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群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照,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介入治疗和相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介入治疗特点及患者康复进展,制定有效得当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发热以及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肝癌介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疗效
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因此,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通过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提高介入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根据介入治疗特点及患者康复进展,制定有效得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自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肝癌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41~82岁,平均(58.3±6.2)岁;病灶单发患者43例,病灶多发(2~4个)患者9例;肿瘤直径1.0~12.9cm,平均(3.81±1.05)cm,其中38例患者肿瘤直径<5cm,11例患者肿瘤直径5~10cm,3例患者肿瘤直径>5cm。在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将导管插入至肝固有动脉或将导管插入至肿瘤供血靶动脉内,然后通过造影,进行化疗及栓塞,化疗药物采用吡柔比星(10~30mg)、奥沙利铂(50~150mg)、丝裂霉素(2~6mg)。术后给予相应保肝、抗菌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呼吸、心率以及做碘过敏试验,术后复查腹部CT、凝血酶原测定以及肝肾功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家庭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身心状况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干预:多数肝癌患者已处于中晚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高,患者对于治疗后的预后效果存在一定困惑,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积极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相关内容,详细向其介绍手术的方法、原理、安全性以及施术者的技术,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
(2)术后并发症护理:针对患者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相应护理干预,尿潴留是患者介入治疗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其发病主要原因为患者对床上排尿不适。故医护人员术前应加强患者床上排尿训练,通过不断强化练习,直至排尿通畅为止。
(3)术后疼痛及出血护理:患者拔管后应对穿刺部位进行按压10~20 min左右,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穿刺出血状况,然后进行加压包扎,操作应轻柔,患者术后应保持平卧位,采用弹力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避免穿刺部位肢体弯曲,患者静卧12h后可在床边进行轻微活动,避免剧烈活动。
1.3观察指标
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国内1990年制定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试行草案进行评估,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并分析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活质量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比较
经治疗后,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发热以及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长期临床观察,针对介入治疗以及患者的心理及康复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指导措施,及时给予患者科学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分别从心理干预、术后并发症护理、术后疼痛及出血护理以及恶性、呕吐的护理方面入手,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发热以及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