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梅
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课文在遣词造句、结构、表达上的特点起到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大阅读的理念,强调阅读不只是课内,还在课外,既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
一、以朗读为主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我偏爱“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教学模式,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模式对小学语文所起重要作用。大纲中反复强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诸方面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阅读教学中一篇篇的课文进行的,正所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采用“以读代讲”的策略,强化读书训练,就是“要把学生的读扩展到最大限度,把老师的讲压缩到最小限度”。例如,我在教学课文《索溪峪的野》时,是这样来处理“读与讲”的关系的: “自求自得”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我出示三个问题:(1)索溪峪在什么地方?(2)索溪峪的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3)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读课文,自己去寻找答案,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以读代答,有些句子的意思只能意会,又难言传,可以先让学生去咀嚼、体味、感悟,将“心得”用表情朗读读来回答。“以问促读”就是我们采用的主要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以朗读为主线”不光强调学生多读、熟读,我们更主张让学生会读、读懂和读好,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学会读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让学生经常反复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进入到言语的内化阶段,学生准确、敏锐的语感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有效的提高。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利用投影、录音等手段辅助教学,把所讲的对象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变远为近,从而使看不清、听不到、看不见的东西,变成看得清听得到、看得见的东西,能极大的增强教育的表现力,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参加阅读。
教学中需要学生观察的对象,有的属天涯海角的事物,学生是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尽管讲的有声有色,学生还是感到茫然。用投影片教学,有形无声,放录音有声无形。在此情况下放录像达到形声并茂,让学生看得见、听得清,使之仿佛置身其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在教学时放了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大榕树上的形状不同、颜色各异、数量众多的鸟,亲耳听到了各种鸟的叫声,把学生带到了一个美丽的绿树鸟语的大自然的怀抱中,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质疑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讲读前、讲读中、讲读后。讲读前可让学生先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对学生提出对课文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纳入阅读教学中并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对简单的问题可及时解决;对那些与课文理解无关紧要的问题可放在课后让学生去研究。讲读中设计的问题要小而细,可提出具体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然后再交流。如让学生读一篇课文时,叫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然后再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待学生自己阅读完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心中至始至终要有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有什么疑难问题,提供机会让学生提出来,并针对学生的疑难实施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教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们首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杨梅树、杨梅果的诱人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杨梅树、杨梅果的欲望。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便愈加强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践与探索,我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整合优势,以及美好的前景,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探索下去,使学生由依赖课本学习转向利用资源学习,由依赖老师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使语文教学健康愉悦地向前发展。
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的,贯穿一生的,学之有道,则能事半功倍。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