面的说教转化为学生的社会化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社会化教育学生的原则是全面完成教育目的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理论又能联系实际,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组织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中。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真正学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获得较完整的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笔者就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感悟谈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社会化的应用教学。
一、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社会活动的设计及组织必须考虑本校本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现实的认知水平,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必须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其次,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要解放学生,激励学生解放思想,敢想敢说。只有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才能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水平。
2.方向性原则。一是要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意义,任何学习活动都必须指向恰当的学习目标。当然,在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会生成新的问题,超越预设的目标,但生成的问题应该服务于基本学习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不仅要对社会生活中存在不良的现象、突出问题进行分析认识,更要重视正面的、积极的宣传和引导。
3.过程性原则。体验性学习活动,应该是围绕活动提出的问题观察、思考、交流、归纳、评价等完整的活动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予以必要的帮助和恰当的指导。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过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获得认识、培育情感、学会方法、增长能力。
二、实施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技术细节。
1.从日常生活入手创境引题。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体验性学习活动,首先必须指向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并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越强,思维就越活跃,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因此,任何一种活动形式的有效开展都必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一要依据学习目标。呈现的问题必须指向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此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二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着重在重点知识和学生学习难点上组织问题探究,对简单的知识、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可以由学生看书自学,或由教师直接依据教材分析解读,以留较多的时间在重点上做文章。三要密切联系生活。特别是学生生活。四要有探究性。问题并不都是问题情境,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使学生产生心理悬念和认知冲突的问题,促使学生达到深入思考的境界。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不在多,关键要有意义。教师要深思熟虑设计、精选问题,使学生有时间深思熟虑开展问题探究、交流的学习活动。
2.开展多种多样生活化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设计的问题情境预设活动方式,哪个问题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哪些问题需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但是更应该自主选择问题探究的活动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是独立看书思考、同桌议论还是前后交流、小组讨论,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使教学过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倡导学习的选择性,这不仅指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而且包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内容、方式应该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小组学习并不一定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未尝不可,但首先必须想一想,你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3.给学生以充分思考、发言和交流的时间。当呈现问题情境后,要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针对问题看书、思考、讨论和发表意见。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一是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着重在重难点问题上做文章,简简单单回答十个问题,不如认真思考、深入研究一个问题。现在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太多、太杂,呈现问题后就要求学生立即发言,学生回答后就草草收场,学生缺乏深入思考、广泛交流的时间空间。二是教师要精讲少讲,组织学生开展问题探究,需要教师的指导、示范、分析、总结、提炼,但不能以教师的思维、引领替代学生问题探究的活动过程,而应该尽量让出时间,让学生围绕问题多看、多想、多做、多说。
4.营造激励思考、创新的情感氛围。要使学生的体验性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活动,必须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情感氛围,真正使学生自由自觉地学习。教学过程中少一点一本正经,多一点宽松自由,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活动方式,鼓励学生与同伴争论、教师争论。教师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注意给内向的学生、学力较弱的学生以更多的发表见解的机会。当然,做任何事情都有规范,即使游戏活动也有基本的游戏规则。讲宽松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自由散漫,同样也要有基本的规范、良好的秩序。
教学中特别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归纳出知识,或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出新的问题则更有意义。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重性,任何问题的解法或答案都可能不是唯一的。课堂上,以及课外作业,都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联系问题探究提出一些新问题。提出的问题有无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进而孕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是以他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因此不仅不会影响知识的学习,而是促使他更深入地钻研知识、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