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慨修行自悟 智者谋远

2017-01-10 15:01钟一王珍一
时代人物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秦岭建筑

钟一++王珍一

上榜理由:一双布鞋,踩过泥泞也踩过红毯;一袭布衣,洗尽铅华质朴本真。从工地上的泥瓦匠到知名地产商,从文化建筑到道德建筑,他生活在文明价值的尊严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曹振慨以君子之道和绅士风范为中华传统文化做了最佳的注脚和示范。

岁末,秦岭山下,云雾萦绕,不时有鸟鸣声从山间传来,悦耳动听。欧式风格的庭院建筑群倚山而立,自然天成;淙淙碧流顺山涧而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沉醉的清新与芬芳,恍若传说中九天之上的神宫。庞眉皓发的老者素衣布履,恬然自得。徜徉其间,与他身边的景致融为一体。作为这世外之境的缔造者,遇有造访之人,必亲身远迎,真诚以待,令人内心油然起敬。

这就是曹振慨给人的第一印象:儒雅,简朴,自然。与之交流,所谈论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深邃,圣贤经典之妙曼,却只字未提他所从事的房地产行业。尽管他的身份是汇鑫置业董事长,但并不妨碍他精神层面上的追求,所谓大道无形,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里,“一事一修行,一步一人生。”

精神上的富足,让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低:农家饭的山野之味能令他胃口大开;一台破旧的电瓶车载着他在领地里悠然巡游,他看上去和一位田间陌上普通农夫毫无二致,只不过,眉宇之间多了几份豁达与睿智,这一切并不因他的身份而显得突兀。

曹振慨似乎有意在避开世俗的嘈杂,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达官显贵、社会名流都会主动结交他。但他却偏偏喜欢与那些默默无闻,热爱传统文化的读书人交往。另一方面,曹振慨对房地产业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理解,在他的理念里,作为建造者,注重楼盘的品质是最基本的,他更关心“除了它的基本属性之外,能否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让建筑体现城市之美,让建筑启迪心灵之光,让建筑引起人们思想的共鸣”。他给自己亲自参与、精心设计的建筑赋予了另一种涵义,“比如说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这些伟大的建筑成为了一个民族的象征,一个国家的骄傲,甚至成为了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他说,追求“无形的价值”让他感到内心的欢愉,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利润的最大化”,这时,他站在了一个商人的反面。

修心之路

“做房地产是一个良心活。”曹振慨谈及自己的职业,格外强调“良心”二字,“凡事都要从心出发,心正则事成。”在进入房地产行业之前,曹振慨就开始了修心之路。

“一个人的财气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对朋友义气、孝敬父母、宽厚待人、懂得取舍等等,这些都是聚拢财气的因素。”在曹振慨看来,财富不是挣来的,而是因缘而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从来不缺钱”。和许多老一辈企业家一样,曹振慨从泥瓦匠做起,“虽然都是泥瓦匠,但这个泥瓦匠又有所不同,或许别人只是在砌一堵墙,而他却想着建造一座心中之城。”天生的远见卓识让他在商业领域游刃有余。

当然,也并非万事皆遂人愿。在成立汇鑫置业之前,曹振慨曾开过建筑公司。追讨欠款几乎是所有建筑公司的难题,“往往是工程给人家做得挑不出理,但是欠款还是会很难追回。”在没有契约精神的市场环境里,建筑公司总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追款,放弃尊严是不可避免的事。”

他创立汇鑫置业的初衷之一就在于此——找回尊严。在汇鑫置业成立之后,曹振慨用“契约精神”引导企业,在业界推动并重新树立契约精神,让更多的人找回尊严。

汇鑫置业集团的经营理念里有这样一句话:“卓越的品质与优质的服务是汇鑫置业集团永远的承诺。”这是曹振慨“修心”的另一种体现。

很多楼盘都有一个总电箱,所有的水电和管网都集中于此,业主要入住必须另行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来重新布置暗线,引入到户,既费时又劳神。“我们在设计项目之初,就会把这些都规划好,一次性解决问题。”类似的贴心服务,曹振慨默默在做,不为评比,只为安心。他觉得自己只是在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殊不知,他无意中为行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和高度,从此,更多人因此而受益。

“一个企业的社会价值往往就体现在这些方面。”曹振慨喜欢用“社会价值”这个词,他觉得只有被社会检验过的,认可过的,才能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做人如此,做企业亦是如此。

建筑之魂

曹振慨喜欢与精神上有共鸣的人交谈。他性格的仁厚与思想的通透打动过作家贾平凹,也打动过建筑大师张锦秋。在贾平凹那里,他感受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张锦秋则让他感叹建筑艺术之美。贾平凹说,“曹振慨盖的房子,住着让人放心”;张锦秋则视曹振慨为知己,“他是真正懂得建筑艺术的人,对建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

“我对美好的事物极其敏感,对美有一种天生的领悟力。”曹振慨如此解释自己缘何醉心于文化艺术。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房地产商,“我是在雕琢一座城市的格调与美感。”他的眼光与视角首先是偏向于文化的,艺术的,其次才是商业的。这让他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登上山顶,并看到了别样的风景。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在思索一个问题:怎样的住宅楼才能体现这座千年古都的气质?思索缘于一次异域考察。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他和考察团队参观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始建于公元532年的建筑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创造性的建筑形式、丰富的历史内涵、宗教价值以及非凡之美而超越了其他遗迹。它成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象征。”

“大教堂的材料和工艺让我感到汗颜,当我们现在的建筑材料主要以烧砖为主,而人家一千多年前就使用了大理石拼花。”这一细节,让曹振慨心绪难平,一个有关城市坐标性建筑的构想在他心里酝酿。

作为一个拥有3100年城龄的古都,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华民族精神故乡,同时又是现代化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西安,该用一座怎样的建筑才能体现这片土地的深沉与厚重?曹振慨与张锦秋二人同时想到了“和谐”二字。

“一座城市的建筑中,住宅一般要占60%,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数据,可以说,住宅构成了城市建筑风貌的基调,住宅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诚如建筑大师沙里宁所说:‘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知道了这里居民的文化追求。”这是张锦秋建筑作品集中,一段关于城市住宅建筑的描述。

他们给这座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居住小区起了个雅致的名字——群贤庄。这是张锦秋首部住宅建筑作品。“以自然风格为主线,兼收唐文化精髓,营造出‘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的城市‘三忘意境。”有人这样品评群贤庄。

2002年4月,群贤庄通过了国家建设部专家组关于“AAA住宅性能认定评审”,2002年11月,群贤庄被国家建设部“认定住宅性能为AAA级住宅”,群贤庄成为西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家AAA级社区,也是西安市建筑行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曹振慨专注于每一个细节的打造,使得每一处建筑都成为地产业的标杆。”在张锦秋眼里,曹振慨对建筑的理解早已超脱于地产商的身份。“他想要为社会做一件好的东西,值得纪念和珍藏的东西。”贾平凹说。2007年,汇鑫置业集团的另一力作“汇鑫九座花园”荣获国内建筑行业最高荣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成为这一年西北地区唯一获得“鲁班奖”的民用建筑。

思想之光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也就是说,天无所言,而四时按律稳行,百物依法生老,正所谓“大道无言”。与曹振慨交流,一个比较有趣的细节是,无论将话题引往何处,最终,他都能从诸子百家的经典中找到论点和论据。

曹振慨喜欢引用《论语》和《道德经》里的话,他最核心的思想几乎都出自于《道德经》,“或许我们成不了圣贤,但能以圣贤为榜样。”

他思想的纬度令人惊讶,“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中国,我们这里出了一批大哲学家,呈现出百家争鸣之盛景,而在世界各地,亦是如此,国外许多大思想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发展到某个阶段,出现思想大爆发是必然的。很难说谁比谁更优越。”

谈及商界的榜样,他会推举股神巴菲特,“他观察趋势,发现企业的未来,分析产品的走势,他绝对是一个大哲学家。”曹振慨倒不关心巴菲特的财富,而是欣赏他闪耀的思想光芒。

“你有了模仿的对象之后,以之为参照,其实就是一种修行。”曹振慨说,首先你得有这样的意识。而他似乎天生具备这种意识。当初,他接触到先哲思想时,他就有一种顿悟,此生并不能只为自己而活了。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吗?”记者问。

他愣了半晌,仿佛这个问题不应该被提出来,“你看我像个商人吗?”他反问。在他看来,“商人”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将一些并不好的现象名词化,合法化,这是当今中国文学的悲哀,文学应该担负起树立积极价值观的责任,但看看我们周遭,都是各种语言暴力。”曹振慨摇头叹息。

如今,他努力以自己的方式寻求改变,他参与建设的众多楼盘,诸如汇鑫IBC、西电科技园、汇鑫花园、群贤北府等无一不是思想与情怀的结晶,为行业树新风,为时代添光彩。“不断修行,让自己变得美好的同时,也让这个国家和民族变得更好。”曹振慨并不善语言表达,但质朴的话语却更让人动容。

智者之梦

自古以来,秦岭就充满着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就连它名字的由来都还是个谜。究竟出自谁口,得于何时,史学界至今还莫衷一是,只有一种观点被普遍认可,那就是它源于古代秦人和秦帝国的威名。所以,这座横亘在中国内陆腹地的巨大山系,就叫秦岭。

秦岭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山脉之一,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美洲的落基山并称为地球“三大名山脉”。 这座横贯中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与淮河一道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影响着中国的地理人文,环境,气候、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花甲之年的曹振慨最终将目光投向这里,“在这样一个人类文明的摇篮,为中华民族修一座精神的庙宇,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曹振慨谈及秦岭书院时,一向淡然自若的他显得有些激动。

不得不说,秦岭书院是足以令世人震惊的伟大的构想。它最初的倡导者是《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这是一位同样有着历史使命感的学者。“孙老师对诸子百家思想研究之深,令人叹服,连南怀瑾老师都曾出资100万,以表彰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达到的艺术成就,但孙老师婉言谢绝了。他并不为名利,因为他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曹振慨对孙皓晖的评价极高,称赞他为“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曹振慨的构想里,秦岭书院旨在恢复书院教育的传统,培养“通才大师级人才”,何谓“大师级人才”,曹振慨解释说,就如同春秋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样的人物,为当今世界解决现实难题。另一方面,书院的教育是对目前体制内教育之外的“另一种教育”,“相对高等教育而言,它是更高端的教育。”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缺憾的一种弥补。

很显然,秦岭书院还是一个思想传播和社会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平台。它几乎成为了春秋时代百家争鸣的现代版。

“秦岭,这块充满魅力的土地,遇见了曹振慨,是一件幸事。又仿佛上天注定,曹振慨要在这里开启他的梦想之旅,为世人建造一座精神的高塔。”有人这样形容曹振慨和秦岭书院。

现在,作为配套设施的群贤别业已经建成,65栋欧式别墅建筑群,背依终南层峦叠翠,面对祥峪千古碧流,在圭峰右沣峪,高冠、祥峪两水归一,欧式风格的庭院美景和原生山水景色相映成辉,徜徉其中,犹如仙境。

“其实,作为一家企业,我们也在转型。在这里投入了6个亿,如果把资金成本算上应该超过10个亿了。光是维护这么大的地方,每年的人力成本就得500多万。很多人给我出主意,说曹总你应该怎么弄更好卖。但我知道,我不能那么干,因为我知道我为何要坚持做这个事情,它不仅仅是一个别墅区,未来它可能是一个景点,一个传播思想文化的集聚地,那种社会价值,就如同诺贝尔奖的设立一样,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是无形的,也巨大的。”

最终,曹振慨又归结到“社会价值”上,他说,“无私为大私”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或许,秦岭书院就是他余生的一个梦想,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他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切。回首人生,他顺着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无愧于心。但他仍然在努力做得更好,“因为人生是一场没有尽头的修行。”

猜你喜欢
秦岭建筑
《秦岭记》后记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大秦岭 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秦岭书(组诗)
秦岭作证
建筑与数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欺负新人系列一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