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序和大医精诚浅析中医医德

2017-01-10 20:14罗珠珠
关键词:孙思邈张仲景医家

罗珠珠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从伤寒论·序和大医精诚浅析中医医德

罗珠珠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的先辈们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中医医德的萌芽也开始了。以张仲景的《伤寒论·序》和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为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探讨并重温一下古代“大医”对中医医德的见解和剖析,对现今,无论是中医工作者还是西医工作者,再或者是社会上的普通人,都有一定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

张仲景;孙思邈;伤寒论序;大医精诚;中医;医德

中医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霜雨雪留传下来的无价之宝,医术和医德即是整个中医发展进程的核心。中国古代医家在中医医德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资源,并有《伤寒论·序》和《大医精诚》这样的千古佳篇,弥足珍贵,同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相比较,也是毫不逊色的,其价值不可小觑。以张仲景和孙思邈为代表的一批中医医生在长久的医疗实践中,把医术视为“仁术”,强调医家在投身于治病救人的医学事业中时,要对人的生命给予充分的尊重,应怀仁心以及救济天下苍生之志。这些古代先贤们的思想,对中医医德理论体系的萌芽,发展,传承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探究《伤寒论·序》以及《大医精诚》这样流传于世的千古名篇对中医医德的论述,对现如今的中医从业者以及中医爱好者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教育意义。

1 生平及历史背景

张仲景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其所处的时代,连年征战不休,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又逢各地连续爆发瘟疫。汉代曹植在《说疫气》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的疫情,其状惨烈[1]面对如此惨烈的场景,张仲景悲痛不已,“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于是跟随名医张伯祖刻苦学习医术。他将一生都献身于医学事业,勤于著书,写出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谓“不读伤寒,何成良医”,实乃“医圣”也。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从小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到了二十岁,就开始为乡亲邻里治病,其一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并写出了医学巨著《千金方》,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当之无愧“药王”是也。

1.1 《伤寒论·序》中的医德思想

《伤寒论·序》开首就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1-2],仲景表明,学医不仅仅只是为了保养自身,同时“下以救贫贱之厄”,并且痛批同时代那些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以及以学士自居的人,以及竞逐名利的不正之风。在张仲景所处的那个时代,医生并不属于什么所谓的上等阶级。那些社会上的读书人竟然不重视医药,只是挤破脑门去追求荣华权势,身心为这些身外物所累,轻视抛弃根本的养生之道,舍本而求末。张仲景还指出一些当时的不负责任的医家,不仅学识浅薄,不通医理,而且花言巧语,只图应付,对着患者一小会,便随意处方用药,最基本的望闻问切都不能掌握应用,敷衍了事,误判错判,加重或延误病情,“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视人命如草芥,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1.2 《大医精诚》中的医德思想

孙思邈开篇便指出,医学本就是一门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又怎么能明白那深奥微妙的医理呢?所以要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必须要博览群书,回溯医源,孜孜不倦的研究学习以及应用,要广泛地涉猎医术,刻苦钻研医理,而且要精读,深入研究,不能浅尝辄止,如是才能在医学上有所收获,不可以道听途说,然后就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医理了,实在是耽误自己的前程呀!

同时,孙思邈指出,凡是好的医生治病,必定精神内守,气定神闲,如是才能准确把握脉象的迟沉表里,疾病的阴阳虚实。如果有患者前来求医,不能因为其身份地位的高低就区别对待,双重标准,主张医家对待患者要常怀慈悲怜悯之心,一视同仁,无论贵富,贫贱,长幼,美丑,亲疏,种族,聪明还是愚笨,不仅不能嫌弃患疮痍下痢的患者,对待这类脏臭的患者,还要像看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也不能瞻前顾后,只顾爱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要无私地对待患者。不仅对待人命是如此,对待其他生命也是如此,主张“人畜一也”“杀生求生,去生更远”,所以尽量不用活物做药,实乃“苍生大医”也。

当谈及“大医之体”时,孙思邈强调医家要树立“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思想,且风度要庄重,诊察治疗疾病,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详细了解疾病的症状以及脉象,见微知著,四诊合参,人命关天,不得有丝毫错误和差错。虽然说病情紧急,不容耽搁,但是临证不被疾病的表象迷惑,不自乱阵脚才更加重要,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可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草率诊治,沽名钓誉。更不能被“绮罗满目”“丝竹凑耳”“珍羞迭荐”“醽醁兼陈”所迷惑心智,为之心乱喜乐,置患者的痛苦于一旁,这是为良医所不齿的。涉及到“为医之法”时,孙思邈认为医者要具备谦逊的品质,不可态度散漫,戏谑玩乐,道是说非,议论他人之长短,炫耀自己的名声,诋毁其他医生。偶然运气好,治好了一个病人,便昂首阔步,自以为了不起,无人能及,天下无双,实乃医者之大忌也,要时刻警惕。淡泊名利,清心寡欲,如如不动,一心钻研医道,救民于病苦,以天下苍生之性命为己任,医者如是,方得始终。

2 留给我们的启示

中医在几千年的岁月里,拯救无数黎明苍生,为华夏文明的延续提供了保障。不管社会如何变迁,无数前仆后继的中医师们,在医学的道路上勇敢攀登。传统医德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防病治病的实践中不断融铸再创、丰富完善,铺就了医生治病救人的道德轨迹,最终成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宝贵财富。[2, 3]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人们对良医的要求始终如一。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普同一等,同仁博爱,刻苦钻研,不断提高医术,淡泊名利,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当人类面临病痛的困扰和折磨时,医师们肩负着使命,来救助天下苍生。但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各种不正之风不断侵蚀着各个行业,医疗领域也不能幸免,现在有些医生玩忽职守,缺乏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丧失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亵渎了自己的神圣使命,让人不禁心寒唏嘘。

《伤寒论·序》和《大医精诚》所阐述的中医医德,虽然是针对古代的社会和医界,但是它所传播的思想仍然没有过时,对当今社会仍然有其现代意义,历久弥新,展示了其无限的活力以及生命力。

[1] 王 琦.从中医药防治瘟疫的历史贡献来看其对“非典”防治的优势与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02):5-6.

[2] 王 键,黄 辉.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一)[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01):1-13.

[3] 冯鹏翔.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王振瑞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J].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德修养,2014:3.

本文编辑:吴宏艳

R222.2

A

ISSN.2095-6681.2017.14.14.02

罗珠珠(1992-),女,汉,江西南昌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术语标准化研究。

猜你喜欢
孙思邈张仲景医家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燕赵医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药王孙思邈
善良的打劫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