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13300)
关于加快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思考
浙江省安吉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13300)
自2008年启动美丽乡村创建以来,浙江省安吉县逐步打响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创建品牌,成为美丽浙江和美丽中国的起源地。同时,“中国美丽乡村”自身也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期,既要推陈出新、继往开来,又要永立潮头、引领示范,可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本文回顾和反思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历程,直面现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思考和建议。
1.建设回顾
(1)打造了一批全域覆盖的美丽村庄 目前已完成179个行政村创建,精品村达到164个,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统筹打造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联动建设县域大景区。在村级创建基础上,抓点成线,初步构建了四条精品观光带,形成了“一环四带六区”的总体框架。2012年至今,所有规划保留自然村已建设过半,12大类民生工程实现全覆盖,村民生活满意度显著提升。
(2)建立了一个美丽乡村的安吉模式 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安吉模式”的输出遍及全国各省市,七年累计接待美丽乡村考察团队过万批次,空前提升了安吉县的对外美誉度和影响力。因为安吉的建设标准,使美丽乡村建设从新农村建设的大课题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项内涵新颖、深入人心的创新工程。
(3)建设了一个城乡统筹的全国样板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行政村道路硬化100%、通公交率达10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95%以上行政村建有阅览室、体育设施、公园等文体活动场所;100%的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连锁超市、放心店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体系,建成128家农村卫生服务站,29个乡镇医疗服务中心。“美丽家庭”创评、“女性素质提升”行动,培养了农村居民现代文明的理念和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4)锻造了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团队 在创建过程中,村干部各负其责,主动参与,责任心、凝聚力、团队意识大大提高,涌现了一批“明星书记”。作风的转变,树立了村干部新形象,具体工作开展也赢得了群众的逐步认同,干部的威信在工作中不断建立和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也不断加强。同时,通过创建和成果转化,探索出了高家堂、尚书垓等一批经营村庄的典范,持续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既有人干事,又有钱办事。
2.当前形势分析
(1)全国领先目标,要求必须乘势而上 通过创建,中国美丽乡村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放大,上至中央省市领导,下至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再到各类媒体和各界人士,都对安吉美丽乡村建设予以高度认可,给予了更大期待、更高要求,希望安吉能够继续为建设“美丽中国”树立样板、提供示范。美丽安吉如何实现全国领先的目标,成为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重大课题。乘势而上,争当示范,需要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以高品质的规划、高质量的建设,引领发展,打造精品。
(2)周边发展态势,要求必须直面挑战 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后,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周边地区已打造出一批如石塘村、荻浦村等经典村庄,既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立面改造,又差异化发展、彰显经营的集群效应。因此,安吉不能安于现状,应直面挑战,全面推进转型提升。
(3)面对现实短板,要求必须提升品质 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与外地经典村庄对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村庄的品牌效应。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精品亮点。虽然一批精品示范村正在抓紧创建,但是从资金投入、规划设计、施工效果、内涵挖掘、业态发展等方面来看,都与桐庐、江宁等地的精品特色村庄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缺乏观光带集群效应。各村的规划设计都是各自为主,缺乏区域性的联动考虑、整体考虑。虽然规划设计了四条精品带,但是后期缺乏设计、投入不足,多点之间路程长,内容之间同质化,与可看、可游、可憩的目标差距甚远。三是缺乏经营的规模效应。安吉县美丽乡村虽然起步早,但是建设成果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化,乡村经营的规模、效益、影响力都还没有充分体现,特别是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业态和业主,经营体量小、模式单一。
3.下步工作建议
(1)从思路上看,要坚定清醒,强势推进 要有危机意识,既要看到安吉全覆盖、重内涵、强民生的特色和品质,更要在思想深处清醒认识到安吉虽然起步早,但是缺拿得出手的亮点精品;虽然覆盖广,但是缺串点连线成片的组团;虽然影响远,但是缺持续领先的品牌乡村。要转变观念,美丽乡村建设由建设普惠制向发展品质化、覆盖全域化向精品集群化提升。精品建设要从过去财政以奖代补、以村为主的路径中,转变到财政集中投入,政府强力推进的模式,着力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落,形成一批精品示范集群。
(2)从规划上看,要片区组团,联动发展 结合安吉地理、人文和环境特点,按照“全域规划、区域组团、点线设计、串联集群”的思路,在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区域,实施片区组团,集群打造。制定五年精品片区打造计划,在原有4条精品观光带基础上,统筹谋划布点,每年选取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片区,选择1~2个村,切实按照“大景区、泛自然博物园”建设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整体规划、连片打造。同时,各片区规划,必须以县级层面牵头组织论证,确保规划的高品质,确保各组团落实差异化的功能和业态定位,功能互补,业态互动,发展互促。
(3)从建设上看,要加大投入,打造标杆 要放缓创建节奏和创建密度,控制创建数量,集中资金重点打造2个村。每年在美丽乡村精品片区内选取1~2个条件成熟、区域辐射强的村,每个村投入3 000万元左右,重金打造品位高、产业强、带动力足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在重金打造基础上,整个村建筑风格统一一致、绿化彩化亮化体系完备、五线集中整治,雨污水管网分流,健全公共服务,建立村域慢行绿道系统,对慢行绿道两边进行重点设计,让游人可游、可栖、可赏、可购。要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挖掘人文内涵中,要集聚全县资源,汇聚全县要素,建设一批博物馆、记忆馆、大礼堂。
(4)从管理上看,要突出主体,完善机制 要按照法治思维的理念,探索推行村级事务清单机制,政府部门按照“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的要求,逐步把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由以政府推动、投入、定期督查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村级自我管理为主、市场化运作为主、常态化管理为主的模式。要重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化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治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常态化运行管理机制和一体化功能平台,并满足人民群众对智慧化的教育、医疗、出行、旅游等服务需求,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新趋势。
(5)从经营上看,要完善要素,市场运作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转化好建设成果。因此,建议重金打造的村庄,规划之初就要设计经营的元素,把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一并考虑、同步建设。在完善基础的同时,还要选择一个好的运行模式。可以探索把村级资源、基础设施等整合,以入股、折价等方式与旅游企业、国企、城投联合,村企合作成立开发经营公司,共同建设经营美丽乡村,开展市场化运作。
(本栏编辑:张 竹 叶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