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程良斌
1.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西医结合硕士研究生班 (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
导师程良斌教授为首届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肝胆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对黄疸的认识和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及经验,笔者跟师学习,略有感悟,现将导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主要特征。程师认为黄疸以身目尿俱黄为特征,与脾的关系极其密切。黄疸病位不仅在脾,而且与肝的关系亦相当密切,所谓木通则土达,若肝胆疏泄得职,则可协助人体阳气将邪毒发散至体外,从而使气机流畅,津液布散周身。根据“五行胜复”理论,程师认为人体会自行对五行失衡作出反馈调节,若脾土感邪而亢盛,则肝木受“子复母仇”的金刑而气衰,疏泄失职,最终无法将邪气攻逐体外,造成邪毒久恋,疾病缠绵不愈。
程师还指出黄疸的发病以湿邪为先导。脾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因湿邪损伤阳气,趋下而袭阴位,而脾以升清为要,喜燥恶湿,为阴中之至阴,正符合《临床指南病案》中的湿喜归脾者,以其同气相感故也”。湿性下行,阻遏脾阳、脾气上行,脾升清而不能,水湿不能上行于肺,肺失通调水道之功,水湿停滞中焦,壅为湿邪,这便开启了黄疸发病的大门。综上所述,程师认为,黄疸病位在脾在肝,致病因素以湿热为先导,瘀血为枢机,湿热瘀杂合而发为黄疸,而黄疸后期,三者郁久壅毒,造成正气虚损,邪毒留恋。
黄疸的分类最早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具体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后世医家不断丰富发展黄疸的分类,但分类过于繁杂,不便采用,直至元代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才统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应用。目前,临床讲黄疸分为阳黄、阴黄,阳黄又根据湿热的轻重分为热重于湿,湿重于热;阴黄分为寒湿阻遏,脾虚湿滞,以及黄疸退后湿热留恋,肝脾不调,气滞血瘀[1]。对阴黄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面,程师曾总结:阴黄的产生主要由于患者体虚、及病久迁延[2],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阴黄证的肝脏病理学及生化与临床表现一致,并表现出持续高胆红素血症,免疫力低下等特点[3]。这两者分别从中西、西医角度说明阴黄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在治疗上程师认为退黄不止祛湿、健脾而已,必以病位、病机、病势之不同, 而有宣上、畅中、渗下单用之法或相须为用,方可通利三焦、水液得以疏泄,气机得以调达。所以,程师认为对黄疸的治疗应当“遵古不泥古”。要以病机为要,经方为主,施以加减治疗。
程师认为,黄疸的辨证至关重要,黄疸初在脾胃,涉及肝胆,若不及时施治,或可变生他证,波及心肾。精确把握各证不同的特点,施以治疗,方能审症求因,治病求本。临症更要以阴阳为纲,湿、热、瘀为根,辨病势之轻重缓急,攻邪为首,扶正为本,注意阴黄与阳黄之间的转化,方不贻误病情。
程师认为对黄疸的用药应“谨守病机,各司其属”。黄疸病机以湿热为先导,必当清热解毒为首要,可用茵陈、黄芩、黄连、黄柏、苦参、蒲公英、金钱草等,不可味厚量大,过于寒凉,攻伐人体正气。而活血药的使用当据病情深浅,瘀血轻重,酌情选用当归、丹参、赤芍、莪术等。黄疸病位在脾关肝,脾湿不除,黄疸难退,应选用茯苓、薏苡仁、白术等健脾之类。令湿有去处,程师则使用利湿通淋之品,如猪苓、泽泻、车前草等,使湿从小便而去。至此,邪毒已削弱大半,是时以健脾收尾,扶顾正气,可用调气之品,如四君子汤补脾气,加之以柴胡、陈皮、枳实疏肝健脾行气,则可使脾之升清如常,肝之疏泄得复,湿热瘀邪俱去。在黄疸治疗上程师认为谨守常法之外,也有变法,不可拘泥。
李某,男,65岁,2017年2月13日初诊,主诉:反复身目尿黄2月余,加重伴纳差1月。症状:乏力,右胁胀痛,腹胀,口干,纳差,大便溏,小便深黄,睡眠一般。查体:面色晦暗,皮肤粘膜黄染,有肝掌,无蜘蛛痣,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复查肝功能:ALT 306U/L,AST 187U/L, GGT 417U/L, ALP 219U/L, TBil 345.0μmol/L,DBil 190.9μmol/L,IBil 154.1μmol/L。诊断:黄疸病(湿热内蕴证),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法,方药如下:茵陈蒿、赤芍、金钱草各30g,车前草、泽泻、蒲公英、茯神、乌贼骨、当归、生地黄、郁金、枳壳、鸡内金各15g,柴胡、旋复花、甘草各10g,7剂。
2月20日复诊:自诉胁痛缓解,腹胀减轻,大便溏薄,小便深黄,睡眠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复查肝功能:ALT 104U/L, AST 82U/L,GGT 420U/L,ALP 165U/L, TBil 148.4μmol/L,DBil 76.0μmol/L,IBil 72.4μmol/L。继服原方7剂。
[1] 刘庆霞.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乙肝患者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79-81.
[2] 张丽萍,张曼,张伯礼.音乐疗法机理浅析及其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3):420-422.
[3] 王贵强,王福生,成军,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2):1941-1960.
[4] 中医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5] Lozano R,Naghavi M,Foreman K,etal.Globaland-regionalmortalityfrom 235 causes of death for 20 age groupsin 1990 and 2010:asystematic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9859):2095-2128.
[6] 张晶.慢性乙肝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99.
[7] 于晓晗,齐向华.运用中医五种心理紊乱状态指导音乐疗法治疗失眠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