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娜曼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2.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410001)
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以湖南为例
杨娜曼1,2
(1.中国社会科学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2.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410001)
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出口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湖南作为中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素有“江南茶乡”之称。通过对湖南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基于钻石模型做了延展性分析。研究发现,湖南茶叶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且呈持续增强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在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茶文旅融合,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诸方面发力,进一步推进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湖南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19世纪30、40年代以前,世界上几乎只有中国在生产和销售茶叶,而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自本世纪以来,全球茶叶总产量逐年递增,从地区来看,亚洲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1.84%,而在亚洲各国中,中国居首位,是世界茶叶产量最大的国家,其次是印度。2012年中国茶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上升至36.3%,成为世界茶叶产量最多的国家。2013年我国茶叶出口量继续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和印度的茶叶出口量之和占据全球出口总量近60%[1]。湖南是传统的产茶大省,素有“江南茶乡”之称,一直以来茶叶都是优势出口农产品。目前,湘茶出口额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茶叶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和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Mamati G.E,LIANG.Yuerong (2004)[2]、Michael E. Blowfield, Catherine Dolan(2010)[3]研究发现,政府对中小茶企采取保护和扶持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茶叶出口和茶叶产业的发展。Cheng-Wen Lee(2009)[4]认为品牌的建设对茶叶企业非常重要。郑洲(2007)[5]认为中国应发挥竞争优势理论,开发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许咏梅(2008)[6]提出了创立国际茶品牌、完善出口机制等应对措施。杨娜曼(2008)[7]主要应用定性分析方法,在充分分析湖南茶叶产业发展优势基础上,提出从加强茶叶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来提升湖南茶叶产业竞争力。伍雁南(2011)[8]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数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做了国际比较分析。江六一等人(2016)[9]基于结构优化视角就如何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应对之策。陈徐新(2015)[10]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安徽和福建两省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文灵敏(2016)[11]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湖南武陵山区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张红旗、圣涛(2014)[12]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来构建茶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内 9 个主要产茶省份的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系统研究。
以上成果为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参考资料,但这些研究侧重于从宏观视角进行的框架模型建构,对湖南省茶叶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作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缺乏。笔者选取较常用的评价指标对湖南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钻石模型做了延展性分析,以期为提升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充实理论依据和提供决策参考。
湖南是传统的产茶大省,茶叶一直以来都是湖南省优势出口农产品。湖南省茶叶出口维持绿茶、花茶、红茶、黑茶等多种类,主要销往欧盟、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和非洲、东南亚等地。目前,湘茶出口额仅次于浙江,居全国第二位。湖南省茶园面积近200万亩,茶业综合产值达600亿元。湖南茶叶产量大,上世纪90年代前,湖南茶叶生产面积和产量曾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因诸多原因,湖南茶业产量出现大幅下滑,但从1998年开始,湖南省的茶叶产销形式才开始逐年好转。2009年,湖南省茶叶产量达9.19万吨,产值55.96亿元,出口茶叶突破3万吨,创汇5800万美元,边销茶产销量达3万吨,占全国55%以上,茶叶面积、产量、出口创汇和边销茶分别居全国第6位、第7位、第2位和第1位。随着茶叶产量不断增加,湖南省茶叶出口量和创汇率进一步增长。2012年全省茶园面积达163.2万亩,产量13.5万吨,出口4.5万吨,分别居全国第8位、第6位、第2位。2013年7月,湖南省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300万亩优质茶园、实现45万吨茶叶产量、力争实现1000亿元的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13]。
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水平如何?未来将怎样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以期更好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笔者尝试将湖南与上海、安徽、福建和浙江等长江经济带发达省市及产茶大省作比较分析,采用国际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三个指标来分析[14]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占有率计算公式为:
MSij=Xij/ Xwj
其中,MSij表示i国家j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指数;Xij表示i国家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MSij值越高,表示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为:
RCAij=(Xij/ Xtj)÷(Xiw/ Xtw)
其中,Xij表示国家j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j表示国家j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RCA 值接近1表示中性的相对比较利益;RCA值大于1,表示该国的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RCA值小于1,则表示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10]。
净出口比率指数计算公式为:
NTRik=( Xik-Mik)/( Xik+Mik)
其中,NTRik为净出口比率指数,X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出口,M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进口。如果NTRik>0则该类产品具有竞争力;当0 为了能更好地对湖南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局等网站以及《中国农业统计年鉴》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湖南茶叶产业出口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净出口比率指数。 1、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贸易额 2006-2015年,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湖南、安徽茶叶出口贸易额显著增长,上海、福建、浙江的出口贸易额震荡增长变化(见表1)。 表12006-2015年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年鉴2006-2015年 2、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市场占有率 以湖南为例,2010年湖南省茶叶出口贸易额为8000万美元,全国茶叶出口贸易额约为7.84亿美元,由计算公式得知,2006-2015年湖南省的MSij指数分别为0.06增加至0.10,2006、2007及2015年低于福建,其他年份相同或超过了福建,但与浙江比悬殊很大(见表2)。 表22006-2015年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出口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3、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显示性比较优势 计算某一年(以2009年为例)RCA方法为,2009年湖南省外贸出口总值为54.9亿美元,其中茶叶出口额约为6000万美元,占湖南省出口总额的1.09%;而同年全国出口总值达12016.7亿美元,其中茶叶出口金额约为6.3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0.53%,则2009年湖南省茶叶出口的RCA指数为1.09%/0.53%=2.056(见表3)。 表32006-2011 年湖南及部分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4、湖南茶叶出口净出口比率指数 净出口比率指数也称为贸易竞争力指数,它的计算公式为NTRik=( Xik-Mik)/( Xik+Mik);其中,NTRik为净出口比率指数,X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出口,Mik为i国家第k种商品的进口。以湖南为例,2006年湖南茶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406.35万美元,进出口贸易差额为3293.85万美元,由计算公式知,2006年湖南省茶叶产业的NTRik指数为3293.85/3406.35=0.9669(见表4)。 表42006-2011年湖南茶叶贸易额及净出口比率指数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统计年鉴 5、测量结果评析 (1)湖南茶叶出口总额增速较快,发展前景较好 湘茶自古就有出口的历史,目前出口市场已拓展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湖南省茶叶行业积极应对,加强产品质量建设,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企业管理,开拓销售市场,增强了核心竞争力,致使湖南省茶叶出口逆势上扬。从表1可知,湖南茶叶出口总额从2006年0.3350亿美元增加自2015年1.32亿美元,10年间增长近4倍,而福建和浙江两个茶叶大省同期出口总额下滑现象明显。 (2)国际市场占有率呈上升趋势 2010年湖南茶叶出口突破3.8万吨,稳居全国第二,出口额近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出口茶叶市场,在欧盟,湖南有机茶市场份额达35%,居全国第一。由测算可知,2006-2015年,湖南省茶叶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呈震荡上升趋势,2006年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仅为0.06,而2015年已达到0.10,出现了0.04的增长,表明湖南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 (3)比较优势指数小幅上升 从测算中可以看出,湖南省RCA指数在近两年突破了2.0并一直保持平稳增长,2009年湖南省的茶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达到2.06,2010年达到2.14,2008年至2011年湖南省茶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25,表明湖南茶叶出口显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安徽省茶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遥遥领先,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的2008年,茶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为7.18;浙江省茶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最低的年份在2010年,为4.40,高于湖南同期2.30。福建省茶叶出口比较优势指数只有2009和2010年低于湖南,其他年份均高于湖南,但其数值相对保持平稳,且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4)贸易竞争力指数小幅上升 从测算中可以看出,2006-2011年湖南省茶叶净出口指数均在90%以上,这说明湖南茶叶出口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2006-2011年,湖南省茶叶进口虽然逐步增加,但其增长幅度远不及出口的幅度,所以湖南省茶叶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呈现出一种逐步缓慢上升的趋势[15]。2011年,湖南省茶叶产业NTRik指数高达0.9610,接近于1。这表明湖南省茶叶的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其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为便于对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延展性探讨,寻求助推湖南茶叶产业发展逻辑耦合之必然性,进一步探究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笔者将依据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16]进行诠释(见图1)。 图1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既包括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劳动力等先天的自然禀赋条件或者仅需要简单投资就能拥有的要素,又包括高素质的人力资本、高级的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等需要通过长期投资或后天开发过程才能积累起来的要素。 (1)湘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茶叶乃湘祖业。“茶祖在湖南, 茶源始于三湘, 茶为国饮, 湖南为先”。这是湘茶悠悠历史的真实写照,可以追溯到远古神农氏时代。神农尝百草, 解毒之茶,就出自湖南的野生茶。唐代陆羽的《茶经》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可见衡阳产茶之历史悠久。衡阳的南岳云雾茶早在初唐时期就是贡茶,后来又有塔山山岚茶和江头贡茶先后加入贡茶行列。自唐宋以来,湖南石门“牛抵茶”是历代朝廷贡品,“宜红茶”远销西欧,“泰和合”茶庄名噪“两湖”。由此可见,湖南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同时,茶叶是湖南具有传统优势的农产品,湖南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在全国茶产业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湖南茶叶资源丰富,基础较好,优质突出,拥有驰名中外的千年历史名茶“君山银针”、国际知名品牌“沙漠之舟”、全国销量第一的“猴王茉莉花茶”、“湘益茯茶”以及世界茶王白沙溪“千两茶”等。 (2)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好 湖南属于中部省份,位于长江以南,北依洞庭通江达海,南邻珠三角和港澳,西接西南腹地,既是沿海通达内地的关口,也是内陆进入沿海的前沿。水、陆、空交通都很发达,京珠高速,武广高铁等贯穿湖南,地理位置优越。全省有15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逼近4000公里。自然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湖南位于北纬25℃-30℃之间,具有雨热同期、气候温暖、雨水集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适合茶树生长。俗话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名山名水产名茶。 (3)生产技术、基础设施和人才资源在全国居于前列 产业发展,科技为先;科技要进步,人才是关键。近半个世纪,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湖南省茶叶学会这两架科研引擎,引领着湘茶产业快速发展。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成立于1958年,湖南农业大学的茶学专业属于该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学科,有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湖南茶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产、学、研一体化,大力推动着湘茶产业的发展。2002年运用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绿茶科研成果,建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茶叶深加工企业湖南金农公司。近年来,通过湖南省茶叶学会的努力,还促成了中国名茶之乡石门、中国黑茶之乡安化等地域品牌的确定与成熟。此外,湖南省内大部分茶场生产技术和基础设施较为先进,尤其是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如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的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需求条件 茶叶的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极大。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拥有数量众多的消费者。茶叶在国内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广大居民均有饮茶习俗,国内如湖南、广东、四川、安徽、福建、浙江等省很多居民均把饮茶作为一种时尚而高端的休闲活动,很多商务洽谈活动也选择在茶庄进行。茶楼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发注重,茶叶作为生态而健康饮品,因其具备抗癌、减肥、降血压血脂的作用,自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绿色、环保、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加上茶叶又是无公害产品,茶叶伴着节假日亲朋往来、打工返岗及商务礼品茶的需求,销售旺盛,特别是有机茶已成为“抢手货”,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将进一步促进茶业产业发展。 3、相关及支持产业 首先是茶叶产业链的上游,如研发技术。湖南在茶叶深加工、茶叶良种选育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建构了一个产学研技术体系。其次是茶叶产业链的下游,如营销体系。湖南形成了完善的多元化营销体系:传统批发渠道,比如颇具规模的长沙高桥大市场茶叶城;出口渠道,通过国内外各种展览会,各大网站交易平台进行,近年来湖南茶叶出口势头迅猛,尤其是安化黑茶。互联网+渠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商等电子商务渠道进行营销,过去很多茶企对此未引起足够重视,预计未来网络营销在营销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此外,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相关因素支持和助推湖南茶叶产业的大力发展,例如,弘扬湖湘文化、做强茶业旅游文化方面,把弘扬茶文化纳入湖湘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尽管存在龙头企业不强、品牌整合不够、园区标准不高等问题,但近年来湖南茶企规模化、品牌化趋势明显,抓龙头企业,争创名品名牌已为大势所趋。安化黑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和湖南省十大茶品牌,20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带动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3年“安化黑茶”品牌评估价值达10.78亿元。此外,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散的小农经济缺陷,但与此同时,应该看到,小规模茶企、家族式落后管理与其并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会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 5、政府作用 任何涉农产业的发展均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产业政策等方式来进行扶持和促进其发展。什么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这是制度经济学永恒的研究主题。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的滞后,作为“钻石”模型中的最重要因素,即政府转型和法律环境方面,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湖南作为一个中部省份亦是如此。但不可否认,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湖南在强省发展道路上,在产业政策方面,以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发展,通过政府规划和文件、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多方发力来助推茶叶产业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在修订以前下发文件基础上,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300万亩优质茶园,创1000亿元综合产值的目标。2014年,省政府办公厅接着印发了《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2014年12月省财政厅下发了《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支持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在18个方面提出了支持产业化的政策措施。毫无疑问,湖南茶叶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茶叶产业稳步发展,湖南茶业界发挥各方优势力量,助推湖南茶叶产业走入国际市场。笔者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湖南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主要体现在:茶叶出口贸易总额较快增长,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比较优势指数与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小幅平稳上升。 (2)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受到多方制约 由于湖南省茶叶产业的低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合理的生产结构,较低的劳动力文化素质、滞后的茶文化建设以及优势品牌的缺失,制约了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亟待加强 湖南省虽然是茶叶出口大省,但是仍面临着上海、福建、安徽、浙江等省的强势竞争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17]。 2、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1)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产业整体推进提升 笔者认为,湖南茶叶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加快茶叶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着力建设规模化、良种化的标准化基地,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化仓储和物流,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竞争力和效益。湖南的茶叶种植多是以村为主、点散、面广、不集中。虽有成片开发,但面积不大,形不成规模效益。要形成规模效应,就必须加大种植面积,村与村之间相连,乡镇之间相接,形成链条式产业带。在稳定现有茶叶面积的前提下,各级政府要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财政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重点建设有机茶生产基地,为绿色无公害产品打下坚实的资源基础。一是积极兴建培育基地,规划拓展茶叶种植基地,建立良种茶母本园和优质无性茶苗繁育基地。如近年来,郴州市积极建设市县两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二是全面开展标准茶园及示范园创建,建好名优茶标准化基地。三是随着近年来中国茶叶农残超标事件不断,使得中国茶叶最大出口地的欧盟每年更新检测标准,严重影响茶农及茶叶加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因此,在布局茶园建设、茶叶加工的同时,面临食品安全日益严峻的现状,更应注重产业源头——茶叶的质量,通过科学治理、加强监管,共同营造良好饮茶氛围。 (2)坚持科技兴茶,研发新品种 加快茶叶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走“科技兴茶”的道路。农业厅、科技厅、农科院等产学研相关机构联合组织茶叶科技攻关,按现代茶叶加工工艺和标准化、规模化、清洁化生产要求,重点建设省级示范名茶厂,转变名茶一家一户炒制的传统模式。其次,加大技术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应加强科技人员对茶场和茶农进行茶叶制作技术的指导。三是以科研为支柱,不断推陈出新,研发茶叶新品种。 (3)加大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茶文旅”融合 湖南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茶的内涵是文化,要运用散文、诗歌、出版物及其他文化活动来宣传茶文化,诠释湖湘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文化内涵。要加快推进茶产业、茶文化和旅游文化的融合,把茶文化渗透到茶产品、茶包装、茶广告、茶旅游等行业中去,积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业、陶瓷制作及艺术表演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借助沩山美景、湘丰茶业品牌、望城铜官陶瓷及百强县的金井镇等相关资源,大力发展茶旅游、茶观光、茶度假休闲、茶具制造及茶艺表演等,积极建设茶文化生态圈、茶文化历史长廊、茶叶博物馆及茶文化乡村旅游区等,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一步深化湖南茶文化影响,从而增加湘茶知名度,逐渐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4)建设茶叶质量追溯体系,制定标准保护传统加工工艺 要进一步提升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其根本任务在于保证茶叶产品质量,建设茶叶质量追溯体系。一是湘茶产品要以提升茶产品质量为核心,逐步进入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管理轨道。二是加强监管,制定茶叶等级标准。一种产品都有自已独特的式样和标准,在自然条件相近的区域内实现茶树品种、产品标准、产品品牌“三统一”。三是保护传统加工工艺,发展名优机制茶。 (5)培植茶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名优品牌 一是培植茶产业龙头企业。龙头加工企业是实现产业化的关键。重点扶持和培育具有湖南地域文化特色的优质品牌茶,重点引导和扶持茶业出口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诸多配套扶持,提升它们的加工能力和经营水平;大力度招引国内外大型知名茶叶企业入驻湖南,进行茶叶生产营销或开展战略合作。二是打造名优品牌。品牌是产品的灵魂,消费者买产品很大程度是对品牌的认可,今后还须努力构建名牌茶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并通过政府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市场运作、中小企业和茶场广泛参与,加快茶叶品牌整合,支持企业争创湖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打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湘茶的国际竞争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015:13-29. [2]Mamati G.E,LIANG.Yuerong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Kenya’s tea industry[J].Journal Tea,2004,(10):16. [3]Michael E. Blowfield, Catherine Dolan.China Escalates Trade Fight Over European shoeTariff[J].New York Times,Fed 5,2010,(07):B5. [4] Cheng-Wen Lee, Chi-Shun Liao, The effects of consumer preferences and perceptions of Chinese tea beverages on brand positioning strategies[J].British Food Journal, 2009,(111):80-96. [5]郑洲.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战略转变[J].兰州学刊,2007,(4):62-64 . [6]许咏梅,苏祝成.中国茶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2-62. [7]杨娜曼.湖南茶叶产业发展分析[J].商情,2008,(1):168-169. [8]伍雁南.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88-91. [9]江六一,李停,雷勋平.结构优化视角下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机理及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6,(1):170-171. [10]陈徐新.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分析[D].海口:海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1-44. [11]文灵敏.湖南武陵山区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J].文史博览,2016,(7):59-71. [12]张红旗,圣涛.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4):34-38. [13]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4-03-11[2016-11-20].http://www.hunan.gov.cn/zw/zfgb/48952/52050/52055/201403/t20140311_1385425.html. [14]李明星.国际竞争力三个定量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6-37. [15]周丹,杨晓玉,姜鹏.中国重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实证研究——基于2000-2014年度省际面板数据[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6,(5):22-28. [16](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8-79. [17]黄飞霞.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区域创新——基于湖南省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4,(2):66-70. (编辑:余华;校对:蔡玲) Evaluation o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a Industry——Taking Hunan as an Example YANG Na-man1,2 (1.InstituteofIndustrial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836;2.PartySchooloftheOrgansDirectlyUndertheHunanProvincialCommitteeofC.P.C,ChangshaHunan410011) International export market shar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net export ratio index are important ndicators to measure country or region's export competitiveness.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inese tea producing area, Hunan is known as the title "Jiangnan Hometown of Tea". This paper selects the export market share,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and net export ratio of three evaluation index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ea industryin Hunan were estimated,and based on the diamond model, ductility analysis d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nan’ tea industry has a stro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and shows a continued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ere are some constraints unfavorable factors. Therefore, it should further ration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five areas:supply - side reform,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tea culture and tourism,quality construction and branding development,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Hunan tea industry level. tea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Hunan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6.018 2016-09-19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际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13ZDB1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绩效评价与制度供给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YBA281) 杨娜曼(1974-),女,湖南郴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在站研究员,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 F062.9;F752 A 2095-1361(2016)06-0131-08三、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测算与评价
四、基于钻石模型的湖南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