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鑫
摘要:农业统计是认识和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和完善农村政策的重要手段。农业统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政府农业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围绕农业统计,重点分析了当前在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提高农业统计质量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业统计;问题;对策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能够为明确我国农村的发展实况以及制定各项农业发展方针等提供数据支持。农业统计工作的好与坏,是国家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关系着食物安全预警预测和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监测与评估工作的质量。然而就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统计情况而言,在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统计结果不完整、不可靠,无法正常发挥统计功能。
一、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农业统计缺乏重视
基层的农业统计部门对农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真正的纳入到议事日程中。对于农业统计数据缺少必要的思考和分析,看不到农业统计背后所隐含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以及经济问题等。工作上不积极主动,在统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等靠要数据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农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提升,同时也不利于自身统计业务能力的提升。
2.统计服务手段落后
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无法达到统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当前,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对互联网知识了解较少,在工作中依旧是手工登记、手工汇总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统计工作。统计手段的落后很容易导致统计数据的质量难以保障,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潮流越来越显著的大背景下,统计数据的信息量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不依靠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统计工作很难保障工作质量。
3.统计数据缺乏真实性
部分农业统计部门存在着篡改统计数据的问题。当前。社会公众对于统计数据的发布都存在着较大的疑议,尤其是农业部门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等统计数据跟现实差距较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农业统计部门篡改了统计数据,处于利益驱动对统计数据进行了人为调整,导致数据不准确、不真实。
4.农业统计体制不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统计信息的内容更趋复杂,而现有的农业统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其变化。如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种养殖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快速提高等,这一系列变化产生出许多新的农业农村信息。引发出各种农业经济利益主体出现,农业统计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
5.农业统计队伍不稳定
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刚培训过的统计人员,短期便要调换到其他工作岗位。新接替的统计人员不懂统计业务,严重影响了农业统计调查工作的质量及连续性。有些基层统计人员对农业统计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农业法定数字都是以统计局为准,我们再搞农业统计有点多此一举。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因为许多业务技术指导上需要的一些过程性监测、时效性强的行业统计指标。统计部门并不统计。
二、解决我国基层农业统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相关体制的改革
做好统计工作的核心在于保证调查数据的质量。而要想实现农业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对现行体制加以改革,在规范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农业统计抗干扰能力。这就要求国家对农业统计管理制度实行改革,采取垂直领导的管理模式,保证独立开展统计工作。
2.树立全新的农业统计观念
农业统计工作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做出适当的改变。要树立全新的统计观念,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统计方案,采取创新型统计调查方式。应结合目前统计工作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农业统计调查方案,实施多主题的抽样统计方式;同时对统计指标以及统计报表进行整理加工,采取“一套表”的制度,精简农业统计报表;应加强对农业农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动态跟踪和监测,扩大农业统计分析范围,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3.实行定期培训制度
为实现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的提升,必须对统计人员进行岗前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划分等级。从统计人员实际水平出发,分别组织开展培训,这样对于全面提升统计人员的素质极为有利。培训内容应为统计应用操作、统计相关法律法规、常见统计分析方法等各种知识,如此一来能够帮助统计人员掌握到有效的调查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增强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如此才能提升工作水平。
4.加大财政支出
增加对统计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资,切实的帮助统计人员更好的投入工作,推动网络化在基层农业统计中的进程,实现电子农业。同时实现资源共享。为国计民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依据。在网络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并且要及时对网络资料进行整合。构建完善的基层统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