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霞 姜丽霞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内蒙古农业现代化技术创新运用浅析
——以马铃薯种植为例
马金霞 姜丽霞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农业生产发展大省,在政府、市场的不断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取得成效。马铃薯种植是内蒙古的支柱产业,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改进种薯、积极推进标准化种植、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及改良土地等措施,大大提高马铃薯质量,享誉全国,同时还稳步提升自治区马铃薯种植单位产量,对自治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内蒙古农业现代化技术还是低水平的,不完善的,需要认真分析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些不足,进而不断改进。
内蒙古自治区 马铃薯种植 农业现代化技术
马铃薯是内蒙古五大粮食作物之一,既是传统作物,更是优势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分别占到全国的10%以上。薯产业已成为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的支柱产业,对发展当地调整农业结构,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自治区通过马铃薯种植技术的改善和耕地的改良等措施促进了马铃薯生产,科学规划,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铃薯种植有了重大发展。主要表现在生产出的马铃薯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受到消费市场的欢迎。
首先,品种质量好。内蒙古马铃薯有块大整齐、表皮光滑,蒸炖后口感面沙的特点,其中淀粉含量超过18.0%,铁含量大于1.2毫克/100克,马铃薯质量不断提升。武川马铃薯多次被确定为上海世博会餐饮食品和展品。
其次,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内蒙古的马铃薯产量不断增加。1995~1999年,单位面积产量是2371.97千克/公顷,到21世纪以后,单位面积产量有很大提升,2010~2014年单位面积产量达到2835.78千克/公顷。
表1 每公顷单产的变化(单位:千克/公顷)
马铃薯品种质量好,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高的原因,有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下列种植栽培技术的提升以及综合措施的实施才是品种质量好,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1.品种的改良
20世纪80年代以前,全区马铃薯平均总播种面积24万公顷,马铃薯种植品种单一,生产出的马铃薯口感一般,而且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种植,用于自给自足。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全区马铃薯平均种植面积翻两番,播种面积、总产量居全国之首。不断引进“洋品种”,现在有品种克新一号、夏波蒂、费乌瑞它、后旗红、底西瑞、康尼贝克、大西洋、荷兰十五、荷兰七号、青薯9号等等几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省,部分商品还直销海外,受到消费者欢迎。
新品种口感好,抗病虫害能力强。以费乌瑞它为例,费乌瑞它薯肉黄色,致密度紧,无空心,它单株结薯数多,芽眼浅,结薯集中,薯块整齐,耐贮藏,较抗旱、耐寒,耐贮藏,抗病能力强。
2.改进种薯,增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能力
内蒙古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马铃薯茎尖脱毒等技术研究。经过一系列的措施清除马铃薯块体的病毒后,马铃薯种薯具有产量高、早熟、品质好的特点。
脱毒种薯能够在种植初期减少侵染源。推广脱毒种薯,选用那些无病种薯,对马铃薯晚疫病和病毒病有重要的防治作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从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微型薯工厂化繁育技术到病毒检测,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强力推进,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和一定的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率先将脱毒种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积极繁育和推广脱毒种薯,优化育种,让马铃薯种植实现高产高效。打造多个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区,夯实了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基础,大大提升了马铃薯的竞争力。内蒙古自治区步入高产高效的发展之路。
3.改进种植栽培模式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业在政府和市场的引导下,逐渐从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发展成许多大规模生产。
种植方式多以采用棚栽种植为主。棚内有测土配方、节水灌溉、配套节水微喷设施等设备,现代技术的运用缩短了马铃薯的成熟时间,同时也使得产出的马铃薯具有当地的绿色品牌特点。头茬中棚马铃薯能够提前一个半月收获,后续农户还可以种植其他作物。同时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实现了统一进行籽种、统一进行锄草培土、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的耕作方式、统一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进行密植、统一实施微喷滴灌的“七统一”的种植栽培模式。
经过不断的试点种植和总结经验,自治区大力发展、建设中棚种植。同时,中棚马铃薯种植都实现了上述的“七统一”。
4.水肥一体化改善灌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把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二者优点加以结合的新型节水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将水、药、肥并施,改变了原来单一的浇灌方式。
这种灌溉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相关数据,成本上,膜下滴灌种植的马铃薯比膜下滴灌种植马铃薯比喷灌圈种植马铃薯每亩节省成本216元,比漫灌种植马铃薯节省1183元。膜下滴灌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60%~70%。膜下滴灌每亩只需60~100千克,比传统的漫灌种植马铃薯每亩节肥100千克,比喷灌种植马铃薯每亩节肥70千克。化肥按2元/千克计算,滴灌比漫灌每亩节支180元,比喷灌种植每亩节支80元。用工费用上,滴灌比大水漫灌每亩可省工5个左右,有效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用电上,采用膜下滴灌技术,1次每亩耗电15千瓦/小时,喷灌1次是35千瓦/小时,漫灌1次为65千瓦/小时,按照1千瓦/小时电费需0.56元计算,每亩滴灌比喷灌、漫灌分别节电11.2元和28元。
水肥一体化的现代技术可以有效的节约马铃薯种植成本,在自治区政府的推动下,全区大量推广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种植的水平。同时,也极大缓解了作物灌溉干旱缺水的问题。
5.土地的改良
内蒙古有很多的盐碱地。自治区大规模实施土地提质工程,引进国际通行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用石膏中和盐碱并施加农家肥提高土地肥力,提升盐碱地土地质量,使低产田的产量得到稳步上升,贫瘠土地得到改良,马铃薯的产量水平有了大的提高。
传统的马铃薯生产需要投入很多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受到天气、农时等因素的限制,收获的过早或过晚都不可以。收获的过早,马铃薯中的淀粉和甘物质含量就低,收获的过晚,马铃薯又容易受冻,影响品质。当植株生长停止时是马铃薯最佳的收获期。此时茎叶大部分开始枯黄,周皮变硬,块茎容易与匍匐茎分离,而且此时马铃薯重量是最大的。
马铃薯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的是马铃薯收获环节,这一环节的生产用工占到总用工时间的80%。首先的工序是割秧。割秧也要选择时机,当地上的茎叶枯黄时进行割秧。其次是收获。在割秧后6~10天以后就可以选择晴天进行收获。收获时,薯块要避免损伤,同时还应避免曝晒,否则可能引起芽眼老化或者形成龙葵碱毒素,影响品质。
1.传统机械作业与人工结合收获方式
表2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收获方式
这两种收获方式,均采用机械作业与人工结合,用拖拉机配备的挖掘机,将挖起的马铃薯铺放在地表,挖起后人工捡拾。
2.农业现代化机械作业收获方式
通过农业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改进,高强度的人力劳动逐渐被机械化作业替代,增强了马铃薯的收获效率,也更适应大面值种植的需求。
1.机械化程度总体较低
虽然引进先进的机械化作业技术,但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马铃薯种植还是基本采用手工的方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机械化作业程度70%水平相比差距较远,总体机械化程度较低。同时,马铃薯的种植业主要以劳动强度较大的手工点籽播种为主,这种播种方式不能保证播种的密度,会影响播种质量。
表3 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机械收获方式
要加强播种过程以及其他马铃薯种植环节的机械化运用,继续推广大规模种植,提高收获机械化作业方式覆盖率。
2.马铃薯种薯推广普及率低,市场混乱
种薯如果带病毒,会造成马铃薯品种退化、品质下降,还造成产量降低。选择优质合格的脱毒种薯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优质的脱毒种薯能够大大提高单产,提高量可达30%~50%,甚至100%以上。
但是,全国的脱毒种薯和内蒙古自治区全区的脱毒种薯推广率都不高。与发达国家90%的推广普及率相差较远。
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脱毒种薯的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规模化程度低,所以价格也较高。农民会因为购买能力的限制或对市场的不确定而不愿意购买。其次,马铃薯种薯的种植不够规范。种植薯种的既有大公司,也有农民个人承包土地种植的,种植出来的种薯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准入门槛低,而且种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监管、检测体系不完善,造成种薯市场的混乱。
要加强种薯合格标准检验,完善马铃薯种薯市场管理体系。继续进行脱毒种薯的研究,降低培育生产成本。积极引导马铃薯种薯市场规范,从而提高脱毒种薯的普及率。
3.农田的抗灾能力不强
农田的基本建设较为薄弱,抗灾能力不强。内蒙古马铃薯种植的农业有70%以上是旱地,旱地的特点是土地较为贫瘠,干旱天气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使得马铃薯单产降低。要不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继续大力改良土地。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在农业现代化的技术运用中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极大地扩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成为当地老百姓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既要看到农业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成功,也要从总体上认识到内蒙古马铃种植的农业现代化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继续不断发展改进。
[1]韩玉玲,张雪莲.浅析农业种植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J].技术研发,2016(5):200-202.
[2]杨祁峰,岳云,熊春蓉,李城德,李忠虎.中国马铃薯种植技术发展的方向-标准化栽培[J].中国马铃薯,2012(2):122-125.
[3]秦丽萍,黄夏英.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福建农业,2015(5).
[4]舍楞,郏金梅,王春.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行业视角,2012:20-25
[5]班义成,侯兰在,王强,石雅静,田友谊,周凤林.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及收获现状[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3 (5):41-42.
[6]张长生,程映国.我国薯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5(5):11-13.
[7]王帅.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种植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J].农是论衡,2011(209):42-43.
[8]李培源,郭娜.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问题研究,北京农业,20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