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馨蔚
今年4月,中国远洋运输巨头——中远集团成功购买了希腊第二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67%的股权,中铁集团目前正计划建设一条从比雷埃夫斯港到匈牙利的高铁;7月,中国启动了涉及巴基斯坦核反应堆建设的工程,并计划在该地区的煤矿项目注资20亿美元。去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是所有其他国家投资总额的2倍,新签署的对外工程合同中44%与“一带一路”项目有关。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带一路”这一宏观计划已经向900个项目投资近9000亿美元。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也面临不少难题。如何健康、有序的“走出去”,有效防范“走出去”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对外投资的损失,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国际合作有助于降低风险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过程中,政治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权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张贞熙举例道,之前中国计划从昆明修建一条长3000公里的高铁直通新加坡,中间途经的所有国家都同意了一起修建这条铁路,但是泰国政府却在项目启动后表示他们只建项目的一部分,并且由泰国政府自己出资建设,这中间便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政策风险是非常复杂且微妙的艺术,我们要对当地的政治、外交和社会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张贞熙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在承接项目前做全面系统的研究,不要操之过急。
对于“一带一路”的巨大规模及空前的债务和投资金额,张贞熙认为,更有效的一个方法是中西方的发展机构应该携手合作。世界银行也曾提出,如果各国可以同其他国家进行协调或对接,比起孤立的规划和建设将获得更大的利益。
“事实上,国际合作有助于降低政治风险。”张贞熙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和更多的西方伙伴来进行合作。
张贞熙称,目前很少有公司会购买政治风险的保险。例如,中铁集团在经历了漫长的犹豫期后才决定为雅加达到万隆的142公里的铁路项目购买政治风险保险。去年,在世界银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承保的政治风险保险中,亚洲所占份额仅为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巨大差异,政治风险很有可能成为失败的原因,中国企业需要更多地关注政治风险问题。”张贞熙表示。
基础建设绿色认证是有效工具
当前,中国有着大量的对外投资活动。据世界银行统计,很多中国对外投资的项目在非洲各国均有分布。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副总裁郑小平介绍,在工程的开发中,中国的对外投资以基础建设工程为主,而基础建设的时间比较长,从规划到测量,从谈判到施工,到最后运营可能有15年的周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风险。
“前期有投资环境的分析,后面有政治风险,还有很多商业风险。”郑小平说。
谈到政治风险保险,郑小平介绍了两个机构,一个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简称中信保),之前所有中国对外投资都是由中信保来提供政策风险的担保。另一个是世界银行,从2013年开始,中国跟世界银行的MIGA(世界银行集团多边投资担保集团)一起合作,协助其推荐一系列的中国对外投资项目,由MIGA提供政策风险担保。
“世界银行的精神是鼓励发达国家的资本投入发展中国家,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多风险,资本不愿意进入。”郑小平指出,25年前,世界银行就曾说成立一个机构,如果去发展中国家投资并购买世界银行的政治风险保险,出了问题由世界银行来理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世界银行从26年前做政策风险担保至今已经完成了约1000个项目的保单,并促进了万亿的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
郑小平分享了一个案例,中国要投200亿元帮助乌兰巴特改善蒙古包的一个环保项目,第一层担保是蒙古银行为工程队提供还款担保,第二层是中国银行为施工队提供进度跟质量担保,第三层担保是世界银行为跨境投资提供政策风险担保,如果蒙古政府违约由世界银行来协调跟理赔。
“跨境政策风险担保能够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郑小平直言。
以上属于被动保险,公司买了保险,万一发生状况有一个强大的保险公司来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如果把这个工作再往前想一想,能不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对外工程的管理能力和质量能力?
郑小平介绍,中国城市发展基金会在同世界银行合作的过程中,也在做另一个项目,叫作基础建设绿色金融认证。
“在中国市场上,建筑的认证标准有5套,绿色认证可以采用任何一套,但是基础建设目前全球只有一套绿色认证标准,这条标准是由澳洲团队研发出来的,我们决定把这个标准引入中国。”郑小平称。
郑小平分析,基础建设是中国最大的投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目前还没有一个认证标准来规范整个流程的工作。如果这套标准能够在中国建立,将为中国建筑基础行业创造巨大的价值。
“另外,如果能够为工程队跟金融资本提供一个产业标准,到‘一带一路中去实施,也会为中国建立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形象。”郑小平认为,这个基础建设绿色认证将会为大家创造一个行业标准,引导中国产能,带动资本跟工程队一同出海,协助发展中国家发展。
郑小平表示,基础建设绿色认证将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效工具。
工业园是规避风险的平台
“风险无论怎么规避都是有的,但是我们肯定要想如何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这里其实有很多好的办法。”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介绍,现在提倡的境外园区,就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利用且规避风险的一个平台。
和振伟分析,在园区内的投资,有很多的规范性,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园区的管委会集中去解决,而不是单个的企业去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
和振伟举例道,印尼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国家,现在中国企业对印尼的投资增长速度很快,势头很猛,很多企业都在寻求到印尼投资。所以,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正在考虑如何让中国企业在印尼的投资能够更有效果。
“在印尼建立一个类似中白工业园的园区或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振伟称,比如前不久,两国在讨论铁矿的问题,如果能够在印尼建立一个钢铁园区,就可以从矿产到加工、冶炼,再到最后的成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和振伟认为,通过园区的建设,可以能够规避很多风险,同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
和振伟表示,各国工商组织应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间合作,参与跨国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高新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内有意向的会员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从而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