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语文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大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中,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是: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德育渗透的阶段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重要性;思路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加强德育已不再仅仅是德育课的任务,各学科的教学都有渗透德育的义务。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是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措施。文以载道,道以载人。作为启蒙教育基础学科的语文,不仅是认识世界、学习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它是反应社会、反应时代、反应人生、反应自我的窗口,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作为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学科教育绝不等同于也不可能替代德育本身,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失去了语文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要找准两者之间的融合渗透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语文教学中使德育喧宾夺主或流于形式。从古代孔子“循循然善诱人”的德育渗透艺术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德育渗透艺术,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德育观”,寓德育于教学中,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路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富有情感、声情并茂的描绘,引导、点拨和启发学生,尽可能不着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知的心理体验,注重的是点点滴滴,有机渗透,以自然穿插的形式出现,使学生自觉地、反复地思考,使德育渗透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可以说,师、生、教材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是语文教学内涵发展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就是尽可能地化解三者之间的矛盾,使之趋向一种教师情感、教材情感和学生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和谐统一、共鸣共振的理想状态。
1、教师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而,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更需要德才兼备的老师,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高为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师本身就是最好的德育素材——作为德育渗透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积极的生活态度甚至一举一动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强烈的榜样示范性与内在感染力,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不易察觉的潜在作用。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向师性,会在耳濡目染中产生模仿和学习教师的意向,从而自觉地以教师为学习与生活的楷模,亲其师,信其道——模仿教师的品质,热爱教师所教的学科,进而逐渐升华为热爱党、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想要做到在传授知识中育人,关键是要全面地把握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具有的阶段性心理特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水平,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人体验与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受到熏陶,有所感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体验德育的魅力。
3、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许多进入社会的人都可以讲出,如何得益于早年在语文教材中受某篇或某些课文的启迪从而影响自己以后的生活态度与方式,最后获得成功的例子。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与替代的。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语文教材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带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一个个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影响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逐渐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识、理性的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沉淀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今天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观念新、信息广等特点,语文教材的选文应与之相适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可以说,新课改语文教材已基本符合这些要求,具有丰富的文学性与趣味性,语文教学往往就是通过这种文学性,或带着笑意的趣味性,或带着哀怨、悲壮的情感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感受课文,体悟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言语或笔端去诠释各自心目中的形象和意念,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撞击、交流、放飞,情有所钟,情有所溺,因文悟道。可以说,这样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学生人生中一段充满着个人体验的生命经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善于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深层的、隐含的德育因素,选准德育与知识点相融的最佳结合点,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
语文教学中处处蕴涵着德育因素,但如果教师不能适宜、适时、适度地激活这些因素,并将其渗透到教学之中,那么思想品德教育只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应利用教学表达的多样性与艺术性,使语文学科在坚持自身的品格的同时,激活其蕴涵的德育因素,丰富德育的内容,达到“文道统一”的境界。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种语文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的结合理念,是语文教学富有魅力的一个表征,更是一门难以到达顶峰的教育艺术。
参考文献
[1] 刘道宝.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管理观察,2009(18).
[2] 陈江涛.浅谈德育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9(2).
[3] 林和红.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J].教书育人,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