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萍
(河南省永城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永城 476600)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多数老年人均存在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对于复杂脑血管疾病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手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一系列的麻醉并发症现象,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康复[1],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有效地围手术期预防性麻醉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降低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本院针对收治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了不同麻醉管理方式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收治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59例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5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中男与女比例为17∶12,年龄集中在56~79 岁,均值(68.79±3.56)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 例,高血压患者12例,糖尿病患者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6例;试验组30 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中男与女比例为19∶11,年龄集中在55~80岁,均值(68.45±3.98) 岁,其中冠心病患者6例,高血压患者11例,糖尿病患者1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例,慢阻肺患者5例。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的男女比例﹑年龄及疾病分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障碍﹑凝血障碍﹑手术禁忌证﹑麻醉药物使用禁忌证的患者;
纳入标准[2]: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同意进行此次观察的患者。
对照组29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一般麻醉管理,试验组30例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手术操作之前协助患者实施各项身体检查及指标的评估,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及患者的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体温及麻醉﹑手术期间的保温工作进行严密的监测及保温,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重点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保证患者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控制好其他疾病发生的可能,避免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等方面的意外。①首先,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针对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一般采用区域麻醉的方式进行管理,区域麻醉不仅能达到一定的麻醉及镇痛目的,还能尽可能减少患者手术后出现脑血管方面的意外事件发生,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尤为重要,错误的麻醉方式会增加患者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严重者甚至出现由于麻醉方式不恰当出现死亡的现象。②继而,是麻醉期间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麻醉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手术时间等维持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患者心肌氧供需保持在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手术期间还应维持患者心率﹑血压的正常,密切观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压变化,在手术过程中高血压患者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可能较大,若患者血压升高的时间持续在15 min以上患者出现心脏并发症的几率较血压平稳的患者高出几倍,因此,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也属于围术期麻醉管理的一部分,针对存在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应保持患者血压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后再实施手术治疗,实施好相关的深静脉血栓及压疮准备工作,手术麻醉时尽量对患者实施一些短效的麻醉药物进行麻醉。
观察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在插管前﹑切皮后5 min等时间段内血压及心率变化﹑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插管前心率为(66.89±10.13) 次 / min,收缩压为(100.02±15.63) mmHg,舒张压为(56.36±10.98)mmHg, 切 皮 后 5 min心 率 为(76.39±10.14) 次 /min,收缩压为(105.36±12.58) mmHg,舒张压为(64.52±8.69) mmHg;试验组插管前心率为(78.24±10.24)次/min,收缩压为(120.33±20.15) mmHg, 舒 张 压 为(71.11±15.26) mmHg, 切 皮 后 5 min心 率 为(80.23±11.10)次/min,收缩压为(121.32±13.29) mmHg,舒张压为(76.39±10.46) mmHg。两组麻醉期间对照组的心率及血压波动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0.05),见表 1。
手术过程中实施麻醉管理对于手术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临床中由于手术过程中麻醉因素导致死亡的现象一般发生于患者手术后的一个月内[3],不利于患者预后,加大了手术风险,因此,在围手术期间应针对所有影响麻醉及手术治疗的因素进行确定及改善之后,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预防性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4],减少手术后麻醉并发症对于脑血管患者的影响。
临床报道显示,年龄越大的患者其身体各项机能及器官处于退化阶段,导致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逐渐下降,在对老年患者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麻醉并发症现象属于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5]。因此,有效地预防性麻醉管理对于减少脑血管患者术后并发症现象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其主要针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身体机能等进行改善及维持[6],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麻醉方式,手术过程中关注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变化并实施一定的监测,及时对异常现象进行处理[7]。本次观察的结果数据显示,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试验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麻醉期间血压及心率变化明显优于实施一般麻醉管理的对照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说明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实施手术治疗的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防性围术期麻醉管理疗效显著,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现象,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衡,促进患者预后。
[1]刘清海, 蔡兵, 吉训明, 等.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的麻醉管理[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2, 9(12): 634-638.
[2]王丽, 薛刚, 程言强, 等. 肿瘤术后全身热化疗病人深度镇静麻醉管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23): 2879-2880.
[3]朱春辉, 章明勇, 张倩倩, 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行颅内外动脉架桥吻合术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13(1): 39-41,135.
[4]常立华, 王桂平, 白广, 等. 脑血管病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J].当代医学, 2011, 17(30): 17-18.
[5]刘文佩. 脑血管病介入栓塞术的全麻管理[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11(9): 67-69.
[6]刘秀琴. 椎管内阻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26): 69-69, 78.
[7]吴帮林, 闫诺, 赵卓, 等.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机制探讨[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 32(8): 791-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