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华彬
【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的日益增加,广大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盈利质量。本文根据盈利质量的五大特征构建盈利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此体系对格力电器进行质量分析,进而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旨在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盈利质量利润操纵成长性
【中图分类号】F272.3F324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不断增多,且采用的手段都比较隐蔽、高明。显然投资者仅仅依据单一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无法发现其中的隐患。如何有效地利用过去和现在的会计信息来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已经成为广大利益相关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盈利质量的评价要素
(一)盈利质量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指企业盈利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即利润表所反映的利润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的,内容真实、资料可靠;采用适当、严谨的会计政策,数字准确;不存在任何利润操纵现象,报告和披露不加任何掩饰。盈利只有是真实的,才是有质量的。
(二)盈利质量的现金保障性
现金保障性是指企业收益转化为现金的能力。收益转化为现金的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好;反之越差。由于企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进行会计处理的,营业收入中有一部分并没有收到现金而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如果应收账款长期挂账、无法收回,则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导致企业的资产虚增,企业的盈利质量低;另外其大范围的存在,可能形成三角债,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盈利质量。因此,现金保障程度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盈利的含金量,避免了以权责发生制进行计量给企业带来的虚盈实亏的现象。
(三)盈利质量的持续稳定性
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是指企业现在的盈利在多大程度上会持续下去,反映了企业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盈利的持续稳定性越好,盈利质量越好。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的持续稳定性,要观察利润构成情况。主营业务收益所占比例高,最终表现为企业盈利水平的持续稳定性。另外盈利的持续稳定性又受到现金保障性、稳健性原则等因素的影响。
二、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盈利质量除了受传统的收入、费用等的影响,其影响因素还包括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公司结构与治理机制、公司经营、行业环境、现金流量状况、资产状况、人为操纵与盈余管理等。下面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与运用、公司结构与治理机制、行业环境、公司经营进行重点分析。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与运用
按照稳健性原则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例如在物价上涨时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进行计价,期末计提充足的坏账准备等。然而经营者和企业出于绩效报酬、维持股价等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会计政策来反映经济业务,这样就很有可能导致账面记录与经济实质之间发生偏离,从而降低了盈利的真实性。同时,从上文可以了解到稳健性原则会影响盈利的持续性。另外,会计政策使用的正当性及持续性等都会对盈利产生影响。因此,管理层对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与运用是影响盈利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公司结构与治理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及薪酬制度设计不合理,经营者可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采取短期财务行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质量。好的公司结构与治理机制能够协调股东和管理层的关系,抑制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动机;反之则会刺激管理层盈余管理的行为。
另外,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监督机制也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质量。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防止和减少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审计(尤其是内部审计)的真实性,从而提高盈利质量;反之,则会降低盈利质量。最后,公司的经营效率及盈利质量还受股权集中程度的影响。股权若过于集中,控股股东就有机会采取各种方式来攫取控股权私有收益从而间接影响了盈利质量。
(三)行业环境
企业盈利质量与所处的行业环境息息相关,其好坏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质量的高低。若行业处于成长期或者成熟期,市场竞争处于良性状态,企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享受税收优惠,同时资金来源充裕,这些对企业的经营都是有好处的,从而对企业盈利质量产生良性影响。
(四)公司经营
公司经营会从多方面影响企业的盈利质量,笔者主要介绍两个方面——公司整体风险和关联方交易。公司整体风险由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构成,经营风险用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而财务风险则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反映。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销售水平变化引起的盈利波动幅度越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大,企业盈利质量也就越低;财务杠杆系数越大意味着财务风险越高,企业筹资难度加大,这使得企业可能未及时筹集到资金而错过有利的投资机会进而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另外它表明企业还债的资金成本很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负担、造成盈利波动,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质量。Gordon和Henry(2003)通过大量数据说明,关联方交易确实与盈余管理有关。由于我国在关联方交易方面的法律监管与惩罚机制尚未成熟,且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的成本(信息、监督、管理等方面)很低,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以达到避税、获得配股资格、发行新股、扭亏摘帽等目的,从而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盈利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基于格力电器的分析
(一)格力电器公司简介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是世界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专业化空调企业,其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地区和国家,空调产销量连续10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2012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001.1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超过千亿的家电上市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200.43亿元,净利润108.71亿元,纳税超过102.70亿元,是中国首家净利润、纳税双双超过百亿的家电企业,连续12年上榜美国《财富》杂志“中国上市公司100强”。
(二)格力电器盈利现状分析
根据盈利质量的特征,笔者将从相应的5个角度构建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图1)来对格力电器的盈利现状进行分析。
1.真实性定性分析
对于真实性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指标予以测定,只能通过定性分析相关的财务行为来予以判断。若企业采用了不严谨的会计政策或会计方法,非规范或者频繁地变更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递延或提前确认费用或收入,增加诸如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一次性收入来源、发生众多非规范的关联方交易、虚拟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占比高、应收账款异常增长或者长期挂账、被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报告或者出具时间过晚、频繁地变更会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则有理由认为企业盈利的真实性存在问题,盈利质量发生了下降。图2列示了我国去年以来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很大挑战。
尽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然而仔细审阅格力电器2009~2014年由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按时出具的审计报告,期间并未经常更换注册会计师,且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说明格力电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是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同时从格力电器历年的财务报告中并未发现其他可疑现象,所以本文以下的分析是在格力电器盈利信息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进行的。
2.获利性指标分析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都是衡量传统盈利能力的指标,下面我们对其中几个指标给予简要介绍。
(1)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该指标表示每1元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大概有多少钱可以用于支付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企业的盈利。
(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即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
(3)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该比率主要反映企业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说明该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企业对其资产的运营效率就越高。
(4)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平均普通股股数×100%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企业的每股收益越高,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就越强。
通过表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尽管格力电器的销售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在前三年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在最近三年里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且两者最近六年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销售净利率和资产报酬率近6年都在稳步提升并且在2014年达到了10%以上;同时摊薄每股收益6年来分别为1.56、1.53、1.88、2.48、3.64、4.74,除2010年略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保持较大金额的增长,6年增长到原来的3倍左右,表明格力电器每股的盈利能力逐步提高。综上说明格力电器有较好的获利能力。
3.现金保障性指标分析
反映现金保障程度的指标有销售收入现金比、盈利现金比、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等,其公式如下:
(1)销售现金比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收回的现金,越大说明企业收款能力越强。若此指标大于1,则表示本期销货款全部收回且以前挂账的应收账款也得以收回,盈利质量好;越小则表明企业采取的信用赊销政策越积极或者存在盈余管理,甚至表明企业资金短缺,从而盈利质量越低。格力电器2009~2014年的销售现金比率分别为99.04%、59.46%、63.44%、70.56%、59.19%、62.0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2009年格力电器的销售现金比率为99.04%,即每获得1元销售收入就有0.99元的现金流入,说明其当期销售款基本能收回。然而,近六年来其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都远小于1,这表明格力电器应收款项长期挂账或者出现大量的坏账损失,其销售收款能力较差,大大影响了公司的盈利质量。
(2)营业利润现金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100%
该指标表示每1元的营业利润中实际收到的现金,越高则当期营业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越高,盈利质量越好。格力电器2009~2014年的盈利现金比指标分别为3.18、0.22、0.74、2.29、1.06、1.18。可以发现2009年的比值3.18,即获得1元利润就有3.18现金流入,表明格力电器的现金流量非常充裕;但是,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比值骤降、非常低,现金十分短缺;而在2012年数值猛升到2.29;2013年比值又下降了1倍多,但仍保持在1以上; 2014年在上年的基础上略有上升。从近6年的趋势来看,其营业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波动很大,财务风险较大,从而使得盈利质量时好时坏。
(3)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了公司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此比率越高,表明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越强,企业的盈利质量也越好。同营业利润现金比的情况一致,尽管最近两年有好转趋势,但格力电器的总资产现金回收率总的来看很不稳定,即总资产创造的现金时多时少,所以盈利的现金保障程度存在问题。
4.持续稳定性指标分析
其衡量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营业利润比重、非经营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等,下面主要介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
(1)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100%,其中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该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的鲜明程度,当该比重远小于1时,表明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是非主营业务项目,盈利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不佳;当该比重趋于1时,则企业盈利主要来源于公司主营业务,说明盈利持续性强;当该比重大于1时,说明公司其他经营活动及资产处置、对外投资等非经常性项目发生亏损,需要靠主营业务利润弥补。2009~2014年格力电器该比值分别为2.99、2.47、2.3、2.91、2.89和2.89,说明了格力电器其他经营活动的盈利不佳,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好,表明公司的盈利持续性较好。
(2)营业利润比重=营业利润÷净利润×100%
(3)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00%
从表3可以发现盈利持续稳定性的后两个指标数值也非常好,营业利润比重自2010年以来稳步上升并且在最近三年都维持在90%以上。而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尽管变动较大且在2010年达到56.63%,但是最近5年占比有缩小趋势,2014年更是达到了负值。所以综合三个指标来看,格力电器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比较好。
5.盈利成长性指标分析
反映盈利成长性的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等,其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00%
(2)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3)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通常情况下,这些指标越好,企业的盈利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盈利质量越好;反之,盈利质量越差。
从表4和图3可以发现格力电器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波动较大,但是最近三年他们都保持在30%以上,同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从2009年的1.01%上升到2010年的42.33%,尽管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15%以上。所以综上所得,格力电器的盈利成长性比较好。
四、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格力电器作为空调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其盈利现状对整个市场而言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其反映的问题也是整个上市公司的共性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盈利的真实性和现金保障性。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1.监管与披露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对盈利预测信息披露起着指导作用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一些缺陷。首先,这些法规虽然要求对相关会计信息进行强制披露,但是对披露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规定还不够完善。其次,会计信息披露规则体系比较零散、不健全,其中一些规则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一些规则的调整企业又难以掌握。恶意的上市公司则会利用这些法律法规的缺失,进行虚假的盈利预测,从而降低了盈利质量。
2.发行股票、配股、特别处理及摘牌政策不完善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应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需要获得配股资格,其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要在10%以上(每年不低于6%)。同时规定若上市公司在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应被特别处理;在最近3年连续亏损,且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弥补亏损,应终止上市(摘牌)。发行股票、配股、特别处理及摘牌衡量指标的单一且缺乏灵活性,使得上市公司为了发行股票、获得配股资格或避免被特别处理及摘牌进行盈利操纵,从而降低了盈利质量。
(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造成的信息上的不对称、契约上的不完善和责任上的不对等,为披露不真实的盈利信息创造了条件,从而降低了盈利的真实性。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过度集中——第一大股东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大股东往往派自己的代表或者直接担任总经理,一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现象很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决策实际上是为大股东服务,大股东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影响企业盈利质量的活动。
2.监事会成员和独立董事参与程度低
在我国,监事会是受董事会管辖并对经理层实施监督的机构。通过对管理层的监督,使其尽职尽责履行义务,避免其滥用权力。然而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监事会成员和独立董事参与程度低、独立董事成员少的问题,监事会成员和独立董事碍于各种原因诸如薪酬低、权力小等不积极参与监督,导致管理层随意高估企业的盈利状况,从而影响了盈利质量。
3.管理层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考核与激励方式单一,多数是依据年度财务数据,不能有效地把管理层与企业的目标联系起来,缺少长期激励。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层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美化业绩,以获得更多的报酬,从而降低了盈利的真实性。
(三)公司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低下
营运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等,对他的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及盈利状况。在市场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现金为王”,说明了现金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现金预算和盲目地扩张、投资,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现金十分紧张甚至缺乏,影响其日常经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上市公司都采取了宽松的信用赊销政策以扩大销售收入,但是企业应收账款增加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企业很多资金被其他企业占有,容易错过有利的投资机会,影响商业运作,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盈利。没有对存货进行科学管理,大批量的采购,占用大量资金;同时存货管理混乱,易发生毁损、盗窃的问题;另外,缺少市场调研与科学预测,盲目进行产品生产导致产品积压占用资金,从而影响盈利质量。
五、提高盈利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上市公司考核和评价体系
1.加强中介机构监督
上市公司在对外公布财务报表前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负有审计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有利于改善盈利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上市公司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和难度;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应对较差的盈余质量做出评价等。
2.完善上市公司考核与评价体系
改进上市公司的发行制度、配股政策、特别处理政策和退市制度,使得这一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对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查和评估。例如连续3年亏损可改为连续3年平均亏损、采用多个盈余指标作为配股条件、将现金流量信息融入盈利考核指标中等,尽量防止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二)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
1.改善股权结构
针对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这一状况,可以通过向社会增发新股、定向配售、股票回购等方式,使上市公司形成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主要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关制度和规则如股东诉讼制度等来保证股东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以防大股东只享受权利谋取私利而不履行义务,进一步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2.完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相关制度
首先要改进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的任免机制,避免管理层干预,这是保证两者独立性的前提。其次,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权力、职责与义务,加强独立董事和监事执行监督职能的保障措施;第三,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薪酬与工作业绩挂钩,给予其工作动力;最后,加大对不作为行为和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增强其责任意识,施加一定的压力,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
3.优化管理层激励机制
为避免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应将管理层的绩效收益与公司价值联系起来,如实施长期股票期权计划等;同时完善业绩考核指标,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考核标准和程序,比如需经过董事会或股东大会的批准。另外,应加强对管理层报酬的披露,提高透明度。
(三)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
1.加强现金管理
建立现金预算,在现金流出方面,要注重节约,掌握时间点合理避税,同时大宗资金流出需经过层层授权;在现金流入方面,要加速资金回笼,大宗现金流入需专人负责;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首先,要时刻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本身的经营状况,合理、科学地制定应收账款的信用赊销策略,收账方法以及收账程序。其次,对挂账时间较长或者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应由专人负责催收和管理。最后,遵从谨慎性原则,不断提高坏账预测水平,以此减少坏账引发的损失和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3.加强存货的管理
根据市场需求对销售量进行合理预测,建立销售预算,从而合理把握存货采购量和库存量,减少采购成本和储存成本。将存货储备与采购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使企业存货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存货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只有加快了企业的存货周转,企业的资金才可以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林.基于现金流的基础建设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以中国交建(601800)为例[J].财经论坛,2015,(1):83-85.
[2]韩进,万红波.国内盈余质量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启示[J].财会研究,2014,(8):53-55.
[3]韩建丽,白建勇.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研究[J].财会通讯,2014,(5):53-55.
[4]吴建忠,段颖,潘妙丽,徐洋.总体业绩增幅较大盈利质量稳步提升——沪市上市公司2013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N].中国证券报,2014-5-14(A16).
[5]张政.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以A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3,(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