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1-12 18:40张晓丽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政治课课本思维

张晓丽

教育的变革性是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创新教育是教育变革性的具体体现。创新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是创新的乐园,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学生有无创新思维往往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任何模式化、规范化的教育都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能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将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起重大作用。为此,我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运用发现法培养学生感性思维

发现法是美国著名的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也就是说: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学习同样也可能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主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我在课堂教学上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一学生刚接触到思想政治课,容易将思想政治课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划等号。未深入学习、了解就将其简单化,形成自我封闭意识。教师则要通过必要的形式和要求,改变学生的消极意识,引发学生对创新的“自我需要感”。

1、先安排学生浏览课本,然后以4人为一个小组拟出课本编排特点,并比较与小学品德课的异同,推举一个代表发言。

2、老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在黑板上有选择地归纳各小组代表的发言,拟成提纲。评价各小组的小结提纲,让学生感觉到哪几个小组的认识观点被老师采纳的多,得到满足感,并发现自己的不足,掌握课本编排的基本方式及特点。

3、提出学习课本内容的活动方法要求,即:每堂课用十五分钟开展与上节课主要知识点相联系的四人一组的“开心一刻”活动。准备这项活动的人可以充分运用课本中的小字材料、名言警句,也可以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体现主要知识点,证实自己学了内容得到的体会,受到的启发。

事实证明这些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使思维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学生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思考、探索。要在教学中引入带有科学研究性质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过程带有科学研究的某些性质,带有探索的色彩。让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萌动学习知识的创新动机。

1、结合实际精心设疑,启迪学生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是以概念或原理的形式出现的,要使缺少社会生活阅历的中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所概括的实际内容,就需要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学生比较熟悉或贴切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设疑,使学生带着疑惑到实际生活中去寻求真实可信的答案。

2、借课本中“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小栏目,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设置的小栏目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在“动态”中学习,克服在“静态”中死记硬背。真正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三、在知识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思维的能力

德国教育学家弟斯多惠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设。”这里“建造大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转化的创造性过程。学生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从课本中的材料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本基本理论知识,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第二步运用已学好的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快速抢答、分析认识历史事实、社会现实、国际国内的热点、写小论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观点。既能懂得理论观点的内涵,又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四、在普遍和特殊的统一中培养学生求同、求异思维

班级授课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它的公平和效率是公认的。但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正确处理教学中个体差异的教学原则和策略,它与班级课堂教学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矛盾的,理由是因材施教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而能否做到两者的统一,是课堂教学需要创新的主要方面。事实上,在班级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才是创新的重要表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状况的最佳结合形式。如:鼓励学生采用点线联系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和分解法等记忆方法,学习课本内容,教师搜集整理个体记忆方法,总结出适合学生实际的科学记忆方法传授给学生。这种从学生个别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的教学形式,既培养了学生求异求同思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在政治教育资源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所谓教育资源,是指凡是支持教育活动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需要的各种客观条件。具体来说,就是教材及其他文本资源、实物资源、现代媒体资源、社会信息资源、人际与情感资源等,都可以为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的任何有价值的,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都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结果,政治课本在编排形式上充分运用了多种教育资源。政治课教学对课本资源利用的创新就是要对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理解和生活化讲授上。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吸取包含政治知识的文学、艺术作品来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借用成语、名言警句、比喻等来解释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采用投影仪、电脑、录音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思维方法,多种多样,法无定法。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人的创新需要,才会被学生愉快地接纳,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政治课课本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