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雄
在纪念柯正平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澳门、香港及内地各界与主流媒体,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声:柯正平先生是一位忠於祖国,忠於民族,信仰坚定,立命为公,不计个人得失,不谋私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富强贡献毕生精力的革命者。六十多年来,他推动着澳门社会的历史车轮,参与书写澳门近代史,与澳门同呼吸,共命运。
(一)
柯正平,又名柯平,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城高田妈祖附近的葫芦肚村一个工商业者家庭。这裡,曾以一个池塘为中心,俗称葫芦肚塘。周围居住着柯、张、李、陈等人家。在葫芦肚塘北、东、东北居住着柯姓人家,由於柯姓人多,所居范围广,故将葫芦肚称为“葫芦肚柯”。柯家族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在这裡繁衍生息。
追溯历史,柯氏则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黄帝後裔仲雍的五代孙吴国国王名叫相,因与诸侯会盟柯山,故号柯相。吴国柯卢是柯相的曾孙。他的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吴国公子之後,柯氏称盛南方。柯氏出身於古时的吴国,这可以从《广韻》一书中找到证据,该书是这样说的:“吴公子柯卢之後。”另外,姜太公的後裔,以及历史上许多被中华文化所同化的外族的後代,也都有以柯为姓的。《路史》上所说的“齐太公後有柯氏”;《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姜及鲜卑俱有柯姓”,以及《魏书官氏誌》所指出的:“柯拔氏改为柯姓”等文献所载,正是柯氏家族组织庞大缘由的最佳说明。柯姓的散佈於南方各地,历史上的柯氏名人录记载,早在1100年前的唐昭宗天复年间,就有一位闽籍人士柯崇,以卓越的才华而被朝廷任为太子校书,光宗耀祖。
“葫芦肚柯”英雄辈出,从政、从商,从医、从教,从工、从农,各行各业人才济济,活跃在世界各地。由於宗亲外出者众多,柯氏宗祠已残破不堪,杂草丛生。2011年,幸得知名人士张鸿镇先生慷慨解囊投资300多万,重建葫芦肚池塘,重新设计柯氏宗祠,才使得葫芦肚池塘旧貌换新颜。望着那清澈的池水,石椅石桌,雕樑画栋,绿树青草,让人浮想联翩,更铭记着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作出卓越贡献的柯麟、柯正平,他们永远值得後人景仰,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
(二)
柯正平曾回忆说,正是在三哥柯麟的影响下,他才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0年,柯麟在海丰中学毕业後,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为摆脱旧婚姻,作出离开家乡决心,到广州广东公医大学求学。1927年,柯麟随“南昌起义”队伍回到广州参加“广州起义”,负责救护伤员。大革命失败後,柯麟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展中央特科工作,从此拉开长达25年的潛伏生涯。
大革命时期,第一个中华苏维埃政权在彭湃的领导下,於海陆丰建立起来,柯正平初中毕业後,便在海丰县参加了工农革命军。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後,哥哥柯麟让柯正平回海丰找彭湃,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赤卫队,配合红军跟敌人斗爭。1929年,柯正平辗转来到香港,一边学着做生意,一边从事爱国进步活动。柯正平开了一家柯记煙丝店,煙丝从海丰运来,薄利多销,生意兴旺,以经商来掩护自己的身份。
1929年彭湃被叛徒出卖,在上海牺牲後,大革命处於低潮。哥哥柯麟奉命来到香港,计划开药店坐诊营生,创造条件开展党的地下工作。要开药店卻没有经费,柯正平将自己开业不久的煙丝店以3000元的价格卖掉,柯正平的父亲得知儿子的难处,深明大义,卖了祖传的染铺,换了几千块银元支持兄弟二人的行动。
“南华药房”开张,柯麟坐堂行医,柯正平内外张罗,这裡是中共中央在香港的重要单线联络点。1935年,奉中共中央的指示,为了照料在澳门的叶挺将军,柯麟举家移居澳门,开辟新的潛伏工作,药店交给柯正平负责。
抗日战爭爆发後,柯正平在香港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为当时的东江纵队提供後勤服务。他参加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香港办事处的工作,协助海外华侨回乡参加抗战,並按照八路军驻港办事处的指示,将“保卫中国大同盟”捐赠给八路军的物资由香港运往内地。1941年底,香港沦陷後,柯正平参加广东人民抗日遊击总队,活跃在抗日前线,一大批来不及从香港撤退的幹部和进步文化人士,在柯正平等人的帮助下取道澳门转移。这是就历史上的著名“省港大营救”。
(三)
1943年初,柯正平受命辗转来到澳门。从此,他的一生与澳门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澳门,柯麟利用镜湖医院慈善会这一机构,广交各界朋友,特别是与何贤、马万祺、林炳炎等经济界实力人物成为至交,得到他们的支持。叶剑英、张云逸、廖承志、李一氓、阳翰笙等到澳门都曾在此落脚。而柯正平则“潛伏”在澳门商界,柯氏兄弟两人在澳门各自开展着地下工作。
柯氏两兄弟虽然都是由香港过来,但两兄弟的背景卻不同。柯麟曾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过,是直属中央並单线联繫,由潘汉年指示从香港转进澳门,其主要的任务之一是照顾叶挺将军。他在奉调来澳门时,是由曾生、林平、连贯等领导与他谈话的,而此三人分别是中共东江特委和港澳工委的负责人。柯正平曾到博罗县罗浮山参加广东省临委扩大会议,曾生指示他不要跟随东江纵队北撤。他到了澳门之後,在先期到澳的哥哥柯麟的帮助下站稳脚後,恢复和加强东江抗日根据地与南路、海南岛等抗日根据地的联繫;开辟澳门经广州湾(即今湛江市)至重庆南方局的交通线;按上级指示将电台和东纵报务人员安全送往琼崖纵队,使其恢复与中央的电讯联繫。一九四六年六月,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解放区,曾生指示他不要北撤,继续留在澳门工作,指出:“你在澳门大有可为”,历史验证了这个预言。
国共全面内战爆发後,为支援前线的战事和解放区的经济恢复与建设,柯正平、柯麟兄弟二人与马万祺组建中共在澳门公开合法的商贸公司——新中行。新中行当年代理的是英商屈臣氏药品、饮料、洋酒。香港沦陷时,中共广东东江纵队拯救了屈臣氏高层负责人,战後,这位英国人特以此表示感谢。由於新中行以合法的进出口商行作掩护,成为中共一个新的工作据点。
1948年,周恩来、陈毅相继派遣朱慎修、苏树德等同志来到澳门,在柯氏兄弟和马万祺的全力支持下,开辟了一条从山东、苏北解放区至澳门的海上秘密航线,将解放区的大豆、花生、中药材等土特产运抵港澳,再购进解放区急需的西药、布匹、纸张、仪器设备、大小五金器材。航线开通後,供求两旺,运输繁忙,有力地支援了北方解放区的经济重建工作。
(四)
柯正平是原中共港澳工委的主要负责人,澳门分委的第一把手。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柯正平参与並领导了澳门历史上社会政治的一切大事件,从组建澳门的抗日救亡队伍,到组建东江纵队的港澳支队。1949年新中国成立,柯正平发动澳门的社团在澳升起五星红旗,比广州升起五星红旗还要早一个多月。1951年澳门各界发起“庆祝十一国庆活动”,主要发起人就是柯正平。1955年澳葡企图借“澳门开埠四百年纪念活动”宣佈澳门改称“葡萄牙澳门省”,是柯正平领导澳人举行大规模抗爭行动,使之不能得逞。
在澳门历史上维护澳门人民的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影响较大的三个事件:1922年的捷成事件;1952年的关闸事件;1966年的12·3事件,其中有两个项目是柯正平亲自参与和领导的。
1952年的关闸事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宣佈,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庄严申明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在条件成熟时,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来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鉴於香港、澳门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对香港、澳门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抗美援朝战爭爆发後中共在澳门有组织活动逐步半公开化了。在澳门成立中共澳门分工委,直属港澳工委领导,港澳工委的上级则是叶剑英为第一书记的华南分局。澳门分工委的对外活动由南光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正平出面。葡萄牙澳门当局承认柯正平是中国政府在澳门的代表。柯正平每次从澳门回到广州,叶剑英都与他共餐面谈,听取汇报,详细询问澳门方面的情况,给予具体指示。
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被称为关闸。关闸始建於明朝万历二年(即1574年),像我国内地许多古代城楼一样。城楼正中处开一大门,上有“关闸门”碑石一方。关闸两边,分别建有兵营,也立有围杆。这座古关闸,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限制澳葡当局再向北扩张而修建的。
关闸每月只开放6次,供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平日卻用6张封条封闭着,这是中国四大海关之一。1849年3月13日,葡萄牙人头目亚马骝驱逐了管理海关的中国官员,拆了城楼,砍倒围杆,毁了关闸。由於清政府软弱无能,使中国在近代史上又蒙受了一次屈辱。
20世纪50年代初期,葡萄牙在澳门驻军约为1500多人,以僱佣的黑人士兵为主。当时在澳门关闸两边,中葡双方都设有四五个哨兵把守。
1952年7月25日下午6时10分,澳门政府派在最前哨的一名黑人士兵从关闸口移至与中方哨兵相距约一米左右处站岗,将横置在双方哨位间的“木马”向前推移。中国边防军哨兵赵学登按中央军委“既不主动惹事,也不示弱,有理有利有节”的指示原则,打手势令该黑人葡兵将“木马”往後移。葡兵不服警告,召来九名葡兵,气势汹汹将木马再推向中方警戒线内,该黑人葡兵又越过警戒线一米。赵学登再次打手势向他提出警告,该葡兵置若罔闻。中方哨兵当即严厉制止,三名葡兵竟用枪刺伤中方哨兵左臂及右中指,还回营房搬出机关枪。解放军边防军战士向澳方空地掷了一枚手榴弹,以示警告,葡方士兵向中国境内开枪,於是冲突发生,(还有一说:出事前站岗的哨兵,不少是中国军队换防不久的北方人,从来没见过外国人。那天一名黑人葡兵“内急”,在炮楼外拉开裤子就随地撒起尿来,两位解放军哨兵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那黑兵恼羞成怒,拿起步枪“啪”的一枪就打过去。两名解放军士兵进行还击,双方开战。)晚上8时,澳门方面向中方拱北一带开了几十炮,炮轰拱北民房。中国军队开炮还击。中葡双方都进入紧张戒备状态,关闸关闭。
事件发生後,中共澳门工作组组长柯正平即专程赶到广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立即在广州珠岛宾馆接见他,了解真实情况後,遂请示中央,在得到毛泽东“大国从严,小国从宽,葡国是小国,可以宽大处理”的指示後,向柯正平等交代政策,说:“你放心,要相信我们的力量,相信我们的政策,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了,事态不会扩大。”
根据叶剑英的指示,柯正平迅速返回澳门,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继续进行工作。
7月26日、29日、30日,一部分葡方士兵又向中方开枪、开炮,面对挑衅,中国边防官兵发射迫击炮给澳葡当局以应有的惩罚。在双方的军事较量中,澳葡方面死亡2人,伤7人;中国方面边防官兵牺牲2人、伤30人,市民2人死亡,9人受伤,民房数间被毁,部分农民的耕具家畜也受到损失。8月2日,中方宣佈封锁关闸通道,致使依赖中山县提供粮食、水、蔬菜、水果供应的澳门,断绝了生活物资来源,澳门即刻变成一座死城。那时,中葡双方没有建立外交关係。澳督托经济局局长罗保全权处理这件事。罗保通过澳门贤达崔乐其,请澳门中华商会代表何贤、马万祺等出面调处。黄施民(时任港澳工委副书记)、柯正平迅速报告在广州的叶剑英。
中葡双方经过15轮谈判,8月23日下午5时,谈判获得成功。澳葡政府在道歉书内保证今後不再有同样事件发生,向中方赔偿损失44,393.3元人民币。
在叶剑英、柯正平的正确处理和何贤、马万祺先生的积极斡旋下,中方取得了胜利,这场冲突是鸦片战爭以来新中国第一次取得边境对外事件的胜利。
发生在1966年12月3日事件:史称“12·3事件”。
1966年11月15日,氹仔坊众因办学需扩充校舍,以解决子女入学的问题,在6月份已向海岛市行政局申请工程凖照,但久未获批复。校方代表虽前後24次往见局长交涉,但不给予明确答覆,於是依惯例在等候动工许可的同时,先行搭棚施工。澳葡当局认为未办理建设报批手续,出动数十名警察,强迫停建,拆除已建成的围墙,工人们阻止,双方发生冲突,24名澳门工人受伤,拘捕6人和在场採访的1名《澳门日报》记者。22日,澳门亲北京社团代表举行座谈会,谴责事件,並“要进行斗爭”。
11月25日新任总督嘉乐庇抵澳履新,並於29日下午接见工商界代表,表示动用警员处理建校一事失当,也承诺成立一个由官方和民间中立人士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彻查有关事件。然而,几天了卻没有实际行动,使亲北京社团代表的抗议行动继续升级,澳门总督府每天都有抗议的人群。
12月3日中午12时许,总督府门前终於发生冲突。警员先使用警棍,後出动防暴水车,驱散示威人士,並开枪射击,造成2人死亡。傍晚6时总督颁佈戒严令,並实行宵禁。其後几天又有数人在街上遭乱枪射杀,一名居民甚至因伸头窗外观望被流弹击中。此次事件,共有8人被打死,212人受伤,逮捕62人。
12月10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处奉命对澳门葡萄牙当局提出强烈抗议和4项要求,包括立即无条件接受澳门居民提出的要求,向中国赔礼、道歉,严惩主要肇事者,保证今後不允许中国国民党势力在澳门进行任何活动。同一天,澳门的亲北京社团组织也向嘉乐庇总督致抗议书,同时提出类似要求,並提出“立即向澳门同胞当面认罪和具签认罪书,同时将认罪书在报章和电台公佈,並保证今後不得再有任何迫害澳门中国同胞的事件发生”等6项要求。
澳葡政府秘书处於12月12日晚上11点半发出通告,表示“全部接受”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外事处以及澳门社团所提出的要求,並邀请澳门的亲北京社团代表12月15日到澳督府会面,予以正式答复。然而,澳门的亲北京社团代表认为澳葡当局没有具体列出对有关要求的答复,並未允约前往。
12月16日,嘉乐庇总督将陆军司令兼市政厅长施维纳、警察厅长傅基利撤职,而海岛市代理行政局长晏德地和警察厅副厅长颜端尼则於13、14日分别离澳返葡。12月17日,澳门亲北京社团为事件中的死难者举行公祭,要求澳门政府在出殡行列经过关闸时,闸上葡萄牙国旗下半旗致哀,市政厅亦将市旗下半旗。
12月22日,澳葡政府派出一个代表团,前往拱北与广东省外事处代表谈判。经过一周的谈判,里斯本政府並未接受“认罪书”的内容。於是双方继续就认罪书文本磋商,但经4次修改仍未达成协议。澳门的亲北京社团在1967年1月20日举行大会,决定成立“制裁澳葡小组”,並且在1月24日确定制裁方案,包括不向澳门政府缴纳一切税项、不售卖物品给澳门政府及其官员,以及一律不为葡萄牙官兵提供服务。在澳门的葡人也大多躲入加思栏兵营,也有人排队等候签证赴港。澳门元开始贬值,银行出现挤兑,市面一片萧条。
迫於压力,澳门政府於1967年1月2日发出公告,禁止在澳门进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敌对的活动,禁止悬挂被视为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旗帜、徽章、标誌等。”台湾政府和国民党在澳门设置或支持的机构和团体,接着也被查封,在澳势力被全面清除。
1月27日,澳葡政府发表声明,对“此次事件的死难者遗属、受伤者、被捕者和遭受各种损失的受害者,以及全体澳门中国居民认罪、赔礼,並表示深切的歉意”,又“全部接受澳门中国居民代表所提的6项要求”,承担死难者的全部丧葬费和抚恤费以及其他受害者的一切损失,共计澳门币2,058,424元。
“12·3事件”以後,澳门实际上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另一个解放区,澳葡政府除涉及葡人和土生葡人(混血儿)利益事项外,所有社会事务皆採取放任不理之态度,众多之社团、商界、工会网络、其他个人势力抬头与建立,全面影响澳门社会除澳葡政府势力以外之各个方面的政治架构。
1966年12月3日发生的事件令葡萄牙在澳门的管治威信丧失,也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势力实际控制澳门,也因此令台湾政府在澳门的势力被完全肃清。
柯正平亲自领导这场抗议斗爭,充分发挥了澳门传统爱国爱澳社团组织和传统的爱国爱澳工商业社团组织凝聚力及作用。柯正平运筹帷幄,利用此次事件成功的全面清除了国民党在澳门的势力。澳门爱国爱澳的人们表现出空前的团结,澳门各街坊会等爱国社团在此事件中普遍建立起来,这次事件教育了澳门同胞,提高了民族觉悟,提升了华人民众的地位与威严。
当时的葡国外交部长罗基勒後来评论“12·3事件”表示“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成为澳门的主人,我们一直得以生存,全赖中国的良好意愿,而我们也总是分享这个权威”。
(五)
前澳葡总督(亦是澳门历史上的“末代总督”)韦奇立将军,曾对葡萄牙总统说过:在澳门,只要是涉及社会民生稍微大点的政策,都必须与柯(正平)先生通传知会,否则就无法贯彻施行。
澳门人称讃柯正平生性爽朗,待人诚恳,喜好结交朋友。在澳门,无论哪个行业,哪一阶层,都有他的好朋友,就连餐厅的小老闆、服务员对他也是“柯生”长、“柯生”短的。人们亲切的称呼他“柯老闆”、“柯伯”、“柯老”。这些信赖的称呼,在半个多世纪的澳门社会中成为一个永恒的符号,深深扎在澳门人的心中。
1975年1月葡国与台湾断交;年底撤走驻澳门军队,解散葡国驻澳陆军和海军司令部;1976年葡国公佈《澳门组织章程》,承认澳门是中国领土;1977年葡国开始与北京进行建交谈判;1979年2月8日中葡正式建交。整个七八十年代的所有有关中葡、澳葡的政治大事,全部有柯正平作幕前幕後的参与推动。1984年开始中葡谈判澳门回归问题,1986年中葡正式谈判,这其中的中方官方代表团名单中,第一名就是柯正平。经过三轮谈判,中葡两国於1987年3月26日正式签署《中葡联合声明》,柯正平在场见证此历史时刻。1988年开始起草《澳门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正式颁佈《澳门基本法》中柯正平是主要的立法者,其地位和作用,远超那些“法律专家”、“草委”。
柯正平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也是为澳门社会进步繁荣鞠躬尽瘁的一生。柯正平来澳门与在香港的情况不同的是,在香港的几家中方机构,如香港新华社、华润公司等,是分别由乔冠华、钱之光等人奉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命令,携带资金到香港创办的。而在澳门,则是柯正平奉东江纵队指示到澳门开辟工作後,以个人在香港和澳门的经商所得,先後创办了南光行、南通银号、中旅社等商号,以经商为掩护,进行中共的地下工作的,这些商号的收入全部用来支援当时的解放战爭和澳门人民的生活需要。在新中国成立後,柯正平把上述商号都无条件奉献给国家,使之成为中央或国务院的驻澳机构,成为国有企业。其中的“南光行”,後为“南光公司”,回归前“新华社澳门分社(如今的中联办)”及现“南光集团有限公司”,都是出自於“南光公司”。有部分职能即是当今的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区联络办公室(澳门中联办)所行使的职能,是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的派驻机构;另一部分则是现在的南光集团公司。仅就此而言,柯正平的贡献,有其特殊的性质,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其高风亮节,立命为公,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永远让人们学习、崇拜。
(六)
澳门三面环海,是个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水荒一直威胁着澳门同胞的生活。上世纪50年代末,柯正平与当时澳门自来水公司负责人之一、澳门中华总商会理事长何贤及澳门著名爱国人士马万祺一起商量,决定以中华总商会的名义致函广东省人民政府请求援助,终於促成珠海竹仙洞水库及银坑水库向澳门供水工程的胜利完成,解决了澳门食水供应问题。柯正平为澳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积极为内地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为推动广东基础建设发展,1981年,柯正平多次与广东省长刘田夫同志磋商,决定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参与投资兴建广珠公路的沙口、洪奇、容奇等大桥。为此成立了澳门联合发展公司,向广东方面投资港币1.5亿元,柯正平被推举为董事长。1984年11月,4座大桥全部竣工,全长137.6公里的广珠公路畅通无阻,不仅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繁荣与腾飞,同时也在全国创立了“集资建桥、过桥收费、以桥养桥”的范例。同时,柯正平曾为了澳门机场的建设,积极促进和协调中央政府批凖澳葡政府提出建设澳门机场的建议。
他心繫祖国的一举一动也受到国家的肯定,1956年,他在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84年春节,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在中山温泉宾馆听取他和有关人士汇报澳门工作;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再次接见他;1999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江泽民总书记与他亲切握手。从1975年到2003年,他先後担任第四届至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国家政务活动,长达六届共28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年龄最长、代表时间最长者之一。
1988年到1993年,柯正平出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以充分熟悉澳门社会的特殊视角,为这部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范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重要法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还担任新华社澳门分社顾问、澳门特区筹备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副主席,为妥善处理澳门过渡期重大问题以实现平稳过渡、筹备特别行政区新兴政权,运筹帷幄,其特殊作用也非他人可以替代。
198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筹委会上柯正平提出澳门要排除一切困难建设“形成一个多元化经济体系”的设想。澳门回归祖国已十七个年头,打造澳门国际旅遊休閒中心、社会经济多元化已成为特区政府长远的建设发展目标,其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柯正平高瞻远瞩,为澳门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与安宁,在1993年10月,提出:1.公务员当地语系化;2.中文官方地位;3.法律当地语系化;被各界称为“三大问题”。为澳门平稳过渡取得了良好的进展,1995年9月他再次关心“三大问题”的工作进展,並指出,这对行政机构和法律方面的平稳过渡、落实基本法将产生重大的、长远的意义。目前澳门在落实“三大问题”还不夠理想。特别“法律当地语系化”方面,进展缓慢。有舆论指出,澳门回归多年,至今还使用着葡国的法律法规,法律文书使用葡文和英文而没有中文。澳门已回归祖国17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使用汉语的华人,可在“法律当地语系化”方面卻没有进展。在度量衡方面杂乱无序,有的还在使用古老的“十六两制”,适用於中华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寥寥无几。回归後澳门人自己定的法甚为罕见。让有识之士深感遗憾,让在天之灵的柯老难以瞑目。
(七)
柯正平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为澳门的繁荣发展,创建了众多的企业与社团,“本土中资企业”南光公司、南通银行、澳门中国旅行社、澳门日报等,都是由他创办並任法人。澳门的“传统爱国爱澳基层社团组织”──街坊总会、工会联合会、妇女联合会、中华教育总会等;澳门的“传统爱国爱澳工商业社团组织”──澳门中华总商会、澳门镜湖慈善基金会等;澳门的大大小小不胜枚举的政治社团、学术团体、工商諮询组织等;全是柯正平在澳六十餘载所亲手创建,或亲自改造重组,或亲自安排掌控,或亲力亲为参加的。
柯正平创立了众多社团组织,他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1965年在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创建了“澳门海陆丰同乡会”,並亲自制定了“联络响谊,爱国爱响”的宗旨。由於使命在身,柯正平不能亲自参加澳门海陆丰同乡会会务工作,指定德高望重的高振武先生任首届会长。澳门海陆丰同乡会成立之初,得到了澳门社会名流何贤、马万祺、崔德祺及林炳炎的大力支持与资助。“澳门海陆丰同乡会”成为海陆丰赤子爱国爱乡的基地。“联络响谊,爱国爱乡”成为联络内地与海外海陆丰爱国民族人士的共鸣之声。第二任会长黄国典能文能武,处事果断,然而病魔缠身英年早逝。吴利勳博士被推选为第三任会长至今。2005年,柯老在弥离之际将吴利勳博士传到床榻前,叮嘱到:澳门海陆丰同乡会要有自己的後代,要在第三代中找出能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的人参与澳门海陆丰同乡会,让海陆丰爱国精髓世代相传。柯正平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祖国的强大做了大量工作,身前虽然创立了澳门海陆丰同乡会,卻不能公开地支持而深感遗憾。
柯正平在澳门六十多年,与十三位性格迥異的澳葡总督打交道。他是最了解澳门上中下社会脈搏的人,最知晓不断变化国内外形势对澳门影响的人。因而处危难之中而神定,临重压之下而不乱,居高位之上而自清,成为澳门各界人士心中的丰碑。
柯正平有着坚定的信念与坚贞的信仰,神圣不可动摇,被世人所叹服;他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没有将金钱、势力、地位传给自己至亲至友,让人们由衷的敬服;他不计荣誉,不爭名利的操守,让人们发自内心的景仰。
按资历,讲贡献以及在海外工商界的影响力,柯正平可以与廖承志、荣毅仁平起平坐。比霍英东、马万祺、曾宪梓等海外华人领袖更有影响力。可他得到的荣衔卻远不及他们。他培育的人才已官至“国家部级幹部”甚至“国家领导层”,但他自己六十多年始终处在澳门这个地方,忠诚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卻从没有听说过有“上调”的传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海外工作的中共幹部,没有第二个人;他做到了“前无古人,後无来者”。就在他身後,遗体也不送内地摆上“神台”,而是葬在澳门旧西洋坟场。柯正平——生,与澳门共命运;逝,与澳门同呼吸。他要求自己和子女们,终生“利万物而不爭”並立为座右铭。
2003年1月,特区为表彰他对澳门社会的卓越贡献,特颁授他澳门特区大莲花荣誉勳章,这是对他终身成就的最高嘉奖。
2005年9月30日晚,94岁的柯正平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翌日,香港、澳门、内地以及葡国的主要报章均刊登柯正平逝世的消息;北京中央党政军、粤港澳主要的机构,都发来唁电,表示哀悼。葡国也有不少官方单位或政坛名人发来唁电。
10月13日,柯正平葬礼送别仪式在澳门镜湖殡仪馆举行,胡锦涛等九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泽民等近百位时任和前任的党与国家领导人,均发唁电悼念。廖晖、乔晓阳、黄跃金等北京高官,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商务部负责人专程飞赴澳门主持或出席柯正平葬礼。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与澳门中联办主任白志健等八人亲自为柯正平扶灵柩。
柯正平历任:澳门南光公司总经理、南通银行董事长、新华社香港分社领导成员、澳门中国旅行社董事长、新华社香港分社顾问、南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新华社澳门分社顾问、澳门中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柯正平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英灵永存,光照千古!
2011年12月12日,澳门各界举行《纪念柯正平诞辰一百周年》的大会。会上,澳门多位社会名流指出,澳门的马路以人名冠名的不少,但以葡国人居多,而为澳门作出特殊贡献的华人极少,倡议在澳门要命名一条马路为“柯正平大马路”。这一建议导出了澳门人的心声。
现在正在修缮,位於南湾马路的旧法院,特区政府计划改建为澳门图书馆,吴利勳博士呼籲,请将这座图书馆命名为“柯正平图书馆”,昭示後人,永世纪念。
柯正平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於人民的人。让众多长者回忆柯老的丰功伟绩,讲述给青年人;让众多中年人品味柯老的人格魅力,教育其子女;让众多青年人领略、学习柯正平的品德与精神。
参考资料:
1·《柯正平百年回眸》——新华澳报——特载(无日期)
2·《缅怀我的爷爷柯正平》——柯海帆
3·《柯正平先生生平》——柯正平追悼会上派发资料
4·中国共产党网、人民网《不能忘记澳门的柯氏兄弟》的文章2011年3月18日,文章来源:广东省柯麟医学教育基金会
5·中旅社五十周年特刊——《印跡》
6·《从柯老仙遊谈到抢救中共在澳活动史料》——网页文章
7·《柯世平大事年表》作者:卢荻,选自《红岩春秋》
8·《不能忘记澳门的柯氏二兄弟——柯麟与柯正平》乐业於2009年12月19日编辑
9·《纪念柯正平诞生100周年座谈会在澳门举行》新华新闻——港澳频道,2011年12月19日
10·百度百科“关闸事件”
11·柯正平天堂纪念馆——《由霍英东逝世想到柯正平》2010年9月27日
12·人民网《柯正平遗体告别仪式今在澳门举行》2005年10月13日
13·澳门流动社区——《柯正平,绕不过的澳门当代史》2011年12月12日
14·《各界人士座谈纪念柯正平》——《澳门日报》2011年12月12日
15·《柯正平遗体告别仪式》——《澳门日报》2005年10月13日
16·《差点让澳门提前“回归”的两事件》2009年10月30日,Liberdade的博客
杰出人物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