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永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农林局,312030)
李腊梅
(绍兴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
浅议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中的问题
金银永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农林局,312030)
李腊梅
(绍兴市农业局经济特产站)
绍兴市柯桥区是浙江省重要的出口茶叶基地。全区现有茶园6.9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5.1万亩,良种化率73.9%;有出口珠茶精制厂25家,其中省级农(林)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标准化名茶厂4家,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2016年,全区茶叶产量6850吨,产值3.7亿元,其中名优茶总产量1700吨,总产值3.2亿元。全区年加工经营出口茶叶6.5万吨,产值8亿多元,是“中国珠茶之乡”,出口茶叶以珠茶、眉茶、蒸青茶等大宗绿茶为主,贸易遍及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备案管理的通知”要求,为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增强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优势,2008年绍兴县(现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政府与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关于建立协作机制推动出口茶叶产业发展备忘录”。根据备忘录的要求,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柯桥区实施了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2014年底“绍兴市柯桥区出口食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成为绍兴市首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
“省出口食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主要工作是建立“七大体系”。
为提高出口茶叶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服务能力,2009年1月初成立了“出口茶叶产业协会”,在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中发挥行业协调与服务作用。2014年1月,柯桥区政府成立了创建浙江省出口食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食安办、农林、宣传、财政、卫生、市场管理、质监、供销、环保等部门及茶区各镇、出口茶叶产业协会领导为成员,负责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指导办公室,由区农林、食安办、供销、协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示范区创建日常工作。
区政府专题召开了“柯桥区创建省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动员会”,根据“政府主导、企业主责、部门联合监管、行业协会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总体要求,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下发了“关于创建出品食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创建的具体要求。
以柯桥区出口茶叶产业协会为龙头,联结全区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茶叶承包大户,规范管理,建立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基地52243亩。一是推行茶园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2009~2014年,发展良种茶园1.1万多亩;组织实施茶叶标准化项目9个,包括国家级1个,省级2个,面积11177亩;每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2000人次以上,广泛开展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如2014年上半年区茶叶主管部门和区出口茶叶产业协会组织2次专题培训,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对示范区种植基
地和部分重点产茶镇、村的茶园绿色卫士进行互动式讲课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了茶园绿色卫士证书;制订出口茶叶基地农药配送管理制度、茶树病虫害“四统一”管理实施细则、专业合作社植保工作流程,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印制了“茶树病虫害挂图”,印发了“柯桥区出口茶叶生产基地生产记录本”,下发了“柯桥区出口茶叶基地质量安全管控技术规范”等技术资料,指导和帮助各种植基地应用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二是继续推进茶厂优化改造工作。2010年以后每年安排5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共扶持茶厂优化改造30家。三是鼓励开展各种认证。全区通过无公害认证基地22817亩,绿色食品基地5764亩,有机茶基地2244亩,QS认证企业34家,茶叶出口企业全面通过ISO9001等认证。
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经营企业的清理规范,全面实施相应的备案管理,出台了《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农资连锁经营点管理办法》和《农资公司商品准入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品尤其是农药、化肥类的生产经营企业日常管理和台帐制度。2014年在茶区建立茶叶生产农资专卖柜30个。建设农业投入品监测网络,组织检测员培训,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健全从生产环境、原辅材料投入品到生产过程及产品交易销售的检测监控体系,把对茶叶质量安全检测常态化,每年抽检茶样和土样近百个。区政府出台了农药空瓶回收办法。每年进行有关农资产品标签和广告的检查,开展放心农资下乡活动。区食安办把茶叶质量安全风险检测下达指令性计划并及时通报相关情况。
出口茶叶示范区指导办公室和出口茶叶产业协会制订了质量追溯制度,出口茶叶示范基地在出口协会指导下建立了农资采购与使用、栽培过程管理等可追溯的管理记录,监督指导农资经营单位加强对农资商品购销台账、销售凭证的管理;对认证基地的生产加工环节认真做好农事记录、建立农事档案;出口茶叶加工企业建立生产过程安全控制体系,增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区食安办把茶叶质量安全应急预警体系建设列入食品安全长效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制订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区政府组织举行了应急预案演练。同时,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监测,落实风险信息举报、收集、研判、预警和质量安全预警信息互通制度,完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制订“红黑榜”“绿黄红”等制度,强化监管,建立诚信经营奖惩办法;组织开展道德和法律教育;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指导办公室出台了质量安全培训计划;建立企业自律承诺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浙江昌祥茶业有限公司开设境外窗口,两溪茶厂等企业参加广交会均取得较好效果。组织企业参加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西宁、上海、厦门等地的茶事活动,扩大柯桥区茶叶的影响力。
示范区的创建有力促进了柯桥区出口茶产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全区自营出口茶叶近9000万美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其中浙江昌祥茶业有限公司2015年自营出口22400吨,出口值7217万美元,比2009年增长6倍,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绿茶出口企业。
创建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要求高,工作覆盖面广,但其核心内容是质量安全,因此要把引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茶园农药化肥的科学使用水平和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作为关键节点展开创建活动。从柯桥区的创建实践看重点是要建好用好四个机制,在技术上要用好培训机制,从种植到加工全面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源头控制上要建立追溯机制,保证农药化肥供应链的完整清晰;在监管上要完善专控机制,着力提高奖惩措施的影响力;在政策上要加强引导和保障机制,为创建注入动力,使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年来各级政府采取积极措施鼓励茶园经营权流转并取得一定进展,流转后规模经营的茶园在示范区创建中各项工作比较好落实,但大部分茶园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茶园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管理水平不一,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推广,成为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经营体制上的一个难点。因此,要出台鼓励茶园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引导农民将茶园入股或流转给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业主或承包大户去经营,为种植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另一难点是农药供应链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非法销售农药问题时有发生,给农资专控带来较大压力,因此要加强农药等投入品采购的追溯管理,加大对农资非法经营的打击力度,提高农资专控能力。
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政府某个部门或者通过行业自律所能解决的,必须把政府放在突出的位置。2010年以后,柯桥区财政每年安排500多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叶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茶厂优化改造、连续化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但这些大量的创建工作仅是基础性的,实质性的启动是在政府扮演主导的角色以后。2014年初,区政府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订了实施方案,进一步出台了有关政策,才使创建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因此,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才能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