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
抢抓“三大战略”对内对外开放机遇,因应形势,乘势而上,是适应新常态推进我区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好地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体现。
关于全方位对外开放总体布局问题
新时期,国家围绕“三大战略”谋篇布局,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区情,分析评估综合比较优势,找准方向和定位,形成对内合作有支撑,对外开放有腹地的全方位格局,实现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的共赢发展。
一是战略方向上,确立以向北、向东、向南、向西全方位开放,实现东西南北协同共进。一方面,我区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9.4%。拥有铁路、公路、航空口岸18个,在国家向北开放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欧亚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蒙俄三国共同签署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明确了宗旨、合作领域、合作原则、实施机制、资金来源等详细内容,推进向北开放条件比较成熟。
二是沿边范围上,突出整合统筹,以内蒙古全境进行谋划设计,突破以19个边境旗县区为沿边地区的传统范围界定。一方面,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地理位置狭长,且人口较少,2015年我区常住人口2511万人,毗邻的蒙古国约300万人、俄罗斯1.43亿人,该区域整体特点呈现出“地广人稀”,整体纳入沿边范围更有利于实现要素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区与毗邻俄、蒙地区的合作交流中,面临着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就是地区往来不对等,沿边旗县对应的往往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一个省或者地区,体制机制掣肘明显,客观上要求在处理口岸问题上提升到自治区甚至国家层面。
三是战略布局上,首先要考虑经济腹地建设,诸如呼包鄂、锡赤通、小三角、乌大张等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区域,这是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兼顾考虑口岸分布和交通干线支撑条件。一方面,口岸和交通能够支撑产品和服务“优进优出”,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支撑“走出去”和“引进来”;另一方面,经济腹地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便于把资源进行落地加工转化,实现过埠增值;有利于承接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引进产业和项目“落地生根”。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弥补生产要素不足短板,实现沿边和沿海协同发展。同时,经济腹地拥有一定的人口和公共服务能力,能够提供综合服务保障。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兼顾沿海、沿江、沿边发展的战略思想。对内可以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协作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坚持互利共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建欧亚大通道,拓宽产业发展空间和密切人文交流,巩固和提升开放水平,实现共同繁荣。为此,建议我区在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上,强化经济腹地支撑,口岸和交通干线联通,区域内外协同,应重点考虑“一个走廊、五个通道”:
一是承东启西,构筑东西开放走廊。以“呼包鄂”为腹地,以京包—包兰—兰新、临河—策克—哈密、包头—齐齐哈尔集宁—通辽—沈阳为轴线的东西开放走廊,东接东北经济区,延伸至俄罗斯西部和日本、韩国;西接新疆,延伸至中亚、西亚,努力构筑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的欧亚大通道。
二是南联北开,构筑五条南北开放通道。以乌兰察布为节点,以乌大张“长城金三角”为腹地,以集宁—二连浩特为轴线,南接京津冀经济区和天津港,延伸至日本、韩国。以包头为节点,以“呼包鄂”为腹地,以包头—西安—成都—昆明和国家规划建设的包(银)海通道为轴线,南接泛珠三角地区、西咸经济区和滇南辐射中心,延伸至东南亚、南亚、西亚。以阿拉善为节点,以“小三角”为腹地,以策克—嘉峪关铁路为主线,连接兰新线,延伸至河西走廊。以赤峰为节点,以锡赤通经济区为腹地,以锦州—朝阳—赤峰—锡林郭勒—珠恩嘎达布其为轴线,北接蒙古国、俄罗斯至欧洲,南接锦州港,延伸至韩国、日本等南亚和太平洋。以呼伦贝尔为节点,以满洲里—海拉尔—齐齐哈尔为轴线,北接俄罗斯、蒙古国至欧洲,南接哈大齐经济走廊,延伸至图们江和日本、韩国等西太平洋地区。
关于对外开放平台建设问题
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离不开功能完善的对外开放平台支撑。就我区而言,对外开放平台类型比较多,主要包括边境城市、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边民互市贸易区、会展平台等,有的地区各种平台一应俱全,功能交叉。为此,需要进一步梳理各类平台的功能作用,进行统筹规划。建议:
一是以服务开放总体开放布局为总揽进行平台整合,分门别类地推进平台建设。如,在“呼包鄂”、“锡赤通”等经济腹地布局国际展会平台和人文交流平台,主要考虑到经济腹地科技、教育、文化等公共资源比较集中,交通比较便利,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市场环境来发展会展业;在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城市,突出整合思想,按照内引外联的要求,建设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大平台,在此框架下来谋划各功能性平台建设,综合保税区侧重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分拨配送和保税加工;跨境经济合作区侧重进出口加工和产业合作;边民互市贸易区侧重边民往来和人文交流。
二是充分利用好现有国内国际平台。一方面,抓好我区自身平台建设,提高影响力。如,中蒙国际博览会、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海拉尔中俄蒙经贸洽谈会,要做大做强,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其它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平台活动,实现“借力发展”和“借船出海”。如,借助西洽会强化与西部省区合作;借助广交会强化与珠三角合作;借助乌兰巴托国际矿业及工程机械展和叶卡捷琳堡国际创新工业展,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等国家合作;借助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加强与中东地区合作等等。
三是整体谋划口岸建设,不宜过多关注口岸数量,更多侧重口岸功能。一方面,避免口岸竞争存在“无序化”;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口岸和口岸通关一体化建设的推进,突破口岸过货通关、物流仓储、进出口加工三大传统功能,向错位发展转变。如,满洲里、二连浩特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要发挥口岸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打造成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中俄中蒙经贸合作中心、进出口加工集聚区,将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口岸打造成为综合性口岸。其它口岸尽可能突出专业化建设,如,将策克和甘其毛都口岸建设面向蒙古国的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加工和储备基地;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打造成为集商贸流通、综合加工于一体的对蒙经济合作示范区;阿尔山、额布都格等口岸建设面向蒙古国的跨境旅游合作区。
关于用足用好国家政策问题
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蒙古国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14—203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规划(2014—2020年)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内蒙古及部分地区均有比较多的支持政策,用足用好国家政策成为当务之急。建议:
一是对涉及我区能够享受的政策进行全盘梳理,特别是区域共建、产能合作、便利化等政策,为我区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提供依据。如,《国务院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的关于“提高贸易便利化、提高投资便利化、推进人员往来便利化、促进运输便利化”等均有详细政策规定。
二是政策落实的充分与否,关键体现在一些重大项目的引进和落地。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谋划一批符合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导向的重大项目。如,能够纳入国家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支持的重点跨境基础设施项目;能够纳入国家铁路、公路中长期规划连接国内发达地区的项目,如,纳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速铁路主通道的呼南通道呼和浩特至大同段、包(银)海通道包头至延安段、绥满通道海拉尔至满洲里段、京兰通道北京至呼和浩特段高铁,积极争取国家尽早开工建设。另一方面,谋划一批能够进行市场化合作的重大项目。如,围绕中欧班列谋划与发达地区的合作项目;围绕我区文化旅游、蒙医蒙药、稀土新材料、智能制造、云计算等领域,谋划一批起点高的重大项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张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