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云
摘要:农村档案管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已逐步被提上档案部门的工作日程,农村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使用和档案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对农村档案进行有效和系统地管理,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总结了当前八五三农场公路管理站农村档案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几条改善农村档案管理的建议。以便使农村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事选拔任用。
关键词:农村档案;管理;系统
前言
农村档案主题的分析是根据档案标引和档案检索的现实需要。从农村档案管理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农村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于提取档案主题概念,确定档案主题的类型与结构的过程。
一、农村公路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对于实施基层事务办理、传播农业技术知识与技术推广、编修农村史志、开展招商引资、解决矛盾纠纷和促进农村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意义。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农业、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大量农村档案资源的产生,给基层农村档案管理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基础,农村档案管理部门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是做好农村档案管理需要的关键。
二、农村管理系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工作发展存在地区不均衡
由于基层领导重视程度及发展条件各有差异,各地档案工作管理系统情况呈现出地区之间不均衡的状况。镇与镇之间,或村屯之间社区档案工作也有很大差异。如部分村、社区可以安排数名档案员对档案进行管理,并配备数台电脑。并设专门的库房和相应的档案保管设备,而有的村、社区仅能配备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设备和配套设备不完备,无法达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水平和标准。
2.农村档案开放利用程度不高
(1)农村档案利用率低下。
(2)农村档案开放利用不够,只局限于本单位或机构内部人员使用。对普通群众开放和利用较少。
(3)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主要为与民生关系密切的档案,而一些如婚姻档案、房产档案和其他文书档案等则很少有人利用。
三、农村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1.提高认识
(1)提高对农村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农村档案管理,是服务工作的具体体现,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过程中,是增强全民档案意识的有效途径。如何从传统的思想认识转变到到上述认识?应克服一些消极思想和消极情绪,转变思想观念。做好基层新组织立档和农业、农村档案立档工作。
(2)档案工作的涵盖面很大,我国《档案法》第二条是这样规定的:“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因此,应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位,才能为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发展档案事业,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2.档案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全部档案工作中,把着力点放在收集、整理、建立新农村建设档案上,使档案管理部门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成绩。
(1)进行当前农村档案管理发展规划。将农村档案管理进行评审和考核。农村档案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档案管理部门做好农村档案长期性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应进行进一步的农村档案发展规划与结构安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资源部门,衔接与共享相关工作工作计划与进程,保证农村档案管理系统设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2)将建档放在档案管理的第一位。农村档案管理涉及面广,村级档案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归档范围种类繁多。因此,可重点对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民俗大户先行建档,并有计划地树立典型和榜样,通过典型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展开建档工作。如开展“一乡一品”的特色建档、林权制度改革建档、农业经济合作社建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等一系列的活动。
(3)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人员。高素质、高能力的专兼职档案员。是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农村档案管理、发展档案事业中的有效保证。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根据年度工作任务的情况,在各基层组织发展培养一批专兼职档案员,每年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培训,以解决档案管理人才力量不足的现状。
3.工作方法的创新
(1)从档案系统来讲,村级档案工作范围广泛,工作量很大,只依靠档案部门工作,难免势单力薄,因此,应建立一个由各级档案局和档案管理部门分级负责的档案工作系统,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与相互配合,营造出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通过与一些涉农部门紧密配合,建立涉农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彼此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形成协同合作的良好格局。
(3)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全民的档案意识。农业、农村档案涉及范围广泛,任务艰巨,又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鉴于此,只有多渠道、多形式地全方位宣传,才能引起社会和群众的广泛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