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佳++李俊辉++简纪常++李长玲
摘 要: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也是该校刚获批的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基础专业课。针对该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以期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新专业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改革;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38-02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in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 Diseases
Cai Jia et al.
(Fisheries Colleg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Aquatic animal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in the speciality of aquaculture. It is also the basic course of aquatic animal medicine major that just set up in our university. The reformance focus on teaching content,teach method and practice teaching for experimental part of this course will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undergraduate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new major development.
Key words:Aquatic animal disease;Reform;Comprehensive ability
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是一门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是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其涉及的内容包括鱼类免疫学、病原生物学、水产动物病理学等,交叉内容较多,其中水产动物疾病的病症、病原以及组织病理变化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信息量大,仅仅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1]。因此,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实践有利于对该门课程知识的吸收及消化,增设实验课则能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水产动物病害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2]。然而由于病原及病理标本积累、教材、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本校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大多数以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能依照固定的实验安排与流程完成实验内容,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针对该门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1 优化实验教学设置
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强,开展实验需要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撑,边学边做,才能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原有教学模式下,由于课时、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原因,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进度不太一致,这就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因此需根据每个学期的课程安排对原有实验课设置进行调整。例如,原有实验课设置为:鱼病检查—土法疫苗制备—病原观察,而实验课开设一般在理论课开始的第二周,理论课内容尚未涉及病原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不同病原的特征、发病特征与病理变化等),学生在第一次实验时会出现无法判断鱼体是否发病及发现病原等问题,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如能将实验延迟一至两周开课,授课顺序调整为:病原观察-鱼病检查-土法疫苗制备,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验课中巩固理论课学到的病原生物学知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将特定病原与发病症状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2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我校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已开设多年,部分标本已经损坏或者典型特征已经无法辨识;再者,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病原被分离鉴定,且病理特征了解的愈发透彻[1],现有的实验素材不够系统全面,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病原及病理资料库的建设,充分利用多方渠道收集病原、病理标本,并进行整理分类。具体实施办法有:(1)挑选养殖户送检样品中具有典型症状的个体制备标本;(2)利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生产实习、教师外出培训和社会服务的机会采集标本;(3)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丰富实验材料,为学生创造直观认识病理和病原特征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由于目前授课对象均为90后的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手机和电脑成长的一代[3]。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载体,利用网络、QQ、微信等现代化技术拓展授课素材,包括PPT、动画、短视频等,相比单调抽象的语言描述,上述素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原理与实验过程,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3 增设综合设计型实验
现有的实验课程中,授课教师往往只准备一类样品供全班使用,而且操作方法及步骤相同,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执行与验证,无需思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2]。开设综合型实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完成科学实验的能力,且还能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其他课程知识对结果进行拓展和分析[4]。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提供多种实验材料,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养殖品种,或者是养殖户送检样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患病个体解剖、病理学观察、病原分离鉴定及检测,并对病因进行初步的判断,使学生对疾病诊断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操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我校水产养殖专业应用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对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实验课程安排的患病个体检查,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要将实验教学实验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可在生产实习或者社会实践期间,让学生跟随指导老师或者实习单位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参与水产动物病害现场诊断与防治的过程,根据实践中发现的病例现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引导学生利用其他课程的知识(如从水环境因子、养殖管理与药物使用等方面分析致病因素)对病因进行判断并制定防治策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实际生产中的工作氛围,了解生产实践中疾病诊断的基本模式,这样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大有裨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产经济动物疾病学实验教学的一系列探讨,有望使学生在实验中巩固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并且还能为我校刚获批的水生动物医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对培养适合行业发展的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双虎,鲁义善,简纪常.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1:39-41.
[2]陆宏达,张庆华.改革水产动物疾病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0(6):63-64.
[3]庞欢瑛,鲁义善,蔡双虎,等.水产动物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723-5724.
[4]刘焕亮,王吉桥,赵兴文.水产养殖学专业生产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156(6):69-71.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