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守锋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EF(射血分数)、CI(心脏指数)、CO(心排出量)的变化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O、CI、EF及生活质量评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
冠心病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发病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气短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甚至休克现象,属于高危病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多采用西药,见效快,但西药治疗副作用大,风险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介于5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3.3)岁。将此6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整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第八版)及《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制定的诊断标准。
1.3治疗方法
本治疗方案实行前一周,两组患者均未服用其他药物。治疗开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降脂、抗凝治疗,并静脉注射辅酶A、肌苷、三磷酸腺苷等,同时给予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普罗帕酮(150mg/次,3次/天)或胺碘酮片(200mg/次,3次/天)治疗。
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药治疗。组方为:五味子、甘草、琥珀各5g,桂枝6g,白芍、赤芍、人参各10g,麦冬15g,生杜仲、龙骨、牡蛎各20g,丹参30g,其中琥珀研冲,人参另煎。根据患者病症不同,中药组方各有差异。阴虚者则去桂枝,加百合、生地各20g,阿胶10g,龟板15g;阳虚者加远志、附子各10g;阳气偏虚者补加桂枝6g;血虚不寐者加夜交藤25g、炒枣仁15g,柏松子10g;高血脂者加生首乌、山楂各15g;心火上炎者加川贝5g,生地25g;便秘者加黄芩、大黄各10g;有明显淤象者加桃仁10g。中药各组分均以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晚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1.4观察项目
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命活力、机体疼痛及情感角色等的变化,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EF(射血分数)、CI(心脏指数)、CO(心排出量),并密切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心肌缺血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率正常,无心悸现象;有觌;经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心率基本正常,但偶尔出现心动过速现象;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占总数的百分比。
1.6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误(x+s)方式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4%)显著高于对照组(70.0%)(P<0.05),见表1。
2.2两组心功能变化差异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CO、CI、EF及生活质量评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案的治疗,观察组的CO、CI、EF及生活质量评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3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出现3例头痛、1例恶心呕吐、4例唇舌麻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3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冠心病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会给心脏泵血带来一定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临床常见疗法为口服抗心律失常类西药,其中大多为化学合成类药物,虽疗效显著,但毒副作用也很强。
中医将冠心病心律失常归为“心悸”范畴,是由于外邪内侵、饮食不当或者情志失调等导致心脉气血不畅、心神不宁。分析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可由气血阴阳亏虚所致,亦可因痰浊闭阻、痰浊郁而化热、气滞心胸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使得心脉失常、心悸不安。中医主要通过补气血、调和阴阳并辅以活血通络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