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品达+张小青+白松华+白志民+孟范杰+谢龙梅
摘 要:河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体系的建立,为蒙古族同胞的子弟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数百名蒙古族学子走进了高等院校深造的大门,河北的蒙汉双语教育已成为镶嵌在京津冀大地上民族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河北省;蒙汉双语教育;中小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5.140
双语现象在世界各个国家十分普遍,只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两种语言指向是不同的。在我国的香港、澳门地区主要是指使用英语和中文,在中国内地双语则主要是指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母语和汉语。少数民族在生活中习惯于用本族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这种现象一般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比较普遍。
一、河北省蒙古族的分布及双语教育的历史概况
(一)蒙古族的分布
全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河北省的少数民族人口共有299280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7%。全省共有55个少数民族成分,其中蒙古族人口为18084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4%。我省的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承德、张家口两市。其中承德市境内的蒙古族就有将近14万人。隆化、平泉、滦平、丰宁、围场、尚义、张北等县的蒙古族人口都在万人以上。
(二)蒙汉双语教育的历史概况
我省境内的蒙汉双语教育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存在于承德市的平泉县和张家口的尚义县。上世纪60年代,平泉县和尚义县的蒙汉双语教学双双停办,改革开放期间两县又再次陆续开办。目前,仅有平泉县的蒙汉双语教育还在继续。
2011年以来,为了提高蒙语的教学质量,为蒙古族高中学校输送具有蒙语基础的生源,在平泉县委、县政府、民宗局、教育局等部门领导的协调和支持下,创建了蒙古族小学2所,开设蒙语课程的初级中学3所(其中一所因没有师资和教材被迫退出)。现在平泉县开设蒙古语的中小学已经达到5所(一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学习蒙古语的中小学生已达一千人之多。由于平泉县蒙古族高级中学1995年加入“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简称八协),并且通过河北省教育厅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等省份签订了“交换生”的协议,从1997年每年5个升学指标,到2015年已增加到每年120个“交换生”的指标,使得数百名蒙古族学子走进了高等院校深造的大门。
二、河北省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的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体系尚处在萌芽初始建设状态。唯有创建稳固的蒙汉双语教育体系才有利于提高蒙汉双语教育的质量。但是创建蒙汉双语教育体系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的蒙语水平与学历层次不相适应
平泉县蒙古族高级中学真正恢复正常的蒙语课教学是在1995年。由于尚未建立小学、初中和高中相互衔接的蒙语教学体系,学生在没有任何蒙语基础的情况下,从高中才开始从最基本的蒙文字母开始学习,三年以后就要参加相当于高考水平的蒙古族语文乙类高考,这期间需要整合学习18本蒙语教材。
高中生源蒙语基础差,无疑为高考升学增添了难度。高一学生学习蒙文小学课程,高二学生学习蒙文初中课程,高三学生学习蒙文高中课程,并为高考做准备。对于要用蒙文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由于中小学蒙语教育断档,客观上造成了教育体系不完备的缺憾。
现阶段,高中层次的在校生依然没有在小学阶段就接受蒙语教学的基础,只是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蒙语。大多数学生到高中阶段才开始真正走上学习蒙语的正规化道路。因此,即使是高中阶段的蒙古族学生,其蒙语水平与其高中的学历层次也是不相符的。
(二)缺乏教材,使得蒙汉双语教学工作举步维艰
目前,平泉县在校就读的蒙古族中小学生约有1000多人,每年需要教材2000多册。由于各中小学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参差不齐,所以各校均没有适合各阶段的专用蒙语教材,主要使用由蒙古族高中的蒙语教师整合印制的校本学习资料。中小学的教学进度和质量要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当地教育部门尚未出台统一的教学评价机制,初中和小学的蒙语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所以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化根本无从谈起。
河北省只有平泉县有蒙语教材的需求,尚无蒙语教材印刷基地。而河北蒙中的蒙语文校本教材是内部资料,不属于公开出版物,直接向学生收取明显违背相关政策,购买内蒙古或辽宁省的教材又苦于没有专项资金,让学生自己掏钱购买又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免费提供教材的精神相违背。所以,平泉县蒙古族学生的蒙语教材无论在选用还是费用等方面都处于尴尬境地。
(三)蒙语师资力量单薄,教师进修存在经费问题
蒙汉双语教育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蒙语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独特群体,同样也需要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才能胜任蒙语的教学任务。对蒙语教师来说,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通过外部力量获得专业上的提升。因此,外出进修、学习就是蒙语教师在业务提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要一环。
蒙语教师只有平泉县有,河北省缺乏培训蒙语教师的基础条件,蒙语教师的培训需要到内蒙古或者辽宁等省参加学习,河北省财政目前尚无这笔专项费用。那么,蒙语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的道路就越发显得艰难。鉴于上述问题,平泉县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蒙汉双语教学体系的建立还面临着非常棘手的困难。
三、推动中小学衔接的蒙汉双语教育体系建设的契机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民族教育的文件精神,河北省政府于2015年12月28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46号)的文件。
河北省政府的文件明确“支持承德等市更多有条件的民族中小学开展蒙汉双语教育,办好平泉县河北蒙古族高级中学蒙汉双语教学班,建立健全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蒙汉双语教学体系。继续做好“八协”蒙语对等交换招生工作。”
河北省政府的文件精神,为发展蒙汉双语教育、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整体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需要对目前的工作提出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设立促进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项目
设立河北省蒙汉双语教育专项资金,制定促进我省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发展的激励政策,确保蒙语教材印刷、出版及蒙语教师的业务进修等项目的资金支出在制度上得以保障,让我省中小学相互衔接的蒙汉双语教育体系建立在政策保障的基础之上。
中小学蒙汉双语教育是我省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创建中小学衔接的蒙汉双语教育体系,有助于民族教育步入稳定持续发展的运行轨道。设立蒙汉双语教育专项资金项目主要用途如下:
1.用于蒙语教材的采购和印刷。用于购买蒙语教材(从内蒙古或辽宁省采购)或者自编校本教材的印刷,免费发放给蒙古族子弟。
2.用于蒙语教师的招聘、业务培训、外出进修学习。我省境内尚有许多蒙古族聚集地区有开设蒙汉双语教育的需求,但是没有师资和教材使得他们美好的愿望难以付诸实践。有了专项经费和教材,招聘了蒙语师资,类似于承德市丰宁县南关乡80%的蒙古族村民的后裔都可以实现接受蒙语教育的夙愿。
有了专项经费,蒙语教师到外省参加业务培训、进修就没有后顾之忧。因此,尽快从教材和师资培训两方面给予大幅度的扶持,才有利于创建我省中小学衔接的蒙汉双语教育体系,才有助于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完善培养、选拔机制,扩大蒙语教育的政策受益面
河北蒙中的蒙汉双语教学和交换生培养、输送工作事关我省民族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全局,必要时需要考虑在现有120名的指标下适时增加比例数额,扩大交换高校的范围,同时进一步改革蒙古族学生高考机制,建议参照、学习东北三省的高考选拔机制,即按照蒙语文成绩和汉语文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入高考总成绩,让更多的蒙古族考生脱颖而出,接受高等教育,扩大河北省蒙语教育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目前,尚有一些蒙古族聚居的中小学,蒙语教育依然是空白。河北省亟待进一步发展民族语言文字教育,使更多的蒙古族学生接受蒙语教育,扩大蒙古族交换生政策的受益面,让更多的蒙古族学生和家庭受益。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推动高校帮扶体制的建设,河北省中小学衔接的蒙汉双语教育体系的建设必定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