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良
五万块钱开个“网购无法取代”的书店
◎王学良
在中国,凡是有关独立书店的报道,往往跟情怀、文艺、困境、挣扎……这样的词沾边。但李岛岛和他的“蚂蚁和海洋书店”,如今很少向公众流露出这种悲观的情绪。
而且,李岛岛的书店确实也是经营得越来越好。2016年6月,他们成为了天津第一家“24小时书店”。而一年前,这家书店因为“打折卖书凑房租”颇显窘境。
“有人问我开书店难不难,有时候我吓唬他们说,很难!!!”李岛岛坏笑了一下,“但我觉得,开个书店,有5万块钱就可以起步了。”
“书架一万,杂物五千;不装修,自己刷墙;半年房租九千,第一批进书两万多。”这是李岛岛在2014年底刚刚建立起“蚂蚁和海洋书店”时候的账目。仔细一算,果然只用了5万多元。尽管这只是在乱糟糟的诚基中心里,一个不起眼的30多平米的小店。“在洗头房和小酒吧的夹缝中生存的书店”是李岛岛现在的书店合伙人吕明光对“蚂蚁和海洋书店”最初的印象。
5万元起步的小书店,经营起来也不敢说“很容易”。毕竟很多人最早听说“蚂蚁和海洋书店”这个名字,是因为去年的5月26号,他们在微博上“打折卖书凑房租”的事情。很显然,那时候的“蚂蚁和海洋书店”,也是属于“惨淡经营”。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李岛岛开始轮番尝试那些其他的独立书店做过的一些事情:夜读会、观影会、周边制作……而让书店初步走出困境的尝试,是他推出的“半年阅读计划”。
所谓“半年阅读计划”,是“蚂蚁和海洋书店”的会员一次性交付160元,李岛岛便会每个月单独包邮寄一本书或者两本书过去。最后算下来,每本书大约都是六七折的。而且,这些书都是李岛岛精心挑选的小众书,市场上少见,有的甚至还是绝版书,内容却又很棒,所以反响相当不错。
2015年,“蚂蚁和海洋书店”因为“打折卖书凑房租”而知名;到了2016年,他们则因为“24小时书店”而知名。
读书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应该和其他一些美好的生活方式走在一起,从而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并持续下去:“比如你喜欢旅游,也爱读书。那么这样的人来天津旅游的话,相比普通的旅馆,有我们这样一个能提供住宿的24小时书店,显然会更有意思。”
李岛岛便把书店调整得更有一种“家”的味道:各个角落里摆放的薄荷等小绿植,让整个店里充满清香;在图书阅览区,有常规的圆桌、沙发椅,也有一片被书架围起来的地毯,跃层间的楼梯上还有几个地垫。如果你想在这里看上一夜的书,无论站着、坐着、躺着、趴着……都可以像在自己家里一样随便;同时,书店还在深夜提供饮料和简餐。这让深夜留在“蚂蚁和海洋书店”看书的人感觉“很舒服”。
此外,他们依托24小时经营来组织的“电影周”活动,已经在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周五、周六两天,每个晚上三部经典文艺片。一起观影的小伙伴们可以一起吃吃喝喝看电影,观影之余还能一起聊聊电影、聊聊书。这是李岛岛觉得很理想、很惬意的一个状态。
对于爱书之人,李岛岛会想办法让他们有好的体验:比如,在书店里,所有的书都被撕去了最外面的塑料封皮。读者可以毫无阻碍地看到书里的所有内容;做“半年阅读计划”的时候,订单数量偶尔超过了手头存书的量,他甚至会自掏腰包全价从别处买齐相应的书,再以打折的价格发给订购者……甚至类似“会员编号”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李岛岛都会和吕明光发动周边亲朋好友,让他们接受“4号”“13号”“44号”之类看起来“不太吉利”的会员编号,而把别的编号留给其他顾客。
“蚂蚁和海洋书店”也遇到过类似其他书店里的“只看不买”的人,甚至还是“常客”,但李岛岛不太在乎,觉得“能来看书就是好事儿”。他在乎的,是“买了的书一定要读”。做“半年阅读计划”时候,他会认真计算发出去书的文字量,一定是在相应的固定周期内能读完的,而不是单纯为了走量而多推荐几本书。
真心付出所得来的回报,也是真心。且不说“打折凑房租”时,天津爱书之人“抱团”解囊帮“蚂蚁和海洋书店”渡过最困难的时刻;有些爱书人搬家带不走很多藏书,就直接送给了书店;更有很多去过书店的人,直接成了“蚂蚁和海洋”的“铁粉儿”。
对于书店,最近也有不少好消息:今年6月7日,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随即,北京市8月12日宣布的“今年1800万资金投入的扶持计划”更是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的眼球。但很多有识之士认为,相比扶持,书店的“自救”更为重要。
“可能像新华书店这样的大书店,当下受到网络的冲击会比较大,但是很多有特色的小书店,反而会活下来。”木南是李岛岛的好友,也是李岛岛开书店的动力源泉之一。木南在南开大学附近开设的“荒岛书店”,今年已经坚持经营到了第六年。同样是面积不大、更类似于个人家庭小书房式的人文气息浓厚的小书店,“我们这边挨着南开,书店会更偏学术一点,而岛岛那边偏文学的书更多一点。但我们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网络购书取代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