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课程发展中心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课程设置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课程发展中心
以培养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为基本目标,以“三性”“三化”为基本特征,以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特殊潜能课程为学校课程基本结构,将课程领域分为语言文学、数学逻辑、自然科学技术等七个领域,最终建成能够让学习实现持续主动发生,让学生实现多元个性发展,让学校实现自主高效适应的无边界的课程体系。
问题化学习 课程目标 课程特点 课程结构
学校章程中写道:“让智慧养成、让智慧生长”是学校教育哲学。“学以聚之,问以辨之”是校训。对于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而言,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拥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我们着力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在这些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核心胜任力)就是“问题化学习力”。也就是能够面对未来多变社会具有主动适应性能力的人。它包括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适应性能力)。具体包括两个维度(认识自我与认识世界)和六个方面(有德行、有知识、会学习、善应对、能合作、爱创造),见表1。
以“培养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为基本目标,以“三性”(丰富性、选择性、延展性)、“三化”(问题化、学程化、个性化)为基本特征,逐步丰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建成能够让学习实现持续主动发生,让学生实现多元个性发展,让学校实现自主高效适应的无边界的课程体系。
表1 面向未来的问题化学习者
(续表)
(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特殊潜能课程
表2为“学校课程基本结构”,表3、表4中内容则分别为初中和小学阶段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特殊潜能课程。其中,分科课程为了尊重差异,数理分层,人文艺术体育分类。分科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学科学习逻辑。综合课程由主题综合课程、领域综合课程、实践活动课程(金猴成长课程)组成。综合课程关注培养全人培育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特殊潜能课程由特长生课程、补偿性课程组成。即对有特长的学生实施的特种课程,或有缺陷的学生提供的补偿性援助课程。特殊潜能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呵护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尽可能地为特长发展提供支持,为特殊需要提供补偿与援助。
(二)学习领域
表2 学校课程基本结构
表3 学校初中阶段课程基本内容
表4 学校小学阶段课程基本内容
学校将课程领域分为语言文学、数理逻辑、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七大学习领域(见表5),其中作为实践活动课程的“金猴成长课程”就包含“梦想”“教养” “学问”“实践”课程内容。
(三)选修方式
学校按课程选修方式分为基础共修课程、差异必选课程、拓展自选课程和特殊个别课程。
1. 基础共修课程
基础共修课程是指每一个学生必修且与全班同学共同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包括分科课程的基础部分,也包括综合课程的共修主题。基础共修课程一般采取行政班教学的方式,课程由学校教师建设。
2. 差异必选课程
差异必选课程也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基础性课程,但由于学生学习存在差异,包括分科课程中的分层分类课程,也包括综合课程的必选专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结构与水平差异,基于学校的科学诊断选择合适的课程。差异必选课程一般采用走班教学的方式,课程以学校教师建设为主。
3. 拓展自选课程
拓展自选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学习能力,自主选修课程,包括分科课程中的延伸与拓展性课程,也包括综合课程中的自选专题。拓展自选课程一般采用走班或社团的方式,课程由学校教师及众筹建设。
4. 特殊个别课程
特殊个别课程是指发展学生特殊潜能的个别化课程,包括分科课程中的特殊潜能课程,也包括综合课程中的个人课题研究。个别化课程多用社团学习或独立学习导师制,课程由学校各领域课程首席组织下进行学校、社会多元众筹。
表5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九年一贯课程设置
(续表)
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共九个学年,每个学年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三个学习时段,大学段为9周,小学段为2周。学期结构为大学段/小学段/大学段。设置时间分别为:第一大学段(第1周到第9周),小学段(第10周到第11周),第二大学段(第12周到第20周)。设置小学段主要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用于补弱,特长提升,以及综合实践。
每个学期通常有20个教学周,每周五天,每天通常7课时,常规课时为40分钟。用于探究或沉浸式学习的长课时为60—80分钟。用于诵读、计算短时技能等学习的短课时为10—20分钟。每一个教学周5天学习时间,采用“3+2”或“4+1”课程实施模式,3天或4天用来分科课程学习(目前由于协同教学教师人数有限暂采取分散排课),2天或1天用来综合课程学习,综合课程学习考虑长课时机制。其次是每天的“6+1”课时分配模式,解决个性差异与需求。
注释:
1 主题综合课程:以生活主题为线索的大综合课程。
2 领域综合课程:以知识主题为线索的领域融合课程。
3 实践活动课程:包括“梦想、教养、学问、实践”四个板块的“金猴成长课程”。
4 外语课程秉持中外教融合课程理念,首先是外教教材(新课标教材)与中教课程(牛津英语)的融合,包括课程目标的融合与适度拓展提升,课程内容的融合与对接。最后达到的实施目标是融合之后中外教共用一套课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外教教师进行拓展教学,中教教师上自己的统编教材;其次是中外教教法的融合,一方面充分发挥外教教师在听说读写方面的教学优势,另一方面中教教师与外教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吸收各自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三是非语言学科的中外教融合。在条件逐渐成熟之后,学校在其他学科如数学、科学等进行中外教融合的教学交流。
5 小学品社的课程全部统整进学校主题综合课程,初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社会共同构成了初中社会科学学习领域的课程。学校社会科学学习领域的课程分为基础共修课程:历史、地理、品德与社会以及儿童哲学,并开始综合及游学课程,在每个学期的小学段实施。此外,未来根据改革趋势,及时调整社会学科的课程是否需要开设差异必选课程。拓展自选课程开设“百家讲坛”“走遍世界”及“哲学基础”等课程,每位学生在综合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小课题研究属于个别特殊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