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勇
摘要:作为建构主义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延迟判断”在教学领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延迟判断”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文章对“延迟判断”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延迟判断;高中化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07
现阶段,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还是选择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这种方式能节约教学时间,但是省略了问题分析过程,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学生就无法灵活应用、迁移知识,教学效率也很难提高[1]。因此,为了确保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入“延迟判断”,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到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延迟判断”的应用价值
“延迟判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强调知识形成,关注学生认知建构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该理论,一方面要将直接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结论推理,另一方面要诱导学生参与到结论推理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学会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
1. 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延迟判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再通过直接灌输知识和呈现结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课堂教学。这样打破了“教师教”的传统观念,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树立主动参与意识,更积极地去探索、体验,进而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有利于通过知识建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延迟判断”教学理念,教师不再只关注知识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即知识形成与学生认知建构这两个过程[3]。为此,教师会鼓励学生参与到结论演绎、推导的过程中去,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体验,也就是说,学生能经历一个知识加工和建构的过程。因此,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原理、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认知。
3. 有利于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延迟判断”对锻炼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会适时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判断、分析问题,以免学生走进知识误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树立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延迟判断”的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因为灌输式的方式而省略或简化问题的分析过程,在开展化学概念和实验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化学知识的精髓,这样既不能满足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求,也不利于完成化学教学目标。接下来,本文将对化学概念和实验教学中的“延迟判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化学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
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化学概念是基础性的构成要素,学生是否能够吃透化学概念,不仅对其化学知识认知水平的高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其化学知识网络建构和拓展的过程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所以,学生要想提高化学成绩,必须充分理解化学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是先直接呈现概念,然后对概念加以讲解和剖析,最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此种教学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虽然在短时间内来看是有一定成效的,但由于学生只停留在记住概念的层次,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从长远角度来看,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化学成绩[5]。
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将“延迟判断”引入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来说,教师要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将新的概念和认知结构当中已有的知识充分联系起来,以便在顺应、同化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就是学生理性分析的过程,因而能够还原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概念的本质,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应用“延迟判断”。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滴水是由多少个水分子组成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联想:一滴水大概是由17万亿亿个水分子组成的,对于这样的粒子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它进行计量?如果学生不能够给出较好的回答,教师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引导。试想,我们对铅笔进行计量的时候通常是用“打”(十二支即一“打”),对纸张进行计量的时候用“令”(五百张即一令),同时,在化学领域,原子的质量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计量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迁移来引出概念:当我们需要对大量的粒子进行计量时,可以采用“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等概念。最后,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巩固:教师要从化学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重温知识,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回顾,并通过比较多个物理量的单位,加深学生对摩尔单位的印象和认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抛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而是通过提问和思考交流,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在学生出现认知冲突的时候,使学生意识到概念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再借助“打”和“令”等感性材料,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概念(如物质的量)的优势,从而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固着点,同时,通过相对原子质量自然而然地实现迁移,并引入概念,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最后有必要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还原、重温,从而有效巩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就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化学实验不仅是基础性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还是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转变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高中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看实验、画实验和讲实验的做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在为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交流和实验结论的讨论[6]。
因此,教师可以将“延迟判断”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并适时给予引导、帮助,以便学生能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实验对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完善化学知识体系的作用,并有效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开展“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在开始正式的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个引入实验:在两个盛放可乐的烧杯中分别放入一小团脱脂棉和伴有一定量固体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发现前者无特殊反应,后者脱脂棉出现燃烧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借此提问:脱脂棉为什么出现燃烧现象?过氧化钠可能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两种猜想假设:一是过氧化钠有可能和水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是脱脂棉燃烧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有放热,并生成了氧气。此时,就可以正式开始实验教学,实验一用来证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二用来解释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在实验一中,要将酚酞滴加到溶液里面,当溶液先变红再褪色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溶液为什么会褪色,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氧气、氢氧化钠或过氧化氢导致溶液褪色;然后,再进行3个小实验,说明不同浓度的氧气、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会对酚酞的颜色产生什么影响;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溶液出现变红、褪色现象的原因以及过氧化钠和水会发生反应的实质。实验二和实验一的步骤基本相似,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的过程中都会放热,而且都会有氧气生成,正因为这样脱脂棉才会燃烧。最后,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反思评价。
由此不难发现,引入“延迟判断”展开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主动动手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还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在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吃透化学概念和规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延迟判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有效提升化学学习效率和水平,进而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羽娇.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策略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0-102
[2] 刘艳,黄紫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4(9):62-63
[3] 单旭峰. 对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机化学内容的分析和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56-58
[4] 杨水金,杨晓棠,吕宝兰.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04-109
[5] 林小驹,李跃,沈晓红.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 教育导刊,2015(5):78-81
[6] 杨秀英. 新课程语境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果[J]. 科技信息,2012(9):3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