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扬琴,对很多人,甚至对四川本地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号。它并非单一的扬琴演奏,而是四川省地方传统曲艺说唱艺术代表性曲种之一,起源于清末民初,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瑕是四川扬琴“德派”第三代传承人,除了唱曲,她还身兼数艺——细腻的工笔画,自己设计并手绘的旗袍。她的扬琴、绘画、旗袍,都是她热爱并钟情的精致艺术。
艺人·扬琴
吴瑕的唱腔华丽柔美、细腻委婉,声情并茂,注重润腔与传情达意之间的关系。对于扬琴,吴瑕除了继承之外,在不动摇四川扬琴根基的前提下,对四川扬琴的唱腔唱段、演唱形式、伴奏方面都做了改良,使其唱腔更加圆润明亮,并在传统扬琴坐唱中加入了舞台身段表演,使其更加具有观赏性。在扬琴这方面,吴瑕已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成熟艺人。
GRACE:四川扬琴现在属于是濒危曲种吗?
“它不属于濒危曲种,因为有国家的认可,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演员在唱。还有一些曲艺形式,不在国家的院团里面,散落在民间,某些民间艺人已经七八十岁了却没有几个能继承下来的弟子,这才算是濒危曲种。虽然算不得濒危,四川扬琴仍然需要宣传,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团里有一些对外的网站来向大众普及和宣传,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足够多的好演员来支撑这个曲种的发展。”
GRACE:现在你自己的传承和教学做得怎么样?有合格的弟子吗?
“现在针对绝大多数人的传承,都是普及性传承,让他们认识和了解扬琴,喜欢便唱一唱。我目前还没有学生能专门去把四川扬琴演唱当做自己的职业。比如我也会被邀请去上中学的公开课,但这些都不是专业性传承。找到真正的传承人,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真不是一厢情愿的。曲艺和文化有断代,有兴衰,大部分年轻人对它不了解,我觉得很正常。”
匠心·画作·旗袍
吴瑕旗袍的款式与风格,是由她亲自设计的,旗袍上的花纹与画作,也是她一笔一笔亲自绘上去的。从最开始的选料到落笔,她尝试了无数的布料与颜料,最终才成就了这样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她用学艺作艺的态度去对待她的每一件作品,心思细腻,要求严苛,恰似一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
GRACE:为什么会想到去做旗袍?
"我的唱曲艺术一直都是为我的绘画艺术服务的。我画的感觉可能跟其他艺术家画的不一样,因为我有一个演员的身份,我有演员的独特的感觉,我在演唱的时候可能还比其他演员多一分色彩感或者构图感。声音的强弱和色彩的浓淡是相似的,虽然它们属于不同的门类,但艺术是相通的。
曲艺演员用得最多的就是旗袍,但是我老是不满意自己的演出服,总是觉得差那样一个结合点。我觉得自己是唱的是艺术,更希望穿着艺术品来演绎艺术。而现在一般的演出服,我总觉得失去了匠心。因为时代的原因,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东西感受不到人工、用心,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已经脱离了考究的工匠精神。这个时代难出大师,就是因为缺少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没有高超的技艺和谨慎的态度,是难以做出卓越的艺术品的。”
GRACE:旗袍上的纹饰,为什么选择手绘而不是其他形式?
“现在很多衣服上的纹饰都是机绣的,大部分都是印花。手绣的衣服的确比较少,但毕竟也是常见的纹饰形式,我就想能不能用我的工笔画在我的服装上做点文章。我经历了很漫长的一个过程,尝试了许多布料和颜料,以及用多大的毛笔,多快的速度去绘,在这上面我花了很多工夫,也失败过很多次。当我最终找到最适合的原料制成我第一件旗袍的时候,我深刻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魅力。”
GRACE:你做的这些旗袍,能否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我的很多好朋友,包括一些同行也很喜欢我做的旗袍。去年我们出国参加爱丁堡艺术节,去之前便把院里面所有的服装给导演看,导演都不认可。因为代表国家出去,印刷品是不行的,那些都是泊来品。院长找到我谈了一会儿,我就很开心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于是,四川青衣和四川扬琴一共3个演员的服装都是我设计和手绘的,我当时选了桃红、白色、宝蓝这三种颜色的面料,分别绘以白茶花、绿竹、凤凰祥云。反响非常好,演出完后大家争相照相。”
GRACE:你现在对扬琴、工笔画、旗袍这三件事是种什么样的情感?
“这三门艺术在我我成长的过程当中给了我很多养分,而且这三个艺术门类互相渗透,互相帮衬。对我来说是永远割舍不了的,它们将伴随我自己走完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