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风家教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建议

2017-01-07 17:40殷旭研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家训家教家风

殷旭研

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学校。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成人和成才。反之,父母疏于教育与教育不当,青少年易受不良影响。良好家风家教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源于父母春风化雨的浸润,重在青少年自身一言一行的实践。

家风家教青少年影响建议庾信《哀江南赋》曰:“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中国自古重视家风家教,当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智识教育兴盛,而价值教育式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应该如何传承优良家风、重视传统家教,从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影响和教育每一位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每个家庭都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家风家教

度娘告诉我,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教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家风家教固化于典籍中,我国自古家风书籍颇多,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当代《傅雷家书》等,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家风家教深植于每个家庭成员的灵魂深处,传承于子孙后代,内化于道德修养、人格品性之中,也外化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之中。

二、家风家教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墨子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和学校。每个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们自己绘就精彩人生画卷,有的人成了一幅精致细腻的工笔画,有的人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有的人成了一幅艳丽明快的油画,而有的人则成了一幅墨迹斑斑的稿纸。所以,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网传的十大世界顶尖家族的家训,包括肯尼迪家族、盖茨家族、孔子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居里家族、瓦伦堡家族、托尔斯泰家族、达尔文家族、泰戈尔家族、拉塞尔家族,这些家族人才辈出,家风历久弥新,无不有力证明了良好家风家教及其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对孩子成长深刻的影响。扬州何园有《何氏家训十一则》,包括孝亲敬长、隆师亲友、待人接物、鞠育教养、读书写字、出处进退、节义勤俭、饮食服御、量度权衡、撑持门户、保守身家,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代代有出息的儿孙,这些都与其严谨的家风家教密不可分。

反之,缺少良好的家风家教,就好比花草树木在成长中缺少了园丁的精心呵护和科学养殖,缺少了阳光雨露和修枝施肥,要么发育不良,要么成为了枯枝败叶。200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网瘾之戒》节目中,主持人分别对来自全国各地约100多名网瘾少年及其家长做了现场调查,对网瘾少年的问题是:“认为父母只管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认为自己在家庭中非常孤独的”,“认为自己非常想和父母沟通、需要爱的”等;对家长的问题是:“曾经对孩子使用暴力的”,“曾经对孩子有过度溺爱的”,“由于忙于自己的事务而不顾及孩子的”,“认为家庭里有问题和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有关系的”等,约有一半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少年及其家长都举手作了肯定回答。根据对某市40名社区矫正的未成年犯罪人员的调查统计,父母离异的占25%,留守儿童占22%,流动儿童占28%,其他占25%;在这些未成年人中,辍学在家的占84%,父母一方初中文化以下的占82%。以上数据表明,由于儿童父母离异、外出打工、文化程度较低,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缺失,方法不科学,儿童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违法犯罪。所以,孩子的错,父母的过。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庭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溺爱骄纵,没有规则意识,有的则认为棍棒出孝子,缺少爱的温暖。实践证明,无论是监护缺失型、沟通不畅型、家庭残缺型,还是过度溺爱型、方式不当型等模式,都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同程度的伤害。一个人在童年累积的心理创伤,会不断自我强化,外化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之中。

三、引导青少年传承良好家风,健康快乐成长

1.良好家风家教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家风家训,是中华灿烂文化的巨大宝藏和无声力量,影响着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是《诸葛亮集》对修身养性、治学立志的叮嘱,“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是李毓秀《弟子规》对学习和实践辩证关系的阐述,“入则孝,出则悌”,是《弟子规》对孝敬长辈,兄弟和睦的要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分别是朱子《治家格言》《曾文正家训》对勤俭节约的训导,“欲不可纵,志不可满”是《颜氏家训》防止骄奢淫逸的告诫,“忠信笃敬,是一生做人根本”是《张园先生全集》对为人处世的原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是朱熹《朱子文集》对识人交友的辨别。细品味,慢咀嚼,这些传世家风对修身、治学、立志、齐家、敬业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倡导崇尚知识、胸怀大志、道德规范、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敬业勤业等多个方面。这些传统家风家训当下仍然不过时,是家庭,特别是青少年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建议宣传、教育、妇联等部门应在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处开设父母、青少年家风课堂、国学课堂,邀请专家教授、优秀父母和青少年讲授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及其传承与实践,让家风的熏陶与濡染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块基石。

2.良好家风家教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两者互为补充,互为影响。扬州中学生徐砺寒,撞坏宝马车贴字条留言,被网友誉为“最诚实的中学生”;驾驶员吴斌,在高速上行驶时被铁块砸中,忍着剧痛完成安全停车措施后,全车24名乘客无一受伤,自己却伤重不治,被誉为“最美司机”;扬州老中医李太初坚持义诊20年,花费10年撰写近万字持家之道,镌刻在自建的“醒世亭”上,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形成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优秀家风汇聚成了民风社风,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家风,也激励着青少年形成优秀的道德品格。建议各大传媒,包括各种新媒体要发挥媒体正面引导功能,加强好家风家训、好人好事的宣传和引导,让媒体正能量成为引导家庭文明新风和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力量。

3.良好家风家教源于父母春风化雨的浸润

司马光《家范》曰:“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遵之以道而勿强言,心虽爱之不形于外,常以严庄莅之,不以辞色悦之也”,“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昭示了为父之道爱子有方,约束有度,为母之道教育胜于溺爱。有人说,大家族才有成文的家风家训,这好像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关系。一般家庭虽然没有成文的篇章,但是家风家教便在父母的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之中。在我咿呀学语时,妈妈每天晚上给我讲一个故事;幼儿园时,妈妈和我一起读拼音绘本;上了小学,妈妈买了许多简明读本让我自主阅读;初中以后,妈妈又让我再读原版名著名篇,不知不觉中,书成了我的最爱。在我印象中,妈妈从不打我,也很少骂我,妈妈喜欢给我讲道理,虽然宽容慈爱,但很有原则,爱憎分明,她教会我正直善良、乐观自信、宽容大度、诚信友善的品质。妈妈有时候说话也不算数,说好了周末陪我,但忙起工作来就忘到了九霄云外,我给妈妈扣了一顶不讲诚信的“大帽子”,现在,妈妈对我是一言九鼎,不敢食言。孩子的优秀品质源于父母的影响,孩子的缺点也能从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建议教育、妇联等部门开设父母课堂,按孩子年龄段,进行学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父母课堂学习,实行积分制;建议每位父母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好科学家教知识,争当合格父母,既要秉大义,又要重小节,做好孩子一生最好的榜样。

4.良好家风家教重在自身一言一行的实践

现在有不少家庭注重孩子的文化成绩,父母问孩子最多的是“作业写了吗”“考了多少分”“排第几名”“上补习班去”,却放松了对孩子生活能力、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锻炼。刘清之《戒子通录》说,“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就是说,教育孩子,要引导优秀品格,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突出才华,鼓舞坚强勇气,克服不良缺点,缺一不可,既要积累学识,又要以真善美情操滋养。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曾国藩说过,看家族是否兴败,一看子孙睡到几点,二是子孙是否做家务,三看子孙是否读圣贤经典。我的许多同学,包括我自己,周末经常睡懒觉,在家很少做家务,借口学习忙,习惯了父母当保姆;现在生活好了,勤俭节约的美德淡化了,买零食、上饭店、穿新衣、用智能手机,都是稀松平常的标配,我在这方面也有些小小的奢靡之风,还需要加以改正。不过,在妈妈的影响下,我每年拿出自己的部分压岁钱,捐给贫困儿童上学,还到社区参加敬老助残志愿服务,既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建议学校不要挤占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实践教育,并对孩子实行积分制,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建议同学们在家多帮父母做家务,在学校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外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勤俭节约,戒骄戒奢戒懒;建议家长把孩子从补习班解放出来,与自然和社会亲密接触。读万卷书能增长我们的知识,行万里路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心胸,检验我们的能力。庄子说,古书留下的东西非常有限,只有一个脚印、一个鞋印。我们虽然走路只留下一串脚印,但我们却可以拥有更加广阔的思维和更加生动的实践。

猜你喜欢
家训家教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