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勇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往往是短期的,必须从根源上,从深化经济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着手,化解改革中各种利益集团的阻力,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破解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性因素,形成良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
一、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1.市场体制机制的不完善限制了产业结构自发调节功能的发挥。市场体制自身存在产业结构平衡的调节机制,通过各种资源要素市场与消费市场供需影响产业结构。但是,市场机制的自发、自动调节修复过程有时候可能过长,有时候还是比较痛苦的,这也为政府直接干预结构调整,以弥补市场失灵创造了借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资源要素市场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整体上发育程度仍比较低,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自发调整。
2.收入分配体制不合理导致需求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引致作用不强。一是在初次分配中,自1998年以来,我国居民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直接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水平的提高。同时,产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大、垄断行业以及灰色收入的存在等等,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城乡割裂的二元分配机制也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二是再分配体制对调节收入分配的能力有限。我国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调节制度等来保障公平。但是,城乡保障体系的分割,城镇社会保障多条线、小企业参保比例低于国有企业、社保转移接续困难等等,都使社会保障制度难于达到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的目的。当一个社会由少数高收入阶层和大多数中低收入阶层组成时,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造成对高性能、高创新的产品需求很低,不利于企业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引致作用有限,而高收入阶层偏好的高端奢侈型产品往往数量有限,供给又来自于国外品牌和国内已有的名牌产品,不足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3.技术进步机制不完善导致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推动作用不强。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但产业的大往往不能意味着强,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研发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环节的支撑,无论具有多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能力,也不能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技术进步大多依赖外部供给,自主创新能力弱还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产业发展受制于人,无法通过核心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弱的深层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尚未形成促进企业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企业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和压力。
4.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中的越位错位导致政府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成本过高。过去,市场体制机制不完善限制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自发调整功能,政府不得不代替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我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措施有直接干预微观市场的特征,试图以政府部门的选择、决策来代替市场机制,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当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过度依赖行政手段,限制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产业结构的自发调节功能,甚至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比较高等问题。不仅如此,我国经济体制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一些固有弊端也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1.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一是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是进一步健全土地市场,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市场,推动国有闲置土地的开发利用。三是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通过户籍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打破城乡、行业壁垒,实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四是改革资源与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实现价格市场化,打破资源性行业中的垄断,对能源和重点矿产资源,建立各类企业都要为取得开采权和使用权付费的市场机制。另外,要健全排污权有偿取得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扩大排污权交易试点。五是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对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扩散、价格发现作用。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政府要从探索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制度以及符合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制度入手,着力破解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明确地方政府的权责、稳定地方财源、加强监督等,消除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要优化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经济发展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增加反映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指标及其权重,要积极探索差异化考核制度,鼓励特色优势发展。其次,政府的职能应向弥补市场机制失灵转变,重点在具有外部性的公共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缺位,更不越位、不错位。这包括:尽快建成功能完备、协调配套、高效快捷、支撑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对基础性研究的全力支持,对产业共性技术、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应用性研究、节能环保新技术提供资助,对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支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对宏观经济信息、行业发展信息与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免费发布,引导企业投资。再其次,把政府和市场都能办的事尽量交给市场办,以提高政府掌控资源的效率。比如,可以对政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资金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导资金在产业间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可以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土地存量资源,有效改善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在公益性产业和项目建设中,可以把具有稳定收益的社会事业及公益性基础性设施项目建设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建;在加强环境保护时,可以对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推行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手段,达到有效控制污染、降低治理成本的目的;在淘汰落后产能时,可以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建立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综合运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策、信贷支持和市场机制共同引导落后产能退出,降低目前落后产能退出的行政执行成本;在产学研合作、兼并重组等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避免政府拉郎配等等。
3.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机制。一是多角度、多措施为营造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体制政策环境,通过加大对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与转化机制、完善风险资金投入退出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等等,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二是强化政府主导的合作创新机制,组织力量有针对性地对基础性研究、产业共性技术、重大应用性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把科研成果以市场方式或低价方式甚至无偿方式卖给我国企业。三是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建立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营造全社会创新的文化氛围。四是充分利用资源与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被动创新,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4.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体制。在当前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体制和公共服务体制下,引导居民储蓄“出笼”,重点在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相关体制改革,切实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达到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确立持续稳定增长动力的目的。一是深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通过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居民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并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二是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转移支付提高落后地区、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消费能力。三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加当期消费。四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
5.健全产业融合协调发展机制。遵循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规律,消除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推进产业融合,切实做大服务业规模,提升工农业发展水平。适应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专业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增强制造业竞争力。促进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同时,还要促进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融合。二是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服务业、做强第二产业,稳定第一产业。三是全面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重大项目在全国的合理布局,促进形成合理的区际产业分工体系。四是加强产业政策、产业调整政策、自主创新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的协调和联动,加强规划实施部门和政策执行部门的工作衔接,形成有效的多部门合力推进机制。
(作者单位:宜兴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