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扶贫”也开始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迎头赶超的重要抓手。近日,笔者在甘肃清水县采访时了解到,作为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全县有贫困村120多个,贫困面达20%左右,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重。2016年以来,清水县积极顺应“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在农村电商、特色产业等多领域精准发力,继而使“互联网+扶贫”之路破冰展开。
笔者在清水县陇东乡电子商务站线下实体店采访时看到。核桃、木耳、芸豆、手工鞋垫等富有清水特色的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我们的电子商务站在销售的产品上,不但有核桃、干果、核桃花之类的陇东乡比较有特色的核桃系列产品,还有本地比较有特色的葵花、芸豆、土鸡蛋等农副产品,清水县比较有特色的庞公石等也在网上有一个统一的展示和销售,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对全县特色经济的发展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工作人员李冬花说。
清水县2016年以来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紧紧依托全县48万亩优质干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天水农校职业教育资源。积极实施校地联建“互联网+”行动,切实创新探索创客空问、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首家由创客工作室、创业实训室、线下体验馆三部分组成的众创空间和电商中心,其集创意策划、创业培训、宣传推介、业务洽谈、网店营销为一体,成为最具现代化、最有发展活力的创新创业孵化园。县乡村三级电商运营体系和每个行政村培养1名大学生电商村官、带动培养1名电商带头人、引导贫困群众从事电商等的“1+1+N”的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模式初步形成。作为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器,众创空间和电商中心自启动运营以来,已经发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当地电商企业和农业产业的双向发展和互利共赢,让大山深处的“山货”交易得到拓展,截至目前,众创空问已吸纳创意人才12人。培训乡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和农校学生350人,策划苹果、核桃、庞公石等特色产品网店35家。全县共开办特色农业产品、工业工艺品等各类网店400余家。
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迅速,曾经运不出去的农产品卖到了大城市,创收乏力的农民找到了新的赚钱门路,一度活力不足的农村经济变得欣欣向荣。一些村民受益于电商扶贫,逐渐摘掉了穷帽。
清水县永清镇常杨村一直以来有放养土鸡的习惯,但由于近年来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原因,传统的销售模式导致该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农民逐渐失去养鸡的积极性。在电商模式和精准扶贫驻村帮扶队的推动下,今年一部分村民又逐渐恢复了土鸡放养。据甘肃省文化厅驻村帮扶干部、常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卫华介绍,目前已有个别群众就主动找他谈放养土鸡的想法,也希望将来通过目前正在打造的电商平台卖鸡蛋。
村民李有生告诉笔者,他有两个儿子。但儿子和儿媳都外出务工了,由于留下5个年幼的孙子给他们老两口,干其他的农活已不太现实,他们现在放养了60多只土鸡,每天平均可以产蛋18枚左右,每枚鸡蛋可以卖到1.5元,老李乐滋滋的说“这个价钱就非常好了”。
据笔者了解,常杨村全村300多户,目前放养土鸡的存栏量在150只左右,日均产蛋量约50枚。像常杨村一样放养鸡的地方在清水县还有几处,但都没有形成健全的产业发展模式,销售模式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之上,产业利润率极低;缺乏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产业链“短板”问题突出。针对这些问题,该县积极通过发展电商倒逼富民产业培育。壮大产业化经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推动甘肃“十三五”时期“一号工程”的顺利实施。
基础设施薄弱,是清水县扶贫开发最大的制约因素,强基固本已成为当务之急。清水着力破解网络宽带、物流配送、交通道路、品牌培育四大电商发展瓶颈,推动电商健康快速发展。针对农村宽带覆盖率低、电商难发展的问题,协调电信、移动等运营商正在实施光缆入村入户工程;针对乡村物流配送难的问题,以加快城乡道路建设为基础。通过税费减免、物流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乡村建立电商物流配送门店、快递服务点,着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针对农产品品牌培育难的问题,深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核桃、苹果、土鸡蛋、土蜂蜜等农特产品和庞公石、麻鞋等手工艺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品牌培育工作,申报注册了“清水黑木耳”、“清水薄皮核桃”、“清水粉壳蛋”等商标品牌,推动了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让更多群众通过电商扶贫致富奔小康。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http:/www.farm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