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关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思索、提升的机会,而非一味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完善自身教学,以适应新课改需要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
1.教学理念陈旧。
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中,教师一味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对培养实践能力较为轻视。在新课改持续推进背景下,很多中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一定的更新,但总体上依然比较落后,为让学生考取更高分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进行思维训练、素质拓展等,这样就无法培养出综合素质优良的学生。
2.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中学历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质的飞跃的原因之一即为教学内容的单一。历史学科特色显著,涉及面广,特别是我国历史悠久,涵盖内容相当丰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安排深入、丰富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及学习。目前,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但很多教师却并未安排足够丰富的教学内容,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有些教师会关注概念知识点的灌输和讲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反思历史人物、事件时却较少着力,这样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流于表面,学习主动性不佳,进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式有待改善。
第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很多历史教师会将探究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新型模式引入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教学氛围上取得一定收效,但在很多时候,应用教学模式的方式不够科学,结果造成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与此同时,还有些教师不愿引入新模式,教学形式过于传统,无法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高效、高质。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不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一味进行知识灌输,而非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有些教师对新课改要求理解比较片面,不仅在教学中进行不间断讲解,还布置了较多练习。这样一来,新课标的重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被忽略了,学生没有机会进行深入反思,也影响了对知识的稳固掌握。
二、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出路
1.全面贯彻新课改思想。
为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效率及质量,教师应当更新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要求。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学习,理解新课改精神,全面转变思维,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仅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还应致力于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灵活应用,并可通过反思历史事件、现象对当今之事更为明鉴。总之,教师应当改变理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学实效不断增强。
2.拓展及丰富教学内容。
内涵丰富而深刻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国内外几千年来的文明、故事、事件、人物均被历史学科包括在内,因此,历史课程涉及面广,且和很多其他学科内容息息相关。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联系其他学科内容进行讲解,且引导学生对历史内涵深入领会,从而深刻反思当今世界之事,并且,教师还可进行一定的知识拓展,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了解到更为丰富的知识。
3.转变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中学历史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任务等合理转变自身教学模式,科学设置教学过程,保证整个教学有序进行。比如,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将讲授知识环节安排在前25分钟,并将学生的自主交流合作安排在后20分钟内;也可先播放15分钟的影音资料或多媒体课件,然后再集中进行知识讲授。综上,教师应当规划好步骤、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让学生尽量有更多机会自主分析、思索及讨论,为此,教师应当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自主交流过程中,并适当参与讨论,同时也可对学生的自主探讨过程进行监督,以保证良好的学习质量。很多历史教师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已经开始更新教学理念,并会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新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