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与忧:《长亭送别》教学的切入口

2017-01-07 19:58殷伟荣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长亭张生曲子

殷伟荣

苏教版必修五《长亭送别》节选自王实甫《西厢记》,剧述崔莺莺送别张生赴京赶考,抒写情人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情别绪。学生学习此段节选,有助于了解元杂剧的曲辞之美、对白之妙。《长亭送别》》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段节选内容其实并不复杂,但因为是杂剧文体,在有限的人物对白之外,穿插了十多首曲子,造成解读的障碍。其实,如果仔细分析文本,从恨与忧二字入手,把握莺莺的内心情感,便能化繁为简,理清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

许多教师在教学《长亭送别》时,为了梳理文章内容,一般都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写长亭送别,可以分几个层次?答案为:三个层次:赶赴长亭;长亭饯别;长亭分别。有的还分四个层次,加上临别叮嘱。这样梳理,将人物活动顺序按照时间线索理清。如苏教版必修五教学参考书,对本文的内容分析是如此论述的:赶赴长亭,写的是赶赴长亭路上的场景,集中表现莺莺因离别而愁苦的心绪;长亭饯别,写的是在长亭别宴上的场景,突出刻画了崔张二人分别时痛苦无奈的心情;长亭分别,写的是莺莺对张生的嘱咐和分手后的场景。这种划分,未尝不可,但较繁琐,而且有的参考书还存在说法不一的情况,易致争论,造成教学的混乱。如果拈出恨与忧,既能理清层次,简化程序,又能深入人物情感内部,理解文章的深刻内蕴。

文章开头,老夫人、莺莺、张生、长老、红娘一行赶赴分别地点长亭,为张生送行。面对即将开始的分别,莺莺心绪愁闷:“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然而这并不是她内心情感的全部,她反复抒发的是“恨”“怨”这样的情绪,“恨相见得迟,怨归去的急”,“此恨谁知”。一个“恨”字,道出了她隐匿心中的万种心绪。分别在即,她多么希望车子、马儿行得慢些,好延缓些分别的时刻,让她和张生多待一会儿,书写的是她对张生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是恨的第一层要义。

张生之所以要赴京赶考,与她分离,背后的因素是她的母亲。老夫人虽然答应了莺莺与张生的婚事,但考虑到张生是个白衣,她的家庭是相国之家,门第悬殊太大,张生与莺莺不太般配,因而她要求张生进京赶考,考上状元回来再与莺莺成亲。而莺莺对功名利禄不太在意,她看重的是和张生的情意,老夫人逼迫鸳鸯一时分,她自然对母亲不满,便有怨恨之情,这便是“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支曲子所表达的意思。因而,一个“恨”字表达了莺莺独特的内心感受。

宴席结束,张生就要上路,除了恨之外,莺莺的内心被忧愁占据。莺莺的忧愁包含三个方面的成分。

一是对张生远赴京城一路上餐饮住宿有无保障的担忧:“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节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保重身体,早睡晚起,这些唱词抒发的是莺莺对张生的缱绻柔情,刻画了莺莺内心的细腻多情。

二是对未来的担忧。崔莺莺对张生得不得功名并不在意,她忧虑的是张生一旦功名到手,会有负于她:“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书生负心,停妻再娶的例子不胜枚举,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品对此类问题多有表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张生才华横溢,此次进京赶考胜算极大,莺莺不担心张生会考不中,她担心的是张生发迹变泰后变心负心。

三是延续前文,表达莺莺满腔的不舍之情,如“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这些担忧,立体全面地表现了莺莺的内心世界,将离愁别绪的内涵更进一步地表达出来。

苏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的单元总序里有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们被这些饱含真情实感的篇章深深打动?因为它们使本来抽象的感情变得生动具体,因为这些感情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达上都是独特的,具有个性的。这段序言揭示了本单元所选篇章在表情达意上的独特性,《长亭送别》叙述情人间分别的场景,体现了莺莺情感的生动具体,具有独特性和个性之美。

当然,从莺莺情感最具个性的恨与忧入手,可以有效解决文本内容梳理的难题,但这仅是教学的第一层面。《长亭送别》这篇文章还有一个教学重点,那就是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技巧,莺莺的这些离愁别绪是如何打动人心、富有个性的。那就要对文中的曲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与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深入理解莺莺的情感世界与作者的词章之美。

选文部分一共有十八支曲子,真正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的共有三四支,如【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不光通过富有情感特点的意象,碧云、黄花、西风、北雁、霜林,凄惨萧瑟,景中含情,富有画意,还运用具有表现力的“染”和“醉”,传达出莺莺凄迷伤感的内心。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着力分析的关键点。

【端正好】的情景交融固然是本篇的艺术特点之一,此段曲辞也十分优美。因为是杂剧样式,文本中的其他几支曲子的曲辞,也富有艺术魅力。许多论者提到元杂剧的曲辞语言生动活泼,和诗词语言的含蓄蕴藉大不一样。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道:“古代文学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语,其用俗语者绝无。又所用之字数亦不甚多。独元曲以许用衬字故,故辄以许多俗语或以自然之声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学上所未有也。”

选文中【叨叨令】【朝天子】之类曲子,语言直白浅近,直抒胸臆,也是绝佳的语言,这种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摹画景物方面并不逊于文雅含蓄的语言。如【叨叨令】连续数个长句:“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泪做重重迭迭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地寄。”再加上“熬熬煎煎”“娇娇滴滴”“昏昏沉沉”等叠词的运用,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情感浓郁,将莺莺的烦闷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具有此种特点的曲子也是教学中不可忽略之处。如若含混处置,学生必然会对这些曲子的艺术魅力领会不深。

以上数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灵活处理,视学情教情而定,不能机械割裂。总的原则是以分析恨与忧为总纲,穿插剖析曲辞中人物之情和语言之妙。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蒋垛中学(225503)

猜你喜欢
长亭张生曲子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望月
有风吹过
雷打冬
雷打冬
张生题字喻客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木槿花西月锦绣
《长亭送别》的心理描写
长亭外,十里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