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
2016年,我得到的最佳建议是走出去,跟更多的人交流。我花了很多时间,认识很多有意思的人,听他们的故事。我发现不仅在快手里面,在快手外面的世界,同样有很多有意思的人和事。
这个建议是投资人提出来的。因为之前,我们一直关起门来,低头做产品;另外一个客观原因是确实太忙,今年一季度,快手累计装机量达到3亿的时候,我还在写程序。目前,快手日活用户4000多万。
在媒体眼里,快手可能是一家突然冒出来的、用户量很大的公司。但其实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耕耘了6年。2011年,我们决定做短视频拍摄工具时,全球还没有公司涉足这个领域。快手用户早知道我们,但因为公司没做推广,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
今年6月以前,快手是零推广。我们不做推广宣传,是因为相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相信用户口碑传播的力量会大于推广宣传的力量。直到今年下半年,公司发现,在很多应用商店搜索“快手”,出来的是其他产品,也就是说别人付费购买了快手的关键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花钱把快手关键词再买回来。
最近两年,市场在变化、应用群也在变化,但我们一直坚持不变的,是为热爱分享的普通人提供记录生活的平台。记录生活本身不是酷炫的东西,它是淡淡的、一种细水流长的状态,这是大部分同行不愿意做的领域,因为没有爆点。
我们着眼普通人,跟团队基因有关,4名创始人都是工程师出身。工程师眼里的世界,没有贫富贵贱阶层之分,从本质上来看,个体都是普通人。
现在只能说部分达成目标。比如像媒体看到的有些炒作的人,他们没有把快手当生活记录平台。如何界定炒作,如何用制度和机制,让他们不再去炒作,这是我们未来要去解决的问题。
短视频平台如何变现,是近来很多人关注的一个命题。我认为,只要是用户发自内心喜欢的产品,它的商业价值总会有的。只不过商业模式需要摸索,但不存在用户真心喜欢但是赚不到钱的产品。这是没道理的事情。
我一直强调,短视频不是一个行业,它只是载体。所以我内心的竞争对手不是秒拍或其他平台。如果要划分行业,快手属于记录和分享生活类,国外对标的是Instagram,我们差不多同一时间做的,连定位都一模一样:分享生活。
快手不是特别在乎行业竞争,因为哪怕表面上产品形态、使用流程一样,背后解决问题时,不同团队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运营商4G资费不降价。我们等了很长时间,产业化才成熟。快手早期发展得益于Wi-Fi普及,但Wi-Fi普及又是双刃剑,导致4G降价速度变缓。我认为这是制约快手发展的最大因素。老百姓的生活一半在室外,流量贵会导致用户室外使用频率偏低,而这是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于创业,今年我有一点很深的感悟:当下时代很好,创业环境宽容很多,资本市场活跃、政策支持力度也大。前不久在我还跟别人开玩笑,说我在2008年先见证了北京奥运会,感受到中国很强大,接着是美国金融危机,认为美国很弱小,中国创业者拯救世界的时代到来了,我要去创业。然后,26岁的我从Google出来创业时,因为金融危机,融不到资,项目一年就关掉了。现在就特别幸运,赶上了时代。我是一个幸福感很强的人。对我而言,人生百年,其实一直都是创业的过程。
要问过去的一年中,哪段时间对快手最关键?我很难回答,快手没有突然很大的转折。我永远认为,今天和明天是最关键的。
未来无论经济好坏,记录会继续,生活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