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松
摘要: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能够保证种子完好发芽的前提下,将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通过少耕、免耕、化学除草等技术过程的应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实现作物长期发展的一项农业耕作技术。农作物在旱区的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环境更加适宜保护性耕作,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效果,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进行、当前与长远兼顾的重要农业科技工程项目。
关键调:保护性耕作;意义;措施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容是用农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少(免)耕播种、少(免)化学除草和合理深松。其主要作业是,农作物秸秆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不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综合预防。其中,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把不能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人土壤中。农业生产的过程实际也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吸收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理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农业生产中应注重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抗病虫害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该受到充分重视。可以增加土壤成分,加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钾素、磷素营养状况,增加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重要过程,是农业持续性生产的必要措施,但由于大多数农民和机手,对这一技术了解不够深刻,实施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没有增产的效益,降低了产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一、碳氮比失调
秸秆正常碳氮比为65-85:1,而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严重缺少,所以秸秆分解缓慢,苗因缺氮而黄化、弱苗,生长不良,应该在秸秆还田后补充部分氮肥。
二、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
秸秆粉碎后有的过长,超过10厘米,还有的秸秆聚堆粉碎不彻底或地粉碎后聚堆,这些情况都影响播种。
三、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
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腐烂后会留下许多空隙,出现跑风,种子与土壤接触面积会减少,影响种子的水分吸收,使小苗扎根不牢固,甚至出现吊根。
1.秸秆还田的数量
无论是秸秆覆盖还田或是翻压还田,都要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如果秸秆数量过多,秸秆聚堆都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影响出苗率或幼苗的生长速度,导致作物减产。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2.直接耕翻秸秆时,应施加一些氮素肥料,增快在土中腐熟速度,避免分解细菌与作物对氮的竞争。。新鲜的作物含碳、氮量大,翻入土壤时,会出现微生物与作物争肥现象。秸秆在田地慢慢腐烂,同时会消耗土壤中的氮素等速效养分。在秸秆还田时要施用含碳酸氢铵、过磷酸钙高的肥料,以加速腐熟秸秆。
3.翻埋时期,在作物收获后立刻翻耕人土,避免因秸秆被晒干影响腐熟时间。旱田边收边埋,水田应在插秧15天前翻埋。
4.施入适量石灰
在新鲜秸秆腐熟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生长有毒害作用。应施入适量的石灰,分解产生的有机酸。以防中毒和促进秸秆腐熟速度。
四、秸秆还田的方式
1.翻压还田
就是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高粱及小麦等农作物秸秆粉碎,均匀地抛撤在田地上,耕埋入土,让秸秆腐烂分解。这样就能把秸秆秸秆腐烂产生的有机质保留在土壤里,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强了抗病抗虫力。
2.焚烧还田
秸秆经焚烧,虽然减少了劳动力,但有效成分转化成废气排人大自然中,大量有机质被燃烧浪费,还烧掉了土壤中的磷肥,影响了交通及百姓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要采取禁烧措施。
3.机械还田
机械化秸秆还田具有便捷、快速、低成本、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优势,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杆翻埋还田、整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就是采用机械将收获后的秸秆粉碎翻埋或整秆翻埋或整杆编压还田。可一次完成多道工序,与人工作业相比,工效提高了很多,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减少了大气污染,同时地力增强。提高了粮食产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核心技术是采用各种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直接还人田中,使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为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秆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秸秆虽然对种植有益,简单又节省费用。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破坏是这些年来每个人都体会到的,必须严厉禁止。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出路的一个简单办法,但它的弊端也应该引起重视。应该因地制宜推行科学的秸秆还田方式,支持鼓励开发各式各样的无害化秸秆利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