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中平:至诚人生中的艺术极致

2017-01-09 08:33李珊珊
华人时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李珊珊

“一墨大千,一点尘劫”,他是今人,却有魏晋的风度,民国的气质。他书法功力高深,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手,却极其低调,少为人知,大隐于市;没有学院背景,一样非常成功。他不是台前的聚光灯,而是神秘的万金油……

沈中平,是江苏无锡人。无锡人说话有一种矜持和柔软,然而,句句敞亮,光明磊落,透着北方的直爽。先入仕,后经商,因为这样的个人际遇,他有眼界,有胸襟,因个人心性,他又有情怀,有真心。毕生研习书法,洗笔,研磨,叠纸,在黑白线条的世界里,粗笔一挥,破掉了寡淡,破掉了精细,格局为之一大,令人会心一笑。沈中平的字,是有神采的。

我们一路聊下去,从青年到壮年,从文革到当下,从社会到日常,从写字到人生……刚开始,微微有点初次见面的不习惯,渐渐的,更加喜欢这样的沈中平,真实恳切,知无不言,滔滔而并非不绝。

崭露头角

话题从书法拍卖市场开始,早在2010年的澳门中信拍卖会中,沈中平先生愿意无底价起拍其作品,并将所得款项都用于捐赠贫困灾区。说起缘何会让自己的作品走入拍卖会,沈中平认为是一次机缘巧合。平日里,沈中平一直保持着参加一些书画活动的习惯,经常与书画界的朋友们交流习字、读书的心得。一天,几位书画友人在一次聚会中聊起了拍卖会,大家认为以沈中平的功力值得一试。听了友人的劝说,沈先生也想要尝试一下,于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了拍卖现场。拍卖会上,颇负盛名的书法收藏大家刘一正,以其独到的眼光看中了沈中平十幅字画中的几幅,并对其书法赞不绝口,愿以45万元一幅的价格买下,还称未来的十年内,其藏品价值的升值空间不可估量。在一次新加坡国玺的私下交易会中,沈中平的一幅作品被收藏界一位资深买家以167万的价格入手;一名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一次“关注自闭症儿童”的慈善交易会中,以216万买下沈先生的近作。

就目前沈中平先生的作品逐渐成为收藏大热之势,俨然成为众多收藏家的追捧。他的书法自成一派,臻于貌丰骨劲,墨浓势厚,劲气内敛,具有雍容端正的风骨,在收藏界都称其为当代的“刘墉”,其风格和刘墉书法极其相近。新加坡国玺拍卖亚太地区市场部总监戚见信表示:“沈中平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鲜明的艺术造诣使得其作品在行业内脱颖而出,初看圆润软滑,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结体丝毫不令人觉得拘谨,点画洁净讲究。尤其粗重与纤细交织在一起,加之偶尔揉入行草笔意,使得整个作品在规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动活泼的情趣,十分难得。且不谈其作品迅速成长的市场空间已然成为当代书画界的一个奇迹,就目前当代书画持续走俏的市场行情,其作品必然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高度!”

1984年,年轻的沈中平就任无锡书法协会会长,1988年加入江苏书协,1989年加入中国书协。用书法修炼自己,同时暗自怀抱目标:以现实的复杂锻炼自我的笔力,然后回归线条墨韵,挥洒自我。这是他多年练习书法的原因。1986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文艺发展更进一步的时期,走过了文革的严冬后,我国的大学在那年正式开设了书法课程,国内各种书法协会纷纷成立,在那个精神生活贫乏的年代,着实让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时间,沉寂了多年的中国文艺界刮起了一阵“书画热”,这一切也进入了沈中平的视野。

在书法行业里有个说法:一种字体可以上展,最少要三年。1986年,三十四岁的沈中平已经练就了七十二种字体,借着当时的风潮,沈中平萌生了在首都北京办个人书展的想法。“我当时在北京书画界有不少朋友,在北京办展,能够请到国家顶尖的老师为我指点,为我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沈中平认为自己当时的想法值得尝试,于是大手一挥:说干就干。

1986年十月他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个人书展,影响很大,有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荣毅仁、朱学范、楚图南,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等,北京书画界前辈王遐举、董寿平、沈鹏等二十多人出席;中央,北京,江苏等各大媒体全都报道;在国家教委的通知下在京高校组织参观,展览延长了十二天。1989年在江苏举办个人书展。2005年创办沈中平书法艺术研究院。作品曾被首都博物馆等多家中外博物馆收藏。

“功不唐捐”,终有收获

书法是写心的艺术,亦是养心的艺术。心的活泼,方能转变为笔端的无限生机。探求艺术家之艺术成就的真实成因,对于记者来说,自然复杂曼妙。不过,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必然是这段杂妙历程中的重要元素,且独一无二,不具有复制性。沈中平是一个打着赤脚闯进书法圈的人。当初没有科班出身,没有权威老师指点,不同于大多书法家的成功之路。195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他的家庭,是地道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人民教师。“我们家文革的时候不去造反,都在家写字。”家人对他的期许,是能写得一手好字,“那时候讲究字如其人,填表格一看字,人的气质就会有了”。毕竟不是一个凡常的少年,课余时间,潜心于艺,在整日的练习中,他的梦想越来越大,直到下笔写出来。

“功不唐捐”,出自《法华经》,意思是“所有功德和努力不会白白付出”。胡适在1932年致毕业生讲话中引用了,并说:“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早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这句话用在沈中平的书法道路上,真是再合适不过。

1984年,刚出任无锡书法协会会长。那时,协会里的老书法家居多,为了和他们不仅能在书法技艺上互相切磋,同时还能在理论上独树一帜。“我开始摸索学习艺术及书法理论。我几乎读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书法理论的书籍。”深厚的理论根基,让沈中平不仅在协会中得到大家的推崇,在日后的书法练习中也能获益匪浅。比如他临摹一册书帖,会不自然的先分析朝代人文特点,风土人情,再分析书法家的历史背景,性格特征,然后才开始临摹。临摹完成,还要进行总结,哪些地方不如古人,哪些地方超过了古人。“我们不要把以前的书法看成是完美的,古人是用毛笔写字,用笔上会比今人熟练得多,但现在的自然科学和人文条件比过去要好的多,我们要学着发展今人的长处,填补古人的缺憾。既要有古人的传承,也要有自己的风格。”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继承传统不易,创新更难。不时的会听到有人抱怨:看厌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风”的“千人一面”;看腻了“跟风套路”的“炫技表演”。“二王的字至今没人打破,这是我们现代人习字时需要反思的。”对这个现象,沈中平有自己的解释,他觉得当下的艺术门类众多,而且其他的艺术形式都可以重来,比如绘画、戏剧等,但是书法是需要一气呵成的,“方块字的笔势和力道在一开始就要把握好,来不得半点犹豫。”沈中平也有个很高远的理想,那就是在不久的将来能超越“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二王当时的字是实用主义,都是小字,用的笔尖在写,还很有气势,写的很劲道,在这个方面现代人写不过他们;但我们可以一直尝试用笔的中部来写大字,以柔为主,寻找如何运动中产生力度……”

俗语讲,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沈中平曾说,任何事情都怕认真来做,认真做事会吓到很多人,因为可以有惊人的成绩。“严谨”二字就是沈中平的治学态度。他能够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找到与自己性情相融的最佳“契合点”,独辟蹊径,自成面貌,这其中,下的功夫,用的心力,是常人无法轻易做到和理解的,也是绝非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和说清的。

书法是修行的极佳道场

人生是一场修行之旅,对于沈中平而言,书法是修行的极佳道场,而创业也是。参加工作以来,沈中平一路从无锡城乡开发公司开始做起,升任总经理,后被调入国家住建部,但是,1993年他放弃了铁饭碗。沈中平告诉记者,做出如此决定,在他看来,当他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时,他一定有更大能力想办法离自己想要的生活近一点。虽然,当时沈中平的生活里“创业”还只是个名词,但是,他已经做好了准备。后来,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沈中平的创业生涯就此开始,之后再抓住每一个机会,在迎接每一个困难的真实人生里,沈中平很好地经营着事业,他现任中平投资集团董事长,横跨地产、农业、林业、渔业等多个行业。不知不觉,沈中平的人生轨迹已经悄然变化了。

现在回顾当初的选择,沈中平娓娓道来,“创业是一场冒险,谁都可以去冒险,但是要理性。有的人创业是‘理想照进现实,但搞不好就成了‘年少轻狂。”当时放弃铁饭碗,沈中平当然有很大的压力,但他始终相信自己多年工作的能力,凭借机关工作多年攒下的人脉,他“下海”之后的道路可谓顺风顺水,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也是有源可循的。他先入仕,后经商,熟知这个浮华世界的运作规则,全盘接受,玩得出色,却在内心葆有坚固的抵抗;成熟但不世故,谦卑地走在现实与梦想,繁华与简单之间……他的外表平静,波澜不惊,但是内心所经,已经是大江大河,千沟万壑。

沈中平是一个冷静入世的人。这并不是一个缺点。“艺术家也要吃饭啊!”和很多艺术家不一样,沈中平不会耻于谈营销,谈运作,谈买卖。他没有那种虚伪的清高。或许是因为经历过商场的风云变幻,自然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不去抱怨环境,学会顺应。对他来说,做人可以妥协,处事可以变通,只有书法,是绝对不能打折的东西。“有了想法,就要贯彻到底。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挡,多少人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个领域用功。只有一根筋才会这么做。”他说得掷地有声,语重心长。对于他来说,书法既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自己的情感寄托。生命中的喜怒哀愁乐,都释放在了自己的艺术里。这让我想起很多成功的艺术家,这种在艺术上“一根筋”的性格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吧。艺术世界的真、深、凝、精、切,也铸就了他的艺术品格。

让国粹走出国门

说起当前的计划,沈中平坦言,自己多年以来要么忙于工作,要么闭门习字,未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最近获封“功勋艺术家、华人之光”称号,是由中美艺术家联合会、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世界雕塑协会、中美收藏家协会、中美文物协会、美国中国画学会、北美画院联合颁发的,让他倍感荣幸。沈中平越来越意识到,在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书法艺术不仅要在国内推广,还要飘扬过海,走出国门。应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的邀请,他有了明年去美国办书展的计划。

俗话说:书法是“易学难精”。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在中国享有崇高的文化地位。绵延几千年经久不衰,除了她完美的艺术形式显现出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外,更主要的则是书法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黄庭坚评价苏轼的书法时说“学问文章之气”。他人不能及的就是苏轼高雅的文气。“书到深处是文化,书到极致靠修养”。“我期盼,越来越多的国人能拿起笔来进入这个让我自豪着迷的世界。”沈中平以后想做的事情就是让更多的孩子们走进书法世界,通过书法教育,传承弘扬祖先留给炎黄子孙的精神遗产。“让书法教育形成我们中国自己的课程体系。”

谈到这里已是午后时分,夏日的午后,江南小镇上的人流渐渐散去,沈中平的小别院旁边的京杭大运河,仿佛此时更能够看清这里的真正样貌,也更能体会,沈先生平日的真实生活。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纸的艺术
诗书画苑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书法等
爆笑街头艺术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
少年书法优秀作品选登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