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九林
(扶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扶沟 461300)
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宋九林
(扶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 扶沟 461300)
从小麦产量连续高位运行存在的风险、对病虫害的抵御防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小麦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高标准麦播、田间管理等高产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1 小麦产量连续高位运行存在的风险
1.1.1 播种数量大扶沟县部分地区的小麦播种量少则224.9 kg/hm2,多则299.9kg/hm2,造成苗期群体大,个体发育弱,后期病虫害严重,制约小麦高产。1.1.2 整地质量低连年旋耕或小拖拉机耕,耕层变浅,土壤容重偏高,耕层紧实,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不利于吸收深层养分和水分;耕翻后没有耙细,旋耕后没有压实麦田,表层土壤过于悬松,透风跑墒,易旱易冻,且造成深播弱苗。加上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加大,农机具配套跟不上,不能及时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腐熟不到位,严重影响小麦出苗,甚至出现死苗、黄苗现象。
1.1.3 施肥不合理随着化肥的广泛应用及用量的增加,出现了氮磷肥应用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缺失,而又不重视施用农家肥、有机肥的现象。追肥偏早及一次性追肥的老习惯,使氮肥施用与小麦吸收高峰期错位;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前期旺长、茎秆细弱、病害加重,后期倒伏或贪青晚熟,氮肥利用率降低和环境污染。
1.2 对病虫害的抵御防控能力差
2014年扶沟县小麦扬花初期和末期的阴雨天气,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生偏重,尽管农业部门指导到位,但分散的经营生产方式、新兴的打工经济、传统的管理习惯、落后的统防功能,造成病虫害防御能力降低。
2.1 高标准麦播
2.1.1 选用耐病、抗虫良种因地制宜,选择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经过试验、示范并表现较好的良种进行高质量播种,足墒下种,这是实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
2.1.2 培肥地力,配方施肥小麦要高产,养分是关键。要施足底肥,有机肥3.75万kg/hm2必不可少,氮肥240~300kg/hm2、钾肥105~150kg/hm2、过磷酸钙675~975 kg/hm2及微量元素(微肥)肥料15~45 kg/hm2,或者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氮、磷、钾复混肥600~750 kg/hm2,再施用微肥30kg/hm2。
2.1.3 精细整地,足墒播种麦田提倡机械深耕,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25 cm);耕透耙透,至少机耙三遍,地面平整,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底墒充足。
2.1.4 严控播量,适期或迟播最近几年连续暖冬天气,小麦出现旺长现象,群体偏大,个体偏弱,易遭受冬季冻害和“倒春寒”的危害,为小麦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及群体倒伏埋下隐患。
半冬性品种(早中茬)在10月7-18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晚茬)在10月18-25日播种为佳。
气温高、墒情足、高标准肥水良田,一般半冬性品种的播量为150kg/hm2左右为宜;反之,若气温较低、墒情又不满的地块,播种量应适时加大30~45 kg/hm2为宜。
2.1.5 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主要防治纹枯病、根腐病、蝼蛄、金针虫等病虫害。种子处理一是选用包衣种子,二是选用2.5%适乐时10 mL+40%甲基异硫磷10mL+水1kg,拌种10 kg;土壤处理可选用3%辛硫磷或3%甲基异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耕地前或耙地前撒施。
2.2 田间管理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田间管理的任务一是满足小麦对肥水条件的要求,保证植株良好发育;二是防治病虫草害和自然灾害,保证小麦正常生长;三是使个体与群体协调生长,实现栽培目标。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过程,麦田管理可分为苗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2.2.1 苗期管理
俗话说“有钱买籽没钱买苗”,没有苗何谈高产,苗期管理是小麦增产高产的关键之一。
一是查苗补种,疏苗补缺。小麦出苗后,应及早检查,有缺苗、断垄现象的要及时补种或栽苗,还要雨后松土破除板结。
二是耙压保墒,防冻防寒。在小麦入冬停止生长前及时进行压实,有利于麦田保墒和小麦安全越冬;对于干旱有裂缝的麦田应适时锄地或耙压。
三是因地制宜,适时冬灌。当土壤水分降低到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时应及时灌水,特别是在冬季干冷年份要进行冬灌,宜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4℃,气温降到夜冻昼消时进行冬灌。
四是科学施肥,补施追肥。对底肥充足、地力肥沃、保墒能力强、墒情充足的麦田,应推迟到拔节期施肥;对底肥一般、地力中等、墒情适中,群体较小的麦田可适当早管,在起身期末拔节期前施肥;对底肥不足、肥水较弱、失墒较快、冬前群体较小的麦田,在返青期末起身期初施肥。
五是冬季化学除草。小麦田冬季除草能省时省工省药减少成本投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土壤含水量在40%~60%时最有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应结合浇水后(或降雨后)的有利时机及时用药。
2.2.2 中期管理
小麦生长中期是籽粒形成和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抓好中后期管理,对增粒、增重、夺取小麦丰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群体总茎数过多的麦田,无论个体生长壮还是旺都要控制肥水,采取蹲苗措施;如果群体总茎数适宜或明显不足的麦田,一般不宜蹲苗。
壮苗的麦田春季第一次肥水应在拔节期实施,旺苗的麦田需推迟拔节水肥;起身期追肥浇水的麦田,在拔节期要控制肥水;旱地小麦要及时防治红蜘蛛,做好吸浆虫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小麦孕穗期是生育旺盛时期,需水需肥量加大,病虫草随着温度的回升也进入活跃生长阶段,麦田管理进入关键时期。此阶段的管理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对个体弱、底肥不足出现脱肥现象以及发生轻微冻害的麦田要结合浇孕穗水或近期下雨,趁墒对麦田进行全面叶面施肥,如喷磷酸二氢钾、小麦喷施宝等高效多功能叶面肥;二是搞好一喷三防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对有纹枯病发生的田块,可用5%井冈霉素2.2~3.0L/hm2+20%三唑酮1.5~2.2 L/hm2,对水1.1~1.5 t/hm2喷麦茎基部进行防治,隔10~15 d再喷一次,兼治叶斑、叶枯、白粉病。对麦蜘蛛可用0.9% 阿维菌素3 000倍液喷雾防治,对于蚜虫、锈病等病虫害要严密监控,及时科学防治,防止蔓延,减轻危害。
2.2.3 后期管理
后期指从抽穗开花到灌浆成熟的阶段,这个时期以籽粒形成为中心,以开花受精、养分运输、籽粒灌浆、产量形成为过程。该阶段的调控目标是:保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抗灾防病虫,防止早衰与贪青晚熟,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争取粒重和后期产量。
在开花后15 d左右即灌浆高峰前应及时浇好灌浆水,同时注意防倒伏。
[1] 曹杰.种子包衣对小麦病虫防控及产量的影响[J].种业导刊,2017(4):29-30.
[2] 赵莉.免耕播种与常规播种的小麦田间试验初探[J].种业导刊,2017(4):17-18.
S512
B
1003-4749(2017)06-0025-02
2017-04-13
宋九林(1978-),男,河南扶沟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及土肥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