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觉醒,我不只会下棋!
3月15日,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在万众瞩目的围棋人机大战中,以4∶1战胜了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突破。神经科学和深度学习等概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王丽婧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超越我们的想象,美剧《西部世界》为我们预演了人工智能觉醒后的混乱场景。假如有朝一日,我们身边的机器人觉醒了,你将以怎样的心态与之共处呢?
VR衍生,神奇宝贝在哪里
7月底,由日本Genius Sononrity开发、任天堂子公司发行的口袋妖怪主题手游Pokemon Go登陆市场,瞬间风靡全球。随着VR技术发展的猛烈势头,由VR硬件产品衍生出的软件产品也来势汹汹。一时之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捉宠”大军,人们恨不得上天下海,只为捕获一只“萌宠”。
萌萌子说:岛国的这款游戏做得还蛮吸引眼球的!不过,通过具体的定位和相机镜头的虚拟捕捉来实现游戏的互动,确实跟以往的游戏不太一样。看来,我们的娱乐活动也要被高科技占领了吗?
无人机:打开遗迹和墓穴的大门
5月11日,顶级科技盛会2016年亚洲消费电子展如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近10家无人机厂商在演示区进行了每30分钟一次的试飞表演。随着无人机应用的逐渐扩大,澳大利亚考古学家们发明了一种Cave2的考古绘测系统,用无人机对老挝附近的“罐子”考古地进行3D图像捕捉,再生成VR虚拟镜像,考古学家只需带上VR就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
毛颖说:如果把“无人机+VR+机器人”的考古思路应用到一些特殊的区域,既不会破坏现场又能保证安全。什么,你说可以用来盗墓?好吧,你的脑洞要这么开我也是没办法的。
量子“魅力”大爆发
8月16日凌晨1:40,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起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E伯爵说:通讯保密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墨子号”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仅仅只是我们运用科技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开始。这条征途没有尽头,好在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天眼”已开,探索升级
9月25日,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个“大窝凼”里,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竣工启用,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作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将可能搜寻到更多的奇异天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暗物质暗能量、星系与银河系的演化等,甚至还可以搜索星际通讯信号,开展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王丽婧说:宇宙深处还隐藏着什么?外星生命、外域资源、新的生存空间……总之,“大锅”告成,“巨眼”始开,探索之路将无限展开。
“神舟”终入“天宫”
10月17日7:30,“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搭载两名航天员顺利发射升空,完成了与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成功交会。“神舟十一号”飞船将在太空驻留30天,进行多项实验。“天宫二号”还将在2017年上半年验证“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对接和资源补给技术。
猫哥说:“天宫二号”上天的时候,本喵在家中的电视上目睹了全过程,真是“激动喵心”啊,而这一次载人飞船的成功也意味着更远更高的目标。看样子,未来“太空宾馆”已经不再遥远。
诺贝尔奖,揭示“无限可能”
10月5日至12日,诺贝尔奖评委会陆续揭晓了2016年诺贝尔奖得主。三大科技奖项引人关注: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发现细胞自噬机理,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大卫·索利斯(英美)、邓肯· 霍尔丹(英)和迈克尔·科斯德里茨(英),因发现物质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的重大理论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则由让·皮埃尔·索瓦(法)、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美)和伯纳德·费灵格(荷兰)获得,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
E伯爵说:不管是“细胞‘吃掉自己实现自救”“物质的新相变”,还是“分子系统摆脱平衡态”,这一切都在说明,科技的发展正从各个方面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