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我有三个特别好的朋友,从高中起我们就在一起,大学也在一个城市,经常一起出去玩,有聊不完的话。可大学毕业2、3年后,联系越来越少,有时会很想她们,但常常是拿起电话想想又算了,她们也很少来电话。我不知这是怎么了?是我的问题吗?沈阳:芷彤
“七年之痒”是一个外来词,用得最多的是用来形容婚姻——从恋爱到结婚,开头一段是兴奋的,然而朝夕相处下来,感情日趋平淡,情感生活进入“瓶颈”期,不知道如何发展下去。其实这个“七年之痒”也适用于我们身边友情,友情同样需要且行且珍惜。
每隔7年失去半数亲密朋友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每隔7年,你将失去半数亲密朋友。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现,同性友谊确实有“七年之痒”。他们调查了300多名友谊保持了25年以上的闺蜜,发现56%的人都在认识的6至8年后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争吵、甚至关系破裂。但可喜的是,她们彼此又能够很快原谅对方,恢复友谊。
男人、工作、孩子、变故与危机,都会对亲密关系形成挑战。7年,意味着跨越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必然的成长。大家恋爱、失恋、结婚、生子……有的人向前走了,有的人还留在过去,于是你们发现,价值观变化,彼此不在一个频道,彼此无法再认同。
成熟的友谊才不容易“翻船”
友谊伴人一生,但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友谊的特征和内容各不相同。譬如,学前期幼儿的友谊关系仅仅停留在共同活动和游戏上,青少年则强调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和忠诚,成年人的友谊关系则与工作、社会活动和成就需要联系在一起。
真正的友谊需要两个人相互信任,都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彼此认真倾听,在对话过程中不断交换善意——必须接受对方的不同意见,超越误会,战胜考验。建立真正的友谊,还需要我们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明白自己对朋友的感情下掩藏的东西。只有等性格和年龄变得成熟和牢固时,才能对友谊作出完整的判断。只有那种成熟的友谊才是永恒不变的。
友情“淡如水” 不时加点“盐”
友谊不受法律契约保护,也没有血缘联系,它只遵循自由选择和情投意合的原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在一起”的愿望来支撑。从这个角度看,友谊是一种很纯粹的情感。
如果希望友谊长久而稳定,就要把握好交往的分寸。过于亲密或者过于疏离都不利于长久地保持友谊。很多人误以为好友之间应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却不晓得过多了解别人的隐私和过多介入别人的生活于人于己都是负担。中国人一向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这既表达了对“亲密无间”行为的反感,也反映了现实的无奈———朋友之间多年不见会产生疏离感。尽管现在有了电话、EMAIL、QQ等电子通讯方式,但这样的联络只能让人们产生进一步的疏离感。所以,朋友之交不仅推崇“淡如水”,也要注意不时“加点盐”,多聚一聚,“见面三分亲”拥抱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