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叶霜红
PDCA理论在幼儿习惯培养中的应用及思考
文 叶霜红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幼儿生活环境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因此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幼儿习惯养成至关重要。本文运用PDCA理论阐述了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家园共育的一致性、重要性及相关对策。
PDCA 习惯培养 一致性 家园共育
有人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经常会收到来自家长在育儿中的困惑。最常见的问题,是关于幼儿习惯养成方面的,通过收集到的家长调查问卷统计,当前家长感觉最头疼,最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如下:
1.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讲卫生,晚睡不起,吃零食,喝饮料不喝白开水,不爱刷牙,挑食,不吃蔬菜,吃饭要成人喂。
2.不良的学习习惯:丢三落四,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东张西望,坚持时间短,注意力不集中,三心二意,没耐心,不专注。
3.不良的行为习惯:玩完玩具不放回原处,做事磨蹭持久性差,任性,耍脾气闹情绪,撒谎,不听劝导,自我为中心,不主动交往,胆小退缩,缺乏一定的礼仪,遇事用哭来解决,对电子产品依赖等。
与此同时,常见的家长的问题还有:“为什么孩子在园和在家的表现两个样?”“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可是在家怎么不听话?”“很多时候,我说了那么多遍,为什么孩子就是不听?”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家长所说的上述问题呢?通过观察,笔者拟用管理学中经典的PDCA理论阐述如下。
众所周知的代明环理论,也叫PDCA理论。PDCA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或改进)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1.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Do)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螺旋式上升。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也都是围绕着PDCA这样一个管理过程的开展的。以幼儿园常规培养为例:
P计划:幼儿园在每学期初,会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情况,以学期为单位制订全园及部门工作计划、目标及任务,班级根据幼儿园工作计划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订班级学期工作计划,月、周、日等工作计划,并确定目标、任务及措施。
D执行:目标制订后,幼儿园各部门即围绕计划实施日常保教工作。如根据作息时间、岗位任务要求、工作标准和流程完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
C检查:为了确保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完成的质量,幼儿园各层级、各部门有严格的检查。如保健部门对班级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是否按时进餐、喝水、作息及户外活动等;保教部门检查保教常规的执行情况,如是否按计划开展保教活动,班级还有相应的自检。
A行动:针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层级、各部门将召开部门工作会或岗位培训会、班务会等,提出改进措施,调整目标,持续改进工作。
正是因为遵循了PDCA的过程管理程序,幼儿园事无巨细的各项工作才具备了科学化、系统性与规范性的特点。清晰的管理过程,保证了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幼儿的常规及习惯的养成,也才显得有条不紊。
与幼儿园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相比,家庭作为教育的最小单位,绝大部分家庭缺乏“管理”的意识,且“管”的多,“理”的少,因而出现问题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然而,家庭中却同样离不开“管理”。分析如下:
P:在大多数家庭中,缺乏整体的、系统的、明确的目标,在幼儿的培养和教育方面,也同样目标不明确,无目的,无计划。
D:执行过程由于缺乏统一、连续性的目标,因而导致执行过程比较随意。大多表现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根据家长心情好坏决定教育与否的也大有人在。隔代生活的家庭中,多方教育的不一致,则会进一步加剧孩子的问题。在家园共育工作中,部分家长不能积极地与幼儿园配合,我行我素,因此导致幼儿不知所措。
C:大多数家长缺乏检查与反思的意识,直到出现问题,才开始重视,甚至在问题面前,家长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A:改进:由于家长的专业知识不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知从何入手去帮助孩子,家长常常会束手无策。
那么,家园如何做,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建立良好的常规呢?
首先,应遵循PDCA的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制订家庭教育目标,以利于幼儿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家庭各成员之间努力配合,求大同,存小异,制订计划,分工合作,力争达成教育的一致性。这样的教育环境,将会使孩子有安全感和前进的动力。
1.要积极与幼儿园配合,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家园间形成教育的合力,将会事半功倍。
2.做幼儿的榜样。作为成人,在努力做幼儿的支持者与合作者的同时,还要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幼儿做出榜样,以自身的良好言行影响孩子。
3.当孩子在习惯培养方面取得了点滴进步或阶段性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励孩子向下一个目标努力。
4.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孩子由于年龄小,意志力薄弱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些反复,此时家长的态度要坚定,更要坚持,如果不坚持,习惯的养成将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幼儿教育是终生教育的第一个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与培养。父母与老师,更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他人”的作用,家园的协同配合,有利于形成教育的一致性,更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