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黔
(长春市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1)
消毒供应中心是每一所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勤保障部门之一,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消毒和灭菌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1]。由于消毒供应中心与各科室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如果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不达标、消毒质量不到位,则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也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2]。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化,新型医疗器械的不断研发和应用,使得消毒供应中心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问题,同时也易出现更多的安全隐患。本文即探讨分析了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隐患,同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范对策,现报告如下。
目前医疗科技发展迅速,医疗器材的更新加快,新器械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环境、具体操作流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精细程度也随之升高,既往操作方法及规程已无法满足新的要求,如腹腔镜、电切术及微型医疗器械等,均存在不达标的可能性[3]。
高压蒸汽灭菌器是消毒供应中心的最重要设备,需要严格达到消毒、灭菌要求,同时在操作过程亦需要达到有关要求。如果在这些操作环节中,未能达标,则可埋下安全隐患,出现质量控制问题。再者,高压蒸汽灭菌器的压力表、压力容器亦需要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查,如果未能对其进行检查,未及时发现问题,则同样会存在安全隐患。
“以人为本”,工作人员是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所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取决于工作人员,因此,如果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意识,自身素质不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或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薄弱等,均可导致工作中出现问题,遗留安全隐患。
如果消毒供应中心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或制度不完整、不健全,缺少考核制度、操作规范等,以及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工作人员放松警惕,或无章可依,导致增加安全隐患的风险。
完善一个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的前提,也是预防差错和事故保证[4]。因此,应参照消毒供应中心的有关规定、制度等,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一个适用于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等,组织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集体学习,加强培训,并定期考核、抽查。同时应加强监督和管理,落实审查制度,及时发现缺陷、不足,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等。
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应包括意识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两个方面。即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端正态度,重视本职工作,提高认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工作。在业务能力培训方面,应由护士长组织实施,请有关本专业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督促全体工作人员加强自学,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并定期考核,不断促进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应注意加强质量控制,即在消毒、灭菌的全过程中,注意质量控制和监测,包括灭菌前物理监测,确保灭菌设备正常,同时做好化学及生物监测等,保障灭菌物品合格。
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具体情况,可以对中心进行重新规划、重新布局,使内部结构更加合理;严格控制无菌室内的进出人员,确保数量不可过多,以免增加风险;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期进行检查、维修,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
由于多因素的影响,消毒供应中心易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不良后果,因此需要找出安全隐患所在,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的防范对策,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又可保障就医安全,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1]谭顺意,叶灵芝,陈东娜.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与护理策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05-107.
[2]郭志琼.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0):122-124.
[3]卢志坚.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华西医学,2015,30(3):562-564.
[4]汪艳萍.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