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军
(定西市种子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基层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吴亚军
(定西市种子管理站,甘肃 定西 743000)
种子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因此种子管理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它专业性强,社会责任重大。纵观目前的种子市场,尤其是基层的种子市场仍有不少问题和状况。阐述了目前基层种子市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境况,并提出了加强和提高基层种子市场管理和促使市场秩序标准化的对策。
种子市场;管理;问题;对策
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种子质量的优劣,它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和农村的社会稳定。没有种子,农业生产无从谈起,管理好种子,是开展一切农业工作的基石。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基层种子市场的管理体制还未完善,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状况。作为基层种子市场的管理者,应该看到问题,以促进种子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为己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以达到稳定和发展我国农业之目的。
1.1 人员不足及监管力度不够
基层的种子管理区域面积广,尤其是一些山区,种子管理人员只是采取阶段性或突然袭击式抽查方式来维持、维护种子市场。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种子管理站成立时间较短,在人员编制和业务经费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到位,再加上事务繁重、职责大,深入一线、基层的执法人员更加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严重影响到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准,从而使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影响[1]。
1.2 种子经营个体多、乱、杂,经营行为混乱
一是目前种子市场销售网点都有极为分散的共性,再加上销售人员的文化水平大多不高,造成相当一部分经营者没有按规定流程进行销售。有的根本没有经营档案,或有些经营档案填写极不规范、内容不全,不开具销售凭证或销售去向不明也是很常见的问题。甚至还有一些小商贩或不法人员购进一些来历不明的种子,走村串户进行销售,农民贪图便宜,自身的防范意识又差,造成了一定的农业生产安全隐患。
二是套牌经营。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更多利益,用已经审定的品种名称包装销售未经审定的品种,造成同一品名出现几个或多个田间表现。
三是种子市场中“一品多名”和“一名多品”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屡禁不止。“一品多名”顾名思义就是指同一品种的种子经营者用多个名称来命名,以此欺骗农民。
四是针对品种真实性的鉴定和判定没有一个明确、规范的标准,从而加大执法部门查办的困难和难度,久而久之失信于农民,严重干扰了农作物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
五是有些种子经营者为了利益,根本不考虑农作物对当地环境和水土的适应性问题,一味地盲目夸大种子的高产、抗病虫害强等,把一些不适应当地栽培的农作物品种引进销售,造成了减产甚至绝收的后果,使农民遭受了严重的或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1.3 特色作物(常规)种子监管难度大
一是引种特色作物(常规)种子(苗)的价位一般较高,生产和经营者就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给种植户带来的经济损失会更大。
二是常规农作物种子(苗)依法管理跟不上节奏,造成供种源头和使用末端的监管、监督力度不够,这也是造成引种不规范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
三是特色作物(常规)种子多、乱、杂现象十分突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农民个人自繁、自用的常规种子有剩余的,可以在当地集贸市场上出售、串换,不需要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一些不法商贩看准了这一空档,购进一些来历不明的种子,无证经营。他们经营风险小、成本低、范围大、随意性强,再加上监管不到位,造成现在种子(苗)供应上的混乱现象。
2.1 建立健全种子管理机构
种子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要求种子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工作实践经历。要想造就一支“业务精良、纪律严明、作风硬朗”的管理队伍,就要把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放在首位。多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加入到队伍中来,加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并建立健全种子执法管理机构,还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和完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了强大的管理队伍,种子市场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有了保障[2]。
2.2 建立完善的品种登记备案制度
种子管理人员如果对种子来源、去向、数量了解不充分或者是知之甚少,就不能做到监管到位。要想更好地把握和熟知种子市场品种动向,各级种子管理机构,尤其是基层的机构就要建立完善、对应的种子品种库,对于种子的来源、品种、数量及销售去向做好登记,建立完善的种子销售档案,并开设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种子进入市场以前就做到了如指掌,不仅有利于把握种子市场的动态,还能及时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者,为农民的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2.3 加大对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管理,保障特色农业用种安全
基层种子市场逐步完备非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达标标准,管理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还要加强非主要农作物种子(苗)的监管,如水果、蔬菜、食用菌、小杂粮等。首先对所辖地区内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要做到有据可查,进行全面登记和管理,采取备案制度。对非主要农作物种子(苗)的各项指标也要记录在册,整理归档。特别还要注重对那种“一村一单品”的作物更要强化监管力度,最好是建立专项的、全面的种子(苗)档案。只有这样一步步地探索、改进,才能逐步建立规范且完善的特色产业的种业管理体制,以确保特色农业种植的用种(苗)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实施以来,基层的种子市场秩序已经趋于合理化、规范化,种子质量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种子市场无小事,面对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基层种子市场经营形势,仍应看到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勇于迎接和面对挑战,不断进行基层种子市场的完善与改进,确保农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安全性,为我国农业生产顺利开展提供基本保障。
[1]杨宏镒.有关基层种子市场的问题和措施探讨[J].时代农机,2016,4.
[2]刘汝敏.新形势下种子管理工作中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6,4.
1005-2690(2017)02-0037-02
F324.6
A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