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森
益光:震旦集团3D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震旦3D在中国区的运营与管理,大力推进行业资源整合,建立中国最专业的3D应用解决方案专家团队。
3D打印市场方兴未艾,近年来,随着国内3D厂商在低端设备的激烈竞争、在高端设备的技术不足以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欠缺等问题逐渐浮现,3D打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令人深思,基于此,本刊记者于2016年7月6日专访了震旦集团3D事业部总经理罗益光先生,就当前3D打印市场的现状以及震旦在3D打印发展进程中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能制造:请罗总介绍一下震旦将业务拓展到3D打印领域的目的以及震旦3D业务的发展情况?
罗益光:目前震旦主要在做B2B业务,比如办公家具和OA。震旦自1995年以来,通过21年的发展在大陆已经积累有10多万家企业顾客。3D打印是新产业,我们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基于此,震旦在2013年正式决定跨入到3D打印领域,目前震旦在大陆同时在做2D和3D的业务,2D主要是复印,3D是打印。目前震旦是国内唯一一个2D和3D都有涉及的企业。大陆和台湾地区两地都有3D事业部,在台湾地区,震旦以集团的名义投资了通业技研,其在3D行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震旦希望通过通业技研整合资源,在两岸发展3D业务。在大陆,自2014年4月成立3D事业部,目前有5个营业部,分别是覆盖全国5个主要区域的华北、华东一、华东二、华南和西南营业部。3D事业部有60多位同仁,除了销售产品之外,从2015年开始,实施“四大平台、百大中心”策略,其中的四大平台包括医疗、汽车、时尚和消费电子四个产业平台,而百大中心则是指在未来3年震旦3D希望在全国建立200家以上的3D打印中心。四大平台涉及的应用在3D打印产业占到80%以上,而建立平台则是希望引入产业的专家和资源去开发更多的应用。因为3D打印在中国发展还处在刚开始的阶段,目前欧美3D打印的应用可以达到20%到30%,在亚洲部分区域可以达到10%左右,而目前在大陆则不到1%,所以大陆的3D打印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震旦3D希望通过四大平台的建设,能够开发更多的产业应用,并在未来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3D打印中心把整个3D打印应用推广出去。中国的3D打印市场是需要去撬动的,因为有太多的企业虽然知道3D打印,但不了解3D打印对企业带来真正的帮助是什么?震旦3D希望通过“四大平台、百大中心”的战略布局,由平台开发产业应用,通过3D打印中心推广应用,让更多的企业了解3D打印进而使用3D打印。
智能制造:目前震旦在3D打印市场的定位如何,以及提供的3D打印解决方案有哪些?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
罗益光:震旦在两岸3D打印领域定位于工业级解决方案的提供。提供的产品包括从初期的扫描仪到软件再到后期的打印机,并通过整合专家资源,在产品线上实现了整体的解决方案。震旦3D之所以建立四大平台,是因为不同的产业对3D打印的需求各有不同,希望通过平台的整合把开发应用,再根据不同的产业、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流程进行“个性化定制”,最后提供给客户最好的和最适合的解决方案。震旦3D除了在医疗、汽车、时尚和消费电子领域以外还在教育领域有所应用,震旦3D跟许多高等技校以及大专院校合作,并推广在学校设立3D打印中心,致力于3D打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震旦未来3D打印中心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未来3D打印中心业务发展主要的重点领域包括医疗、教育和产业园区,其中的产业园将面向各种行业并推广3D打印技术。
智能制造:请罗总介绍下震旦3D打印中心的建设情况?具体如何运营?
罗益光:震旦3D在2016年成立的第一个3D打印中心是在广东江门。江门是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三线城市,有很多中小型企业,其产品多以外销品为主,所以江门市政府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江门创意中心,希望通过创意中心带动江门的中小企业重视研发环节,从以前的纯加工模式转型到可以自主研发甚至创建自己的品牌。在2015年震旦3D开始和江门市政府接洽合作,使其了解3D打印中心的理念,因此成立了第一家3D打印中心。
此外,震旦在重庆、武汉以及邯郸等地的3D打印中心合作也在洽谈中,与相关高职院校的合作也在进行中。预计2016年震旦将会在中国大陆成立10家3D打印中心。
3D打印中心主要的任务和未来的营收来源有三个,第一是培训,其中的基础培训主要针对一般企业,主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3D打印,以及3D打印能为他们带来哪些帮助?第二是外包打印,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完成打印服务;第三是设备输出,因为企业打印需求增多了自然会购买设备,以上这三点是震旦3D打印中心价值链模式的体现。关于培训方面,除了基础培训之外,我们还会通过四大平台以及邀请相关专家,针对产业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比如在汽车、医疗和消费电子等领域,由基础的、全面的培训深化到各个产业垂直性的培训,通过这种方式去带动3D打印产业的纵向发展。
智能制造:震旦3D在为客户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哪些优势?未来的服务模式理想中应该是怎样的?
罗益光:目前,3D打印的营销采用顾问式模式,我们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在产业中的状况,研发和生产的流程情况,再根据客户的不同属性、不同需求,帮其量身定做适用的解决方案。震旦3D对客户提供的是价值链的建设,而不是单纯的设备销售,我们必须了解到企业整个内部情况之后,才可以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附加价值的服务上,震旦3D成立的四大平台会随时将最新的应用资讯提供给客户。在未来,对于客户而言,引入3D打印只是第一个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如何去使用3D打印设备和技术才是重点,而这部分正是我们后续通过四大平台资源提供给客户更多价值的服务。
智能制造:当前大陆3D打印机设备生产商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是3D打印技术在各领域实际应用的落地工程却不多,如何使3D打印更接地气,产生更完整的效益链,震旦3D对此有什么看法和对策?
罗益光:目前3D打印在国内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块,一个是3D打印设备的生产厂家,另一个是设备的销售。这中间非常欠缺应用的开发部分,而问题的关键恰恰是销售出去的3D打印设备将应用在哪里?当前3D打印在全世界范围还不是完全成熟的市场,在3D打印技术和打印材料的应用面还是很缺乏的。需要更多产业的资源投入去研究更多的产业应用。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开发产业的应用,从产业的实际应用来讨论3D打印要需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材料去开发更多的应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整个带动3D打印产业的发展。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平台和3D打印中心的建立,做好从厂家到销售的衔接工作,让更多的应用被开发出来,满足更多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甚至是带领他们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智能制造:请罗总谈谈3D打印技术和市场的前景以及这个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竞争的问题以及同质化产品竞争的问题?
罗益光:目前在国内发展的3D打印的厂家不外乎采用FDM、SLA和SLS等技术,因为毕竟国外的3D打印技术比国内领先较多,像比较高端的Polyjet光固化、金属打印,国外掌握的技术或者专利相对较多,在这部分可能是国内厂家接下来需要增加研发投入的。3D打印行业有些泡沫化,国内出现了很多3D打印设备生产厂家,其中多数厂家集中在桌面级小型机器的研发和生产,这样就造成了桌面级设备有些供过于求,因为市场需求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厂家一窝蜂的投入造成现在低端设备陷入红海的市场,在未来两年经过一番淘汰后,真正的强者会生存下来。中央政府现在提出“中国制造2025”以及“工业4.0”,从去年开始政府层面开始做推动,因此,我们预估由2018年开始国内3D打印市场会有爆发性的成长,所以未来市场一定是往中高端发展。而如何往中高端发展,则是国内3D厂家的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目前,与我们合作国外厂商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目前中高端机器的价格很高,包括耗材、材料的成本也很高,所以没法达到大量的、普遍化的应用。未来,对国外厂家来说,价格势必要调整,怎样让更多的人去使用、让更多的企业愿意投入,价格是一个关键因素。同时国内厂家在中高端机器的研发方面如何达到国外的水平同时成本又比国外有优势,将是未来中国3D打印厂商的一个机会。
智能制造:请罗总谈谈谈3D打印技术的未来以及震旦3D在这个过程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罗益光:我们整个战略布局的重点不是生产和研发,因为有太多的人在做,这不是我们的强项。我们的强项是在渠道建设方面,所以为什么要建立四大平台和大量的3D打印中心,其实我们是希望扮演好一个衔接的角色,帮助产业开发更多的产业应用面的东西,然后通过3D打印中心的渠道去进行广泛推广,来真正帮助企业去解决他们更好地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更好的收益,帮他们真正实现生产价值,这是我们未来会扮演的角色。
从市场推广方面来看,怎样带领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去了解3D打印技术,运用3D打印技术,以及3D打印中心培育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培育人才包括未来我们和高职学校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校企结合和产学结合这样的模式,能够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3D打印方面的技术人才,从而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带动3D打印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记者手记:
七月初的上海十分炎热,在黄浦江边的震旦大楼,我拜访了罗益光先生。通过短短的交流,我发现罗总对于3D打印市场应用的情况非常熟悉,娓娓道来,而谈到震旦3D的未来发展,思路清晰,如数家珍,对3D打印技术的和震旦公司的未来充满了希望。3D打印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正如罗总所言,多数厂家陷入低端机器的价格红海市场,中高端机器的生产研发和应用研究不足,作为生产厂家和销售的衔接角色的震旦3D提出的“四大平台、百大中心”战略部署,也许可以为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