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明
回了一趟老家,吴小丁又听到土皮升迁的消息。
土皮本名吴坡,是吴小丁同窗。学生时代,吴坡一手字写得十分潦草,有一年新学期开始,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发回刚批改的作文本,当念到“吴土皮”时,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觉得奇怪,就念了一下作文的开头一段,请那位同学主动认领——看到吴坡徐徐站起,同学们恍然大悟,哄堂大笑,把老师闹了个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从此,同学们就给吴坡取了个外号“土皮”,一直叫到他毕业,叫到他参加工作,叫到他当了领导(当然,这时只能在背后如此称呼了)。
别看土皮读书不怎么样,入了社会却混得风生水起,用乌油县的土话来说,那是十分的“有打”。这不,这次吴小丁听人们说起的土皮,已经是县里一个重要部门的一把手了,“咱吴局长真是太‘有打了!”好几个熟人不约而同地对吴小丁说。
在吴小丁看来,土皮的一路升迁简直是个奇迹。土皮当年并没有考大学,高中毕业后,土皮家里花几万元在县里快要倒闭的集体企业松油厂给他买了个工作。当时,大家都觉得土皮家里的人真傻,这不是明摆着拿大把的银子去打水漂?果然,土皮没领上几个月工资,松油厂就彻底关门了。
可土皮却摇身一变,调到老家黑水镇政府上班了。印象中,当时的土皮叫“以工代干”。在农村人看来,这虽然也算得是个饭碗,但和“铁饭碗”相比还是有大差别的,也就是说,土皮的前程依然有点玄。可后来的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完全成了多余。等到吴小丁读完大学时,土皮不但取得了正式干部编制,还调到县直部门当股长,并且被县里列为副科级后备干部。
吴小丁记得,那时曾经和土皮吃过一次饭。饭桌上,土皮在老同学面前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直言要成为同学当中的第一个科级干部,那副志在必得的神情深深地烙在吴小丁的记忆中。但受过高等教育的吴小丁却总觉得,没有学历、能力平平的土皮不大可能走上副科以上领导岗位。
没过两年,吴小丁便发现自己小看了土皮,他认为不可能的事,人家土皮偏偏就干成了,果然如愿成了一名副科级干部,出任城关镇副镇长。从此,土皮变得分外忙碌,征地拆迁、招商引资、信访维稳,他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据说县里的同学要见他一面也不大容易了。
在县里,一个干部年纪轻轻干到副科级,“仕途”算是起步良好。接下来这些年里,土皮平均不到两年就换一个岗位,而且一个比一个重要,进步势头越来越好,现在已然坐上县里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宝座,至此吴小丁已不得不相信,土皮当上县领导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只是,吴小丁还是不明白,一个高中毕业生,一个破产企业的工人,凭什么能够风光到这个程度?
就在吴小丁认为土皮将继续高升的时候,土皮竟然从局长宝座上栽下来了,先是被免职,几个月后被“双开”。吴小丁又一次看走眼了。
土皮的倒台,太有戏剧性了。
省里的牛副省长在反腐大潮中被中央纪委拿下了,供出了市里的马副市长。马副市长被省纪委立案调查后,牵出了乌油县委苟书记的某些事情。苟书记一口气交代了工程项目和买官卖官等一大批问题,土皮在苟书记提供的买官名单上,位居前列。
这时,有知情人士陆续传出土皮的故事:土皮的官位,其实一直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谋来的。据说,他当副镇长时,就花了八根金条;当局长时,更是下了人们想都不敢想的血本。这条路走顺了,他的胆子越来越大,步子也就越走越快。
包括土皮在内的人们,都认为苟书记做事稳重,滴水不漏,基本不会出事。包括苟书记在内的人们都认为,马副市长行事老成,根基深厚,是官场的不倒翁,安全得很。至于牛副省长,县里的人离他太远,可以说一点关系都没有,他出不出事按理说根本不关大家的事。可是,就这么一个和县里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人的倒台,引起了“蝴蝶效应”,最后竟然把土皮这么一个差之十万八千里的科级干部给砸倒了!
吴小丁忍不住套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替老同学发出一声充满俗气的感慨: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