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 却不寻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2017-01-10 11:39高逸凡
现代世界警察 2017年1期
关键词:家书曾国藩

文/高逸凡

看似平淡 却不寻常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

文/高逸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晚清封建社会的“中兴之臣”,也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还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他既为孙中山、章太炎、范文澜等人所不齿,但也得到毛泽东、梁启超、冯友兰等人的高度评价。有关曾国藩的书籍不胜枚举,影响比较大的有《曾国藩》(唐浩明著)、《曾国藩传》(朱东安著)、《曾国藩传》(黑尔著,王纪清译)、《曾国藩评传》(刘忆江著)、《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著)、《曾国藩的启示》(曾仕强著)等等,但这些书籍由于带有著者本人的观点和视角,难免各有偏颇。而从曾国藩本人留下的文字、文章中,应该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位充满“谜团”的历史人物。中华书局2016年3月出版的《曾国藩家书》(檀作文译注)是有关曾国藩家书非常好的一个版本。此书取材于《曾文正公全集》(长沙传忠书局于光绪年间刊刻),收录了曾国藩的55封家书。在这些家书中,曾国藩行文随想而到,从容自如,看似平淡家常,实则处处蕴含着真知良言,处处体现了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这些看似平淡的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不寻常的曾国藩。

初读《曾国藩家书》,我的感觉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真实”“亲切”。这些篇章中没有大谈道理,而是记录了曾国藩与父母、兄弟、子女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淡而不平常,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既有人生处世之谈,又不乏治军从政之道。透过这些平实而感情真切的文字,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他的“忠君”“孝悌”“自省”“勤勉”“廉洁”“公正”一一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就文风而言,曾国藩的笔下没有半分居高临下的傲气,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仿佛并不是一位朝廷重臣的话语,而只是一位知识渊博、深谙处世之道、循循善诱的长者的人生体悟。

曾国藩出身并不显赫,可以说只是一介草民,作为长孙,他背负着全家的希望。在七次名落孙山之后,曾国藩终于在23岁那年考取秀才,又接连高中举人、进士,在28岁那年授翰林院庶吉士。曾国藩之所以一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因他坚信“勤能补拙”。克己修心、追求专一与踏实是他毕生的信条。这一点在他的家书中也深有体现:“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常以类似的话语来勉励兄弟与子女,哪个弟弟最近学习用功,哪个弟弟习字取得了进步,哪个弟弟因科考不顺而灰心丧气,曾国藩都在家书中对他们或勉励或安慰,并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他自己,更是将“尚拙”与“尚恒”做到了极致。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勉和坚韧。他曾将赴京赶考的路费全部用来买书,读圣贤书不读完一本,决不另读他书。在三十岁时他立下宏志,要做圣人,但心浮气躁,不能长久,便以“功过格”和“日课”的形式每天记下自己的“功过”和功课,不断改过,肯下“笨功”。他在起兵之初,“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终成“功业”。也正是他开创的这种“坚韧恒勤”的家风,使得他的兄弟、后人多成就不凡。

除此之外,在本书中,曾国藩为官之“廉洁”,处事之“务实”,为人之“谦和”等闪光的品德,也都通过一封封亲切平实的家书展现出来。曾国藩是维护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统治的有功之臣,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清廉统帅。但他毕竟不能超越时代的局限,他的立场与观念都是在维护封建的统治与价值观。然而不论怎样,他身上具有的良好个人品质,尤其是他的坚韧恒勤,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有现实的激励作用和学习价值。

掩卷而思,《曾国藩家书》带给我们的是一位不一样的曾国藩,看似平常,却不寻常。■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家书曾国藩
跟曾国藩学修身
清晨忆家书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写给妈妈的一封廉洁家书
一封家书
曾国藩吃牢饭
曾国藩读书
重读“红色家书”
一封家书告诉你 如何培养杰出的孩子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