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文,刘晶晶,郑 瑜*
(1.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56;2.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形态比较研究
常文文1,2,刘晶晶1,2,郑 瑜1*
(1.江汉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56;2.江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菊花有多个种类,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性质。在传统文化中,菊花占有重要的地位。药用菊花是菊花的一种,就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的植物学形态比较作了简要的阐述。
药用菊花;栽培;植物学形态
药用菊花属菊科宿根性植物,多年生,在保健茶中被广泛应用。从中医的理论来看,有明目及清热的效用。药用菊花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需求量大且种植类型较多。依据种植方式及加工方式的不同,药用菊花栽种类型不同,植物学形态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
首先是选取一定数量不同种类的菊花,对其基本的数据测量后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测量及计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叶尖、叶基、花序直径、总小花数以及管状花数等。
叶主要是成形叶,通常位于分枝的中下部。对长度的定义是叶的尖端与基部二者之间的距离。宽度的定义则是叶片最宽处的宽度。花序直径是头状花序管状花开放至70%时的花序直径。舌状花与管状花的数目总和就是总小花数。在管状花的外围,舌状花围绕形成的圈数被称之为舌状花层数。而最外层的舌状花就被称之为外舌状花,同理,最里层与管状花紧靠的舌状花就是内舌状花。对舌状花长度与宽度的测量以舌状花的花冠宽度与长度为准。管状花群的直径标准则是管状花开放至70%时的直径。
由于栽培种类的不同,药用菊花在叶片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就叶形而言,依据长宽比进行判断,药用菊的叶片多呈现阔卵形或是卵形。但是就特种毫菊而言,叶片的长宽比较接近,叶尖呈钝形,叶基则是耳垂形。其他的药用菊叶尖为渐尖,叶基呈楔形。从叶裂形状进行比较,全裂的有异种大白菊和大白菊,浅裂的有大毫菊,剩余的其他类型均为深裂。
从叶裂的数量上来分析,三裂的品种主要有特种毫菊、小白菊、大洋菊、红心菊及滁菊,剩余的其他类型都是二裂。从叶片的长与宽来看,长、宽比最大的是红心菊,最小的是毫菊。叶片最大的是红心菊,最小的是小毫菊[1]。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药用菊花叶片在长度与宽度方面都存在某种相关性,不包括特种毫菊,其他的药用菊叶片长、宽变化趋势相近。除此之外,相关性还体现在叶柄长、叶片长与宽及锯齿数。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叶柄长、锯齿数、叶裂数之间性状相对独立。
在状态花序形态方面,由于栽种的类型不同,存在的差异也较大,不同类型的舌状花在颜色上有白、黄及黄白3种,而管状花更多的是黄色。淡黄绿色的是早、晚贡菊,淡黄褐色是大毫菊。管状花在性别上,只有黄药菊是单雌性花,剩余的都是两性花。
在头序花直径方面,大毫菊的直径最大,黄药菊的最小。同样大毫菊的舌状花数目与层数最多,黄药菊的最少。在管状花直径方面,黄药菊直径是最大的,济菊是最小的。而数目最多的是晚小洋菊,小毫菊的最少。就外舌状花而言,长瓣菊的长度最长,黄药菊的最短;宽度最宽的是异种大白菊,而早贡菊的最窄。
内舌状花与外舌状花在长度与宽度比方面,比值最大的是黄药菊,最小的是早贡菊。内外舌状花的长宽比体现出了长、宽度差异的大小。如果数值接近于1,则存在的差异就越小,相反存在的差异就越大。而相关的研究发现,黄药菊在某些特征项方面比值是最大的,则表明了在该项特征方面其体现出的差异较小。而早贡菊在某些特征项方面的数值较大,则说明了其特征项体现出的差异较大[2]。
在相关性方面,花序直径、内外花舌长宽相关性较强。舌状花在层数与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管状花数量、群直径、内外花长宽比都具有一定相关性。数据统计发现,对栽培种类不同的菊花进行研究,在所有的数据中,除外舌状花宽无总体上差异,其他方面的数据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
从不同栽种类型的形态图可以看出,在植物学形态上相似的是早、晚小洋菊,早、晚贡菊以及小白菊。在同一物种内,虽然都是药用菊花,但是在叶型、叶片大小、舌状花数量及头状花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某些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对药用菊花的评价指标可以从舌状花的颜色、数目与层数及管状花群直径等方面来考虑。单纯地从花型方面来考虑,花型最大的是大毫菊,并且总的小花数、舌状花的数量与层数也都是最多的。在同样指标下,在数量与层数方面,小汤黄是最少的。对药用菊花的外观性状进行评价,其主要的指标包括舌状花的颜色、数目与层数,管状花群的直径、数量,并且都是较为稳定的性状。而利用黄药菊的单性雄花这一特性,可以为杂交育种工作提供材料[3]。
菊花在我国的栽种历史悠久,并且种类多样、分布广泛。依据产地及加工方式的不同进行区分,可以分为杭菊、贡菊、怀菊、济菊、滁菊、毫菊以及祁菊等类型。药用型菊花在形态与质量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药用菊花的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药用菊的种内分类与分化、多样性研究及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1]王勤.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植物学形态比较[J].现代园艺, 2015(20).
[2]邵清松,郭巧生,李育川,等.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形态变异的数量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1(10).
[3]葛永斌,燕傲蕾,徐娟.不同产地的4种药用菊花成分差异与其影响因素[J].黄山学院学报,2015(03).
2017-02-10)
1005-2690(2017)03-0114-02
S567.23+9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