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对二更而言,2016年最关键的是五六月份。这个时间点,我们在做全国化布局,花了大量时间整合资源,组建新的内容团队。在此之前,我们还在考虑,把在杭州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城市是否可行。2015年8月底,二更决定从自媒体转化成为内容聚合平台。2016年3月,确定实施三个战略:平台化、全国化、规模化。
2016年开始,众多内容创业团队涌进短视频领域,但二更并没有感受到外部竞争压力。当市场容量足够大的时候,我们的挑战对象其实是自己。就像以前的都市报市场,各省都有,还有几家面向全国发行,但每家都可以生存得很好。
当内容创业风口真正来临时,整个媒介传播渠道也随之发生重大改变。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的市场份额正急剧下降,但整个市场却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会有更多内容团队参与进来。我们当然重视对手,但从战术上,目前二更只想做好的自己的事情。
内容创业最后拼的核心是团队。我们从2014年孵化二更这个项目时,便尝试将编导制转成导演制。目前,二更的生态平台上仅全职导演就有70多人。这个体量,可以产出的作品规模,比很多初创团队都要大。而规模形成以后,我们的试错成本就比别人低了。
二更在内容生产环节坚持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工匠+设计师”:导演的属性像工匠,他们需要设计师设计出容易变现的产品;团队拥有大量传统媒体人,做内容策划,他们就是设计师。我们想把人才的基础打得扎实一些。
在实现规模化、全国化、平台化后,就可以打通生产内容的闭环。这里的平台化,指的是在内容聚合和生产上的平台化。2016年我们制作了1000多条短视频,2017年要生产5000多条,2018年预计要1万条以上。大量生产要用互联网技术管理,我们正在研发中国第一个高清媒资库,未来会对公众开放。
在2016年,大家会看到短视频创业团队好像很多,其实大量都在垂直领域创业,像梨视频那种平台型创业且拿到大笔投资的相当少。还有一个特殊现象,便是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力。我们认为,两个平台的崛起改变了短视频格局。原来的视频播放都集中在传统视频平台上,而新浪微博是社交媒体,今日头条是大数据新闻客户端,如今他们正慢慢变成“电视台”,增强了自身的渠道属性。
这对短视频创业来说绝对是好事。如果只有微信自媒体平台,对自媒体创业其实是很不利的。举个例子,二更的内容,在一个月内就被《人民日报》官微转发了两到三条。今日头条上,好的内容很容易成为爆款,零起步都可以被传播,且一次传播后,会有数据沉淀。在今日头条,二更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积累了5000万用户,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据。在秒拍,二更也连续5个月居于播放量榜首。
在短视频领域,大平台收购或者投资部分内容创业公司,在未来会是一个趋势。而垂直领域的短视频创业,也会受到资本青睐。
对我个人而言,2016年是创业以来成长最快的一年。对于内容创业路径、内容创作方法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再给我一年时间,我相信二更会成为行业老大。衡量内容创业在商业上是否成功,最关键的是要看变现能力。2017年是二更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年。二更的内容,从调性看起来是“鸡汤”的、温暖的,但我们确实为互联网企业、政府部门做了大量定制内容,仅2016年就拍了100多部品牌广告,从体量上看应该是全国最大的。至于下一步如何去变现,我们想得很明白,除了桌子底下吃“鸡肉”,还要在桌面上变现,比方说跟优质平台方和品牌客户合作,联合出品一些内容产品。过去大视频平台采取的变现方式,二更也可以做了。
我认为,短视频创业的这股热潮至少还有5到10年的周期。当下,只不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